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飲冰室專集 | 上頁 下頁
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煥傳(5)


  第十節 袁督師死後之東北邊事

  督帥下獄之明日,命大同總兵滿桂為武經略,督步騎四萬陣永定門外,嚴濠柵,環以槍炮十重。清兵宵進,效明兵甲裳旗幟,黎明乘不意,衝突入其營,滿桂戰死,生禽總兵黑雲龍、麻登雲等。帝以庶吉士金聲之薦,擢游僧申甫為總兵,造戰車;又擢庶吉士劉之綸為兵部侍郎,募義兵,皆以倉卒未訓練,敗死。舉城皇皇,不可終日,會祖大壽、何可剛得督師手書,引兵還救。初,清軍料崇煥下獄後,大壽輩非叛作賊,即降從彼,至是見遼兵還為明戰守,乃遽為議和書,分置永定門、德勝門外,移軍略薊而還。蓋督師一紙書,猶足以卻敵也如此。

  清軍既還,沿途侵略。明年正月,克永平,克遷安,克濼州,遂班師。留貝勒濟爾吟朗統兵萬人守永平各城。三月,覆命二貝勒阿敏益兵五千助鎮守。時明帝已複起孫承宗鎮關門,而祖大壽統各路援軍相為犄角。五月,遂連複濼州、遷安、遵化、永平諸域,清軍殆盡覆。六月,阿敏逃還瀋陽,太宗震怒,議罪幽禁。皆祖大壽力也,皆袁督師教也。崇禎四年,清軍複攻大淩河,時孫承宗率由袁督師政策,已複關內四城,複理關外舊疆,欲並力先城大淩河為屏蔽。巡撫邱禾嘉違其節制,中央政府複掣肘,遂敗衄。十一月,廷臣複劾罷承宗,而明益不可為矣。今將此後明清之交涉複列一略表。

  崇禎七年 清兵四路來侵。一從尚方堡之宣府趨應州,至大同;一由龍門口入,會于宣府;一由獨石口入,會于應州;一由得勝堡入,曆大同,趨朔州。

  八年 清多鐸攻錦州。多爾袞由朔州毀武甯關入,略代、忻、應、惇,斬俘七萬餘。

  九年 清阿濟格等分路逾獨石口,入居庸,克昌平,逼燕京,過保定,克十二城。五十六戰皆捷,俘人畜十八萬,督師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皆按兵不敢戰。

  十一年 清多爾袞、岳托兩路來侵,一沿山,一沿運河。山河之間,六道並進,督師盧象升拒戰于慶都,死之。清兵遂蹂躪真定、廣平、順德、大名至山東,臨清州,渡運河,破濟南,克城五十,俘人口四十六萬有奇。

  十二年 春,清太宗親攻錦州中後所,圍杏山。九月,略錦州、寧遠,擾其秋獲。

  十三年 遣兵屯義州城南,逼明關外諸城,擾其春耕,甯遠總兵金鳳戰死。

  十四年 清多爾袞、豪格攻錦州,圍之經年,餉道斷絕,祖大壽死守。

  十五年 二月,松山副將夏承德應敵,清軍遂入城,薊遼總督洪承疇生降,錦州亦陷。十月,清阿爾泰等複來侵,直抵山東兗州,克府三、州十八、縣六十七,俘人民三十六萬。

  十七年 三月,以流寇內逼,盡棄關外四城,召甯遠總兵吳三桂統兵入關衛京師。途中聞燕京陷,適清多爾袞率師將收關外地,並經略中原,三桂迎降,清兵遂長驅入。明亡。

  當十四五年間松山、杏山之役,清太宗諭諸將以大軍屢入塞,不能得尺寸地,皆由山海關阻隔;而欲取關,非先取關外四城不可云云。以故傾舉國之兵,竭兩年之力,以必克為期,及寧、錦陷,而明清之興亡決矣。凡此皆袁督師所逆料之而經營之於二十年前者也。祖氏兄弟(大壽、大弼、大樂),以督師裨將,遵其方略,猶能為睢陽之守者歲余,非洪承疇之降,錦州固未易下也。嗚呼!使袁督師而在也,雷池一步,敵其能飛渡耶?督師始終一貫之方略,曰守關外以捍關內。而此後明卒以棄關外而亡,甲申之事,督師其知之矣。抑督師以擅主和議為冤獄之一口實,而明亡以後,史家追惟覆轍,乃知當時竭天下兵餉大半以事關東,為直接引起中原盜賊之原因,卒至東西交哄,馴即於亡。使循督師以和為守、以守為戰之策,則有餘力以靖內難,然後休養國力,從容以抵制外寇,亦何至自壞長城、引虎入衛也耶?嗚呼!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斯之謂矣。崇禎十五六年間,山海關內外僅千里間,有督臣四(關外總督、關內總督、昌平總督、保定總督),巡撫六(一寧遠、二永平、三順天、四密雲、五天津、六保定),兵總八(寧遠、山海、中協、西協、昌平、通州、天津、保定),事權愈分,大局愈壞。如可贖兮,人百其身,專閫十數,能贖一袁督師乎?痛哉!

  第十一節 結論

  程更生(名本直,以布衣為袁督師訟冤數四,卒與俱死者。自言,嘗三求見袁公而不予見,予非為私情死,不過為公義死。且謂願死之後,有好事者,瘞其骨于袁公墓側,題其上曰:「一對癡心人,兩條潑膽漢。」則目瞑九原矣云云。此亦一奇士,崇拜袁督師者宜並崇拜之)之為袁督師訟也,曰:「客亦聞敵人自發難以來,亦有攻而不下戰而不克者否?」曰:「未也。客亦知乎有寧遠丙寅之圍,而後中國知所以守;有錦州丁卯之功,而後中國知所以戰否也?」曰:「然也。(中略)今日灤之複,遵之複,永之複也,誰兵也?遼兵也。誰馬也?遼馬也。自崇煥未蒞遼以前,遼亦有是兵有是馬焉?否也。」又曰:「崇煥十載邊臣,屢經戰守,獨提一旅,挺出嚴關。迄今山海而外,一裡之草萊,崇煥於辟之也;一城之壘,一堡之堞,崇煥手築之也。試問自有遼事以來,誰不望敵於數百里而逃,棄城於數十裡而遁,敢與敵人畫地而守、對壘而戰,翻使此敵望而逃、棄而遁者,舍崇煥其誰與歸?」嗚呼!此豈阿好之言哉!使督師以前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將不能越遼河一步;使督師以後而有督師其人者,則滿洲軍猶不能越榆關一步。故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洲萬不能得志於中國。清軍之處心積慮以謀督師,宜也。而獨怪乎明之朝廷,自壞長城,為敵復仇,以快群小一日之意見,而與之俱盡。天下古今冤獄雖多,語其關係之重大,殆未有袁督師若者也。嗚呼!豈惟前代,今日之國難,急於明季數倍。而舉國中欲求一如袁督師其人者,顧可得耶?顧可得耶!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讀《袁督師傳》,二百年前事,其猶昨日也。

  程氏又評袁督師之為人曰:「舉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癡漢也。唯其癡,故舉世是愛者錢,袁公不知愛也。唯其癡,故舉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於是乎舉世所不敢任之勞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辭也;於是乎舉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獨行也;而且舉世所不能耐之饑寒,袁公直耐之以為士卒先也;而且舉世所不肯破之體貌,袁公力破之以與諸將吏推心而置腹也。(中略)予謂掀翻兩直隸踏遍一十三省,求其渾身擔荷徹裡承當如袁公者,正恐不可再得也。」嗚呼!讀此言也,則袁督之為人,雖百世以下,猶如見之矣。余大成氏複記袁督師之論曰:「予何人哉,十年以來,父母不得以為子,妻拏不得以為夫,手足不得以為兄弟,交遊不得以為朋友。予何人哉?直謂之曰大明國裡一亡命之徒可也。」嗚呼!吾儕昔讀《加富爾傳》,稱彼無妻,以意大利為妻,稍有熱血者,聞之罔不感歎焉!若袁督師者,豈所謂無家而以中國為家者耶?鄉人有傳錄督師遺詩者有云:「慷慨同仇日,間關百戰時。功高明主眷,心苦後人知。」(《南還別陳翼所總戎》)又云:「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問去留。杖策必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邊中送別》)又云:「榮華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杞憂。」(《偕諸將遊海島》)嗚呼!若袁督師者,真千古軍人之模範哉!真千古軍人之模範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