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補編 | 上頁 下頁 |
《鐵甲列車 Nr.14-69》譯本後記① |
|
作者的事蹟,見於他的自傳,本書的批評,見於 Kogan 教授的《偉大的十年的文學》②中,中國已有譯本,在這裡無須多說了。 關於巴爾底山③的小說,伊凡諾夫④所作的不只這一篇,但這一篇稱為傑出。巴爾底山者,源出法語,意雲「黨人」,當拿破崙侵入俄國時,農民即曾組織團體以自衛,⑤──這一個名目,恐怕還是法國人所起的。 現在或譯為遊擊隊,或譯為襲擊隊,經西歐的新聞記者用他們的有血的筆一渲染,讀者便覺得像是渴血的野獸一般了。這篇便可洗掉一切的風說,知道不過是單純的平常的農民的集合,──其實只是工農自衛團而已。 這一篇的底本,是日本黑田辰男⑥的翻譯,而且是第二次的改譯,自雲「確已面目一新,相信能近于完全」的,但參照 Eduard Schiemann⑦ 的德譯本,則不同之處很不少。據情節來加推斷,亦複互見短長,所以本書也常有依照德譯本之處。大約作者閱歷甚多,方言雜出,即這一篇中就常有西伯利亞和中國語;文筆又頗特別,所以完全的譯本,也就難於出現了罷。我們的譯本,也只主張在直接的完譯未出之前,有存在的權利罷了。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三〇日 編者 【注釋】 ① 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二年八月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的中譯本《鐵甲列車 Nr.14─19》。 《鐵甲列車Nr.14─69》,中篇小說,蘇聯伊凡諾夫作,描寫蘇聯國內戰爭時期西伯利亞工人、農民組成遊擊隊同日本、美國干涉者所支持的高爾察克白匪軍鬥爭的故事。侍桁譯,魯迅校,列為魯迅所編的《現代文藝叢書》之一。Nr,德語 Nummer 的縮寫,意為號碼。 ② Kogan 戈庚(П.С.Коган,1872─1932),蘇聯文學史家。著有《西歐文學史概論》等。《偉大的十年的文學》,論述十月革命前後至一九二七年蘇聯文學發展概況的著作。沈端先譯,一九三〇年九月上海南強書局出版。 ③ 巴爾底山 俄語 Партизан 的音譯,源於法語 Partisan。 ④ 伊凡諾夫(В.В.Иваиов,1895─1963) 蘇聯作家。著有中篇小說《遊擊隊員》《鐵甲列車Nr.14─69》《有色的風》,長篇小說《巴爾霍明柯》等。 ⑤ 拿破崙於一八一二年六月入侵俄國,九月攻克莫斯科,當時的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組織軍隊進行遊擊戰爭,並鼓勵農民開展遊擊運動,於十月轉入反攻,十一月將法軍驅逐出俄國。 ⑥ 黑田辰男﹙1902-?﹚:日本的俄羅斯及蘇聯文學研究者和翻譯家。他的改譯本於1930年(昭和五年)3月10日由東京小石川馬克思書房出版發行。寫于同年2月的序稱:「《鐵甲列車》確已面目一新,相信能近于完全。」 ⑦ Eduard Schiemann :愛德華·席曼,德國翻譯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