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李鴻章傳 | 上頁 下頁
李鴻章年譜(3)


  咸豐九年,己未,三十七歲。

  二月十二日曾國藩由建昌拔營,十六日,移駐撫州。三月十八日,鴻章自南昌行抵撫州。五月十一日,隨曾國荃率副將朱品隆等軍二千八百人,自撫州進兵景德鎮,從參軍事。六月十四日曾國荃等三路進擊,攻克景德鎮。翌日,又克浮梁縣城。太平軍楊輔清所部逃往建德、祁門。七月十六日鴻章複回國藩幕,掌管文案。

  八月廿日袁世凱生於河南陳州府項城縣張營。

  九月初四鴻章隨國藩由武昌抵黃州,與胡林翼會商四路進兵皖省之計。十月廿四日鴻章奉旨授福建建延郡遺缺道,仍留曾幕,未赴任。十一月十三日隨曾國藩駐軍安徽宿松,英王陳玉成屯軍太湖、潛山與之相持。

  咸豐十年,庚申,三十八歲。

  閏三月十六日陳玉城、李秀成等攻陷包圍天京的江南大營,清將張國樑等敗退。同月廿九日,太平軍又攻陷丹陽。

  四月十三日美國人華爾(F.T.Ward)得上海巨商楊坊及蘇松太道吳煦之助,募外人組織洋槍隊防衛上海,為「常勝軍」之嚆矢。

  四月十九日清廷命曾國藩署兩江總督,率所部兵勇赴蘇州,保東南大局。

  六月廿四日實授曾為兩江總督,並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大江南北水陸各軍皆歸曾節制。

  十二月十日京師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派恭親王奕嚀、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管理。

  成豐十一年,辛酉,三十九歲。

  四月初一日曾國藩駐軍皖南東流,規劃救援安慶。六月六日鴻章抵東流,重入曾幕。

  四月廿一日太平軍陳玉成部先鋒程學啟在安徽集賢關降于湘軍曾貞斡。

  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於熱河避暑山莊行宮,年三十一。次日,新帝特諭尊皇后及生母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太后。廿九日,定年號為「祺祥」。

  八月初一日曾國荃克安慶。

  八月廿六日湖北巡撫胡林翼卒于武昌,予溢文忠。

  九月三十日諭王公百官等,載垣、瑞華、肅順等人罪狀,解任拿問,派恭親王會同大學士、九卿、翰詹科道,嚴行議罪,並會議具奏皇太后垂簾之儀。

  十月五日改定年號為同治。

  十月十六日上海官紳厲學潮、錢鼎銘乘外輪抵安慶,謁曾國藩,呈遞滬紳公啟私函,陳述滬上餉源可恃,殷望援師。十九日,曾、李商救援江蘇之法。

  十一月一日帝奉兩宮皇太后禦養心殿,垂簾聽政。

  十一月廿五日曾國藩奏保李鴻章堪任江蘇巡撫,左宗棠可充浙江巡撫。是月,曾國藩募練皖北之勇,名曰淮軍。

  十二月十八日李秀成率兵自撫州向松江、上海進發,通告人民歸順,勸洋商兩不相擾,否則施以殺戮。

  清穆宗同治元年,壬戌,四十歲。

  正月初一日朝命曾國藩以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

  正月廿四日,李鴻章組成淮軍數營,集合於安慶,仿湘軍成規,定立營制。

  二月初四日鴻章隨曾國藩檢閱所部淮軍。

  二月廿八日上海官紳錢鼎銘等,乘輪抵安慶,告以籌銀十八萬兩雇洋輪七艘,分三次潛載淮軍赴滬。次日,曾國藩、李鴻章會商後允之。

  三月八日李鴻章率淮勇二千餘人,由安慶乘輪啟行,初十日抵滬。十四日,淮勇第二起由安慶啟行。

  三月廿七日命李鴻章署江蘇巡撫,並令體察洋人之性,設法籠絡;鎮江為大江南北關鍵,宜於上海事宜,佈置稍定後前往駐紮,為規複名城之計。是月,曾國藩建節於安慶,控馭十道之師。

  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參將李恒嵩等會同英法兵攻克青浦縣城,暫擒四千餘。李鴻章奏請褒獎中外有功人員,華爾請以副將補用。十七日,陳玉成突圍往壽州,為苗沛霖所誘擒。廿二日英法軍及常勝軍克復拓林城。次日,清軍收復奉賢縣城。廿八日英法提督率西兵並挾留防兵勇及文武官員撤出嘉定,退回上海。嘉定為李秀成所占。

  五月初一日南江城太平軍守將吳建瀛、劉玉林、方有才三人率眾萬人,投降淮軍將領劉銘傳、潘鼎新。初五日,該部會同劉銘傳軍收復川沙廳。

  五月初四日曾國荃得彭玉麟水師之助,進逼南京,紮營雨花臺,是為湘軍攻金陵之始。

  五月廿一日虹橋之戰。太平軍聽王陳炳文、納王郜永寬率軍五六萬攻打李鴻章新橋軍營,李親率郭松林、張遇春、滕嗣林等,分三路進援,于徐家匯之九星橋一帶,敗太平軍,殺三千余人,太平國退回泗涇。廿三日,李鴻章乘勝進攻泗涇,太平軍退向昆山、青浦。松江告肅清。對虹橋、泗涇之戰,李頗感得意,在致曾國藩信中稱:「此極痛快之事,為上海數年軍務一吐氣也。……有此勝仗,我軍可以自主,洋人可以懾威,吾師可稍放心,鴻章亦敢於學戰。」

  六月初八日黃翼升率淮陽水師抵滬。

  六月十五日京師同文館成立,延英人包爾騰(Burdon)為教習,選八旗子弟數人學習。然而,「同文館之設,謠言甚多。有對聯云:『鬼計本多端,使小朝廷設同文之館;軍機無遠略,誘佳子弟拜異類為師。』」

  六月廿一日淮軍潘鼎新、劉銘傳等營會同華爾所率常勝軍克復金山衛城,浦東全境肅清。

  七月初七日李秀成親率三千人西援南京。

  七月初八,常勝軍、常捷軍等攻佔浙江余姚。十五日淮軍會同常勝軍克復青浦縣城。十九日至廿五等日,太平軍慕王譚紹光部兩萬餘人,反攻青浦,不成。

  八月初一日各路太平軍環攻清軍北新徑營盤,距上海僅十餘裡。李鴻章督劉銘傳、程學啟、華爾、李鶴章、郭松林等各路兵勇救援,與太平軍譚紹光、蔡元隆等劇戰。太平軍敗走嘉定,北新涇解圍。

  八月廿七日華爾率常勝軍攻克浙江慈溪。但華爾被擊傷,次日死於寧波。常勝軍後交美國人白齊文接管。

  九月二日淮軍會同常勝軍、英法兵再克嘉定。

  九月三日,太平軍侍王李世賢自浙江援救天京,合李秀成軍,號八十萬,重重圍困曾國荃之湘軍。初五,曾國荃發萬人出壁擊殺太平軍八千餘人。

  九月廿二日李鴻章親臨前線調度,督官軍與太平軍慕王、聽王、朝王等會戰,殲擒太平軍一萬四千餘人,為李東征以來第一次大捷。

  十月初五曾國荃引軍出擊,大敗李秀成、李世賢連營環攻天京城外雨花臺之軍。二李撤圍而去。

  十月十二日實授李鴻章為江蘇巡撫。

  十一月十五日白齊文自松江抵滬,索餉不遂,痛打楊坊,搶去洋銀四萬餘元。李鴻章即將白斥革,商請英提督士迪佛立彈壓調解。廿五日,李與士迪佛立訂統帶常勝軍章程十六條,暫交英軍參謀奧倫管帶,以後交由戈登統領。

  十一月廿八日常熟、昭文的太平軍守將駱國忠獻城降清,並于次日會同淮軍水師,攻克福山要口。李秀成聞訊後,立即率大部圍常熟、昭文。十二月下旬,淮軍、常勝軍為救應常、昭,分攻太倉、福山,失利,常勝軍撤回松江。

  是年,李鴻章因四十無子,乃以幼弟昭慶之子經方為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