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 上頁 下頁
我們怎樣做父親(4)


  或者又怕,解放之後,長者要吃苦了。這事可分兩層:第一,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這類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負責,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在這樣社會中,不獨老者難於生活,既解放的幼者,也難於生活。第二,中國的男女,大抵未老先衰,甚至不到二十歲,早已老態可掬,待到真實衰老,便更須別人扶持。所以我說,解放子女的父母,應該先有一番預備;而對於如此社會,尤應該改造,使他能適於合理的生活。許多人預備著,改造著,久而久之,自然可望實現了。單就別國的往時而言,斯賓塞未曾結婚,不聞他 侘傺無聊;瓦特早沒有了子女,也居然「壽終正寢」,何況在將來,更何況有兒女的人呢?

  或者又怕,解放之後,子女要吃苦了。這事也有兩層,全如上文所說,不過一是因為老而無能,一是因為少不更事罷了。因此覺醒的人,愈覺有改造社會的任務。中國相傳的成法,謬誤很多:一種是錮閉,以為可以與社會隔離,不受影響,一種是教給他惡本領,以為如此才能在社會中生活。用這類方法的長者,雖然也含有繼續生命的好意,但比照事理,卻決定謬誤。此外還有一種,是傳授些周旋發法,教他們順應社會。這與數年前講「實用主義」的人,因為市上有假洋錢,便要在學校裡遍教學生看洋錢的法子之類,同一錯誤。社會雖然不能不偶然順應,但決不是正當辦法。因為社會不良,惡現象便很多,勢不能一一順應;倘都順應了,又違反了合理的生活,倒走了進化的路。所以根本方法,只有改良社會。

  就實際上說,中國舊理想的家族關係父子關係之類,其實早已崩潰。這也非「於今為烈」,正是「在昔已然」。歷來都竭力表彰「五世同堂」,便足見實際上同居的為難;拼命的勸孝,也足見事實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虛偽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我們試一翻大族的家譜,便知道始遷祖宗,大抵是單身遷居,成家立業;一到聚族而居,家譜出版,卻已在零落的中途了。況在將來,迷信破了,便沒有哭竹,臥冰;醫學發達了,也不必嘗穢[21],割骨。又因為經濟關係,結婚不得不遲,生育因此也遲,或者子女才能自存,父母已經衰老,不及依賴他們供養,事實上也就是父母反盡了義務。世界潮流逼拶著,這樣做的可以生存,不然的便都衰落;無非覺醒者多,加些人力,便危機可望較少就是了。

  但既如上言,中國家庭,實際久已崩潰,並不如「聖人之徒」紙上的空談,則何以至今依然如故,一無進步呢?這事很容易解答。第一,崩潰者自崩潰,糾纏者自糾纏,設立者又自設立;毫無戒心,也不想到改革,所以如故。第二,以前的家庭中間,本來常有勃 豀,到了新名詞流行之後,便都改稱「革命」,然而其實也仍是嫖錢至於相罵,要賭本至於相打之類,與覺醒者的改革,截然兩途。這一類自稱「革命」的勃奚穀子弟,純屬舊式,待到自己有了子女,也決不解放;或者毫不管理,或者反要尋出《孝經》[22],勒令誦讀,想他們「學於古訓[23]」,都做犧牲。這只能全歸舊道德舊習慣舊方法負責,生物學的真理決不能妄任其咎。

  既如上言,生物為要進化,應該繼續生命,那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24]」,三妻四妾,也極合理了。這事也很容易解答。人類因為無後,絕了將來的生命,雖然不幸,但若用不正當的方法手段,苟延生命而害及人群,便該比一人無後,尤其「不孝」。因為現在的社會,一夫一妻制最為合理,而多妻主義,實能使人群墮落。墮落近於退化,與繼續生命的目的,恰恰完全相反。無後只是滅絕了自己,退化狀態的有後,便會毀到他人。人類總有些為他人犧牲自己的精神,而況生物自發生以來,交互關聯,一人的血統,大抵總與他人有多少關係,不會完全滅絕。所以生物學的真理,決非多妻主義的護符。

  總而言之,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國尤不易做。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隨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面清結舊賬,一面開闢新路。就是開首所說的「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這是一件極偉大的要緊的事,也是一件極困苦艱難的事。

  但世間又有一類長者,不但不肯解放子女,並且不准子女解放他們自己的子女;就是並要孫子曾孫都做無謂的犧牲。這也是一個問題;而我是願意平和的人,所以對於這問題,現在不能解答。

  一九一九年十月。

  【注釋】

  :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英國哲學家。他是終身不娶的學者。主要著作有《綜合哲學體系》等。

  :「實用主義」:即實驗主義,現代資產階級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流派。產生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主要代表有美國的皮爾斯、杜威等。其基本觀點是否認真理的客觀性,主張有用即真理。

  [21]:哭竹:三國時吳國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編的《白氏六帖》說:「孟宗後母好筍,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慟哭,筍為之出。」臥冰,晉代王詳的故事。《晉書·王詳傳》說,他的後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詳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嘗穢,南朝梁庾黔婁的故事。《梁書·庾黔婁傳》說,他的父親庾易「疾始二日,醫云:『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易泄痢,黔婁輒取嘗之。」這三個故事都收在《二十四孝》中。

  [22]:《孝經》:儒家經典之一,共十八章,孔門後學所述。漢代列入「七經」之一,後來又列入「十三經」

  [23]:「學於古訓」:語見《尚書·說命》。

  [2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語見《孟子·離婁》。據漢代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