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魯迅日記 | 上頁 下頁 |
1927年11月 |
|
一日曇。上午得有麟信。午後寄紹原信。寄小峰信。寄醫學書局信。下午易寅村來。得小峰信並立莪信,又翟永坤信及文稿。夜雨。 二日晴。上午劉肖愚、黃春園、朱迪來,未見。午蔡毓驄、馬凡鳥來,邀往復旦大學演講①,午後去講一小時。得小峰信。下午往內山書店買《芸術と社會生活》一本,價五角。晚劉肖愚等來。達夫及王映霞來。複有麟信。寄淑卿信。夜食蟹。 三日晴。上午得季野信,十月廿六日發。午後雨。晚寄還勞動大學講稿②。寄季野信並稿一篇③。汪靜之贈《寂寞的國》一本。 四日晴。上午得易寅村信。元慶來。得霽野所寄《莽原》。得淑卿所寄《語絲》。下午雨。晚衣萍、小峰、漱六來。夜出街,買《日本童話選集》一本,三元四角。 五日晴。午後同廣平往內山書店,見贈《青 空之梢 》一本。得有麟信,四日發。夜同三弟及廣平往奧迪安大戲園觀電影。 六日星期。晴。上午丏尊來邀至華興樓所設暨南大學同級會演講④並午餐。午後閱書鋪,買石印《耕織圖》一部,一元,又雜書數種。下午得紹原信並稿。 七日晴。上午得矛塵信,六日發。得淑卿信,十月二十八日發。李秉中及其友來。午後往勞動大學講⑤。語堂來,未見,留贈紅茶四瓶。晚往內山書店買《文學評論》一本,二元。得有恆信。 八日曇。午李秉中、楊仲文來,並邀三弟及廣平至東亞食堂午餐。寄矛塵信。寄紹原信。寄小峰信。 九日晴。上午得有麟信。午後李秉中來。鄭伯奇、蔣光慈、段可情來⑥。下午得小峰信。得淑卿信,三日發。夜食蟹飲酒,大醉。 十日晴。午後李秉中來。下午大夏大學⑦學生來。小峰、衣萍來。中華大學⑧學生來。晚邀衣萍、小峰及三弟往東亞食堂夜餐,餐畢往內山書店買《文學論》一本,《外國文學序說》一本,《日本原始繪畫》一本,共泉七元六角。夜濯足。 十一日晴。晨得立峨信。得梁式信。季市來。午邀季市往東亞飯店飯,又同至內山書店買書二本,共泉四元。寄立峨書二本。寄小峰稿⑨。下午得季野信,四日發。得陳煒謨所贈《爐邊》一本。王方仁來。 十二日晴。上午達夫來。得紹原信並稿。午後同三弟往北新書局訪小峰。在廣學會⑩買英文《世界文學》四本,擬贈人,共泉五元。得翟永坤信並文稿。 十三日星期。晴。上午欽文來,午同至東亞食堂午餐,並邀三弟。 十四日曇。午後欽文來。季市來。往勞動大學講。晚季市邀往東亞食堂夜餐,並邀三弟及廣平。 十五日晴。上午得李秉中信片,十二日長崎發。午後寄小峰信。寄紹原信。寄立峨信。寄淑卿信。晚得小峰信,附杜力信,又泉百,書二種,即複。 十六日曇。下午往光華大學講⑾。得秋芳信十三日紹興發。夜食蟹。 十七日晴。晨得紹原信並稿,附致小峰函。午得有麟信。午後寄小峰信,附紹原函。寄梁式信。寄有恆信。寄水電公司信。下午往大夏大學演講⑿一小時。收淑卿所寄書三包,共十八本。 十八日曇。上午得紹原信並稿。午後朱斐、李立青來。下午往內山書店買書五本,共泉八元八角。買布人形⒀一枚贈曄兒。晚得淑卿信,十三日發。 十九日雨。上午得秉中信。得淑卿信,九日發。午後寄翟永坤信。寄淑卿信。下午鄭、段二君來。晚邀孫君烈、許希林、王蘊如、三弟、曄兒及廣平往東亞食堂夜餐。 二十日星期。雨。午後往內山書店買書三本,四元四角。 二十一日晴。上午寄紹原信。午元慶來。午後得小峰信及《語絲》。得李秉中信片。下午得小峰信。 二十二日晴。上午複秉中信。得有恆信。午後寄小峰信。寄立峨刊物四本。下午往內山書店買《思潮批判》、《コゴオ》、《愛蘭情調》各一本,共泉三元七角。得淑卿信,十五日發。得江石信。夜寄小峰信。寄璿卿信。 二十三日晴。下午得小峰信,附真吾信。得璿卿信並書面畫一枚。晚得田漢信,夜複。 二十四日晴。午後寄小峰信。 二十五日晴。午後往內山書店買書四本,十元二角。下午紹原來。 二十六日晴。下午小峰、衣萍、鐵民來。紹原來。晚小峰邀往東亞食堂夜餐,同坐共六人。夜往內山書店買《マメリカ文學》一本,泉二元。托三弟往中國書店買石印本《承華事略》一部二本,一元。 二十七日星期。晴。上午得立峨信,十九日發。黃涵秋、豐子愷、陶璿卿來。午後托璿卿寄易寅村信。下午望道來。晚李式相及別一人同來。雨。 二十八日曇。上午寄崔真吾信。下午方仁來,贈以《克訶第傳》一部。 二十九日晴。上午得葉漢章信。晚得小峰信並《語絲》及《北新》。 三十日晴。午後往內山書店買《英國文學史》、《英國小說史》、《版畫 作 人 》各一本,共泉十元二角。托三弟往有正書局買《漢畫》兩本,價一元三角,甚草率,欺人之書也。晚邀王馨如、三弟、曄兒及廣平往東亞食堂夜餐。 〖注釋〗 ①往復旦大學演講講關於革命文學問題,講稿佚。 ②即《關於知識階級》的修改稿。 ③即《略論中國人的臉》。後收入《而已集》。 ④至暨南大學同級會演講。暨南大學,初名暨南學堂,一九〇六年創立于南京,主要招收華僑子弟。次年改名中學堂。一九一一年停辦。一九一八年複校,名「暨南學校」。後在上海建築校舍,一九二七年夏改組為國立暨南大學。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該校中文系只有一年級學生,故以「同級會」名義邀請魯迅演講,主要講關於文學創作和讀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講稿佚。 ⑤往勞動大學講應勞動大學校長易培基之邀,在該校開設文學講座課。每週講授一次,至一九二八年一月十日辭職。 ⑥指創造社代表來談聯合作戰事。鄭伯奇等是日及十九日訪問魯迅,商議共同恢復《創造週報》問題。魯迅表示同意。不久因創造社與太陽社同魯迅發生關於革命文學問題的論爭,此議未實現。 ⑦大夏大學一九二四年六月廈門大學師生三百餘人,因不滿當局壓迫,退出該校,來滬組成大夏大學。一九二七年時校長為王伯群。 ⑧中華大學應作光華大學。一九二五年五卅慘案發生,聖約翰大學學生為抗議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遭到該校美籍校長的壓制,全體離校,另立光華大學。 ⑨疑為《唐宋傳奇集》校樣。 ⑩廣學會英美基督教傳教士于一八八七年創立于上海的文化機構,除宣傳基督教義外也介紹西歐學術文化。 ⑾往光華大學講主要講關於文學與社會的問題。記錄稿發表于《光華週刊》第二卷第七期(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⑿往大夏大學演講講稿待查。 ⒀布人形日語:布娃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