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書信 | 上頁 下頁
1926年10月4日致許壽裳


  季黻兄:

  十九日來函,於月底已到。思一別遂已匝月,為之悵然。此地雖是海濱,背山面水,而少住幾日,即覺單調;天氣則大抵夜即有風。

  學校頗散漫,蓋開創至今,無一貫計畫也。學生止三百餘人,因寄宿舍滿,無可添招。此三百餘人分為豫科及本科,本科有七門〔1〕,門又有系,每系又有年級,則一級之中,寥落可知。弟課堂中約有十餘人,據說已為盛況雲。

  語堂亦不甚得法,自雲與校長甚密,而據我看去,殊不儘然,被疑之跡昭著。國學院中,佩服陳源〔2〕之顧頡剛〔3〕所汲引者,至有五六人之多,前途可想。女師大舊職員之黃堅〔4〕,亦在此大跋扈,不知招之來此何為者也。

  兄何日送家眷南行?聞中日學院〔5〕已成立,幼漁頗可說話,但未知有無教員位置,前數日已作函詢之矣。兄可以自己便中面詢之否?

  此間功課並不多,只六小時,二小時須編講義,但無人可談,寂寞極矣。為求生活之費,僕僕奔波,在北京固無費,尚有生活,今乃有費而失了生活,亦殊無聊。或者在此至多不過一年可敷衍歟?上月因嫌黃堅,曾辭國學院兼職,後因玉堂為難,遂作罷論。

  北京想已涼,此地尚可著夏衣,但較之一月前確已稍涼矣。專此順頌曼福。

  樹上 十月四日

  注釋:

  〔1〕七門指文、理、教育、商、法、工、醫七科。

  〔2〕陳源(1896~1970)字通伯,筆名西瀅,江蘇無錫人。曾留學英國,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現代評論派和新月派的主要成員之一。

  〔3〕顧頡剛(1893~1980)江蘇吳縣人,歷史學家。當時任廈門大學國學院教授,兼文科國文系名譽講師。

  〔4〕黃堅字振玉,江西清江人,曾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處和總務處秘書。當時經顧頡剛推薦,任廈門大學國學院陳列部幹事兼文科主任辦公室襄理。

  〔5〕中日學院中國人與日本人合辦,一九二五年在天津成立,一九三一年解散。馬幼漁曾在該院任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