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 | 上頁 下頁
《遊仙窟》序言


  《遊仙窟》今惟日本有之,是舊鈔本,藏於昌平學;題甯州襄樂縣尉張文成作。文成者,張族鳥之字;題署著字,古人亦常有,如晉常璩撰《華陽國志》,其一卷亦雲常道將集矣。張族鳥,深州陸渾人;兩《唐書》皆附見《張薦傳》,雲以調露初登進士第,為岐王府參軍,屢試皆甲科,大有文譽,調長安尉遷鴻臚丞。證聖中,天官劉奇以為禦史;性躁卞,儻蕩無檢,姚崇尤惡之;開元初,禦史李全交劾族鳥訕短時政,貶嶺南,旋得內徙,終司門員外郎。《順宗實錄》亦謂族鳥博學工文詞,七登文學科。《大唐新語》則雲,後轉洛陽尉,故有《詠燕詩》,其末章雲,「變石身猶重,銜泥力尚微,從來赴甲第,兩起一雙飛。」時人無不諷詠。《唐書》雖稱其文下筆立成,大行一時,後進莫不傳記,日本新羅使至,必出金寶購之,而又訾為浮豔少理致,論著亦率詆誚蕪穢。族鳥書之傳於今者,尚有《朝野僉載》及《龍筋鳳髓判》,誠亦多詆誚浮豔之辭。《遊仙窟》為傳奇,又多俳調,故史志皆不載;清楊守敬作《日本訪書志》,始著於錄,而貶之一如《唐書》之言。日本則初頗珍秘,以為異書;嘗有注,似亦唐時人作。河世甯曾取其中之詩十餘首入《全唐詩逸》,鮑氏刊之《知不足齋叢書》中;今矛塵將具印之,而全文始複歸華土。不特當時之習俗如酬對舞詠,時語如目兼目舌虎虎,可資博識;即其始以駢儷之語作傳奇,前于陳球之《燕山外史》者千載,亦為治文學史者所不能廢矣。

  中華民國十六年七月七日,魯迅識。

  【注釋】

  本篇最初以手跡製版印入一九二九年二月北新書局出版的《遊仙窟》。

  《遊仙窟》,傳奇小說,唐代張族鳥作。唐憲宗元和年間流入日本,國內久已失傳。章廷謙據日本保存的通行本《遊仙窟》、醍醐寺本《遊仙窟》以及流傳於朝鮮的另一日本刻本重新校訂,標點出版。

  昌平學:江戶幕府一六三〇年開辦的以儒學為主的學校;一八六八年明治政府接收,改組為「昌平學校」,一八七〇年關閉。地址在江戶湯島。

  張族鳥(約660─740):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按文中作「陸渾」,誤。

  常璩:字道將,蜀郡江原(今四川崇慶)人,晉代史學家。

  《華陽國志》,十二卷,附錄一卷,是一部記述我國西南地區歷史事蹟的書。

   兩《唐書》:即《舊唐書》和《新唐書》。《舊唐書》,後晉劉頒等撰,共二百卷。《新唐書》,宋代宋祁、歐陽修等撰,共二二五卷。《張薦傳》,見《舊唐書》卷一四九、《新唐書》卷一六一。張薦是張族鳥的孫子。

  劉奇:滑州胙(今河南延津)人。《新唐書·劉政會傳》:「次子奇,長壽中為天官侍郎,薦族鳥、司馬槁為監察禦史」。天官,武則天時改吏部為天官。

  姚崇(650─721):本名元崇,唐代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睿宗、玄宗時任宰相。

  《順宗實錄》:唐代韓愈等撰,共五卷。

  文學科:唐代臨時設置的制科的一種,由皇帝主試。名目很多,應試者可以重複參加考試。張族鳥曾參加「下筆成章」、「才高位下」、「詞標文苑」等考試。

  《大唐新語》:筆記,唐代劉肅撰,共十三卷。張族鳥事見該書第八卷。

  《詠燕詩》:張族鳥作,全詩已佚,現僅存《大唐新語》所引四句。

  新羅:古國名,位於朝鮮半島的東南部。

  《朝野僉載》:筆記,共六卷,記載隋唐兩代朝野遺聞傳說。《龍筋鳳髓判》,判牘書,共四卷。收錄判決司法案件的駢儷體文牘。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地理學家、版本學家。《日本訪書志》,共十六卷,是他任清朝駐日本公使館館員時,調查國內已失傳而日本尚有留存的古書的著作。其中錄有《遊仙窟》,並加按語說:「男女姓氏,並同《會真記》,而情事稍疏,以駢儷之辭,寫猥褻之狀,真所謂儻蕩無檢,文成浮豔者」。

   河世寧:字子靜,日本人。曾任昌平學學員長。《全唐詩逸》,共三卷,輯錄流傳於日本而《全唐詩》中遺漏的詩作百餘首。內收《遊仙窟》中的詩十九首。每首下分別署名張文成和《遊仙窟》中的人物崔十娘、崔五娘、香兒等。

  鮑氏:鮑廷博(1728─1814),字以文,清代安徽歙縣人。

  《知不足齋叢書》,是他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輯印的一部叢書,共三十集,一百九十七種。其中根據《全唐詩逸》錄有《遊仙窟》中的詩十九首。

  矛塵:即章廷謙,筆名川島,浙江紹興人。《語絲》撰稿人之一。

  目兼目舌:眼皮低垂;虎虎,羞澀的樣子。都是唐代俗語。

  陳球:字蘊齋,清代浙江秀水(今嘉興)人。《燕山外史》,共八卷,是他用駢體文寫成的一部言情小說,約成書于嘉慶十五年(1810)。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