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梁啟超 | 上頁 下頁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廣東省廣州府新會縣熊子鄉茶坑村(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茶坑村)人。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

  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繼續推廣「詩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種詩中運用新名詞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56歲。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農曆正月十六日出生於廣東新會茶坑村,祖父梁維清,父親梁寶瑛,都曾以士紳參預鄉政,在當地有一定的勢力和影響。

  △1877年(清光緒三年丁醜),五歲,開始讀書。

  △1884年(清光緒十年甲申),十二歲,中秀才,補博士弟子員。

  △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丁亥),肄業於學海堂。

  △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己醜),十七歲。鄉試中舉,名列第八。主考官李端棻欣賞其才華,以堂妹相許。

  △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庚寅),入京師。旋下第歸,與陳千秋往謁康有為,「一見大服,遂執業為弟子」。

  △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辛卯),十九歲,就讀萬木草堂,並於是年結婚。

  △1894年(清光緒二十甲午),至京師與譚嗣同、夏曾佑等人結交。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二十三歲。四月初十,以康、梁率領數百名舉人,依漢代孝廉慣例乘公車開往都察院上書。朝廷以「批准和約」為由拒絕接受上書。

  六月廿七,梁啟超在北京宣武門外後孫公園創辦《萬國公報》宣傳維新變法。

  強學會成立,任書記。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七月初一,應汪康年與黃遵憲之邀,攜胞弟梁啟勳至上海創辦《時務報》。在報上發表《變法通議》。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丁酉),二十五歲,到長沙主持時務學堂講席。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二十六歲。五月十五,光緒帝召見,但聽不懂他新會口音,梁啟超急呈《變法通議》。賞六品頂戴,敕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維新失敗,乘日本兵艦逃亡。

  十一月,在興中會橫濱分會會長馮鏡如等人資助下創辦《清議報》。刊載《少年中國說》《戊戌政變記》《論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戊戌六君子傳》等文章號召愛國救亡,鼓吹民權自由。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七月,在華僑鄭應儒等人支持下,于東京創立大同高等學校並擔任校長。

  遊夏威夷島。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一度由日本回上海,旋赴南洋。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三十歲,在日本創《新民叢報》,鼓吹君主立憲,並倡言「破壞主義」。是年出版《飲冰室文集》,其《三十自述》一文,備述前些之各種活動。梁啟超在政治上學術上俱與康有為產生分歧,梁所寫《保教非所以尊孔論》一文出,表示了與康不同的觀點。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三十三歲,著《開明專制論》,堅持君主立憲,與革命黨相對峙。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丁未),三十五歲。九月,在東京建立政聞社,其機關刊物《政論》在上海創刊。

  因與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筆戰不利,謀妥協,黃興不許。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三十六歲,著《中國古代幣材考》。

  △1910年(清宣統二年庚戌),創辦《國風報》。

  △1912年(民國元年壬子),四十歲。8月27日,多個政團在北京合併成立中華民主黨,推選梁啟超為領袖。

  11月8日,梁啟超正式從日本回國。

  12月在天津創辦《庸言報》。

  △1913年(民國二年癸醜),以中國進步党理事長入職參政院參知政事,受任袁世凱北京政府司法總長。

  △1914年(民國三年甲寅),任幣制局總裁。遭遇困難,始知袁世凱不可合作,發表《吾今後所以報國者》一文,表示願從事學術,放棄政治。

  △1915年(民國四年乙卯),四十三歲。創辦《大中華》雜誌。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與袁世凱決裂,間道至雲南參加護國之役。12月25日,護國戰爭爆發。

  △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四十四歲,在廣東肇慶組織成立護國軍政府軍務院,任撫軍兼政務委員長繼續指揮護國運動。6月6日,袁世凱病逝。出版《盾鼻集》。

  與林長民等人創辦「憲法研究會」的機關報《晨鐘報》,李大釗任總編。同年12月改名為《晨報》。

  △1917年(民國六年丁巳),四十五歲。6月14日,張勳聯合康有為入京趕走黎元洪,並於7月1日擁宣統帝重新登基,史稱「張勳復辟」。4日,梁啟超隨段祺瑞在天津馬廠誓師討逆軍。11日,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復辟失敗。7月14日,在第二次段祺瑞內閣梁啟超擔任財政總長兼鹽務署督辦。至此康、梁徹底分裂。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四十六歲,於年底赴歐洲考察,著《歐遊心影錄》。

  △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四十七歲。3月中旬,身在歐洲梁啟超致電外交委員會汪大燮、林長民講述段棋瑞政府與日本訂立密約承認日本繼承山東主權。5月2日,林長民在《晨報》撰文,引發五四運動;並發生「火燒趙家樓」事件,迫使政府代表陸征祥拒絕簽約。

  出版《飲冰室叢著》

  △1920年(民國九年庚申),四十八歲。4月,在北京組織共學社,其宗旨為「培養新人才,宣傳新文化,開拓新政治」;9月,拓大為講學社,實行聘請國外著名學者來華講學。

  著《翻譯文學與佛典》、《清代學術概論》等論著。

  △1921年(民國十年卒酉),四十九歲,著《墨子學案》。

  △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戊),五十歲,著《陶淵明》、《大乘起信論考》。

  △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著《戴東原先生傳》、《人生與哲學》、《國學入門書要目》。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五十二歲,著《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佈》。

  △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丑),受聘國立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授業導師,並擔任京師圖書館館長。第四次編訂《飲冰室文集》出版。

  △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陰曆五月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梁由天津趕至北京料理喪事。康有為死於青島。

  △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著《辛稼軒年譜》,未竟。

  △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一月十九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年五十七。

  夫人

  李蕙仙(1869年—1924年9月13日),李朝儀之季女,因為堂兄李端棻賞識梁啟超之才,許配梁為妻。生梁思順、梁思成、梁思莊。
  王桂荃(1886—1968),原名王來喜,是李蕙仙從娘家帶來的丫鬟。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達、梁思懿、梁思甯、梁思禮。

  子女(梁啟超共生15個子女,9個成年,大多成為傑出人才)

  ·長女:梁思順(令嫻,1893年4月14日-1966年),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長子:未有名(1897年秋),出世一個月夭折。
  ·次子: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生於日本東京,著名建築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妻為林徽因。
  ·三子: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四子:梁思忠(1907年8月6日-1932年),留學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駐防上海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因腹膜炎誤醫身亡。
  ·次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莊(1908年-1986年),三女,著名圖書館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四女未有名,夭折。
  ·梁思達(1912年12月16日-2001年),五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思懿(1914年12月13日-1988年),五女,從事社會活動,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梁思寧(1916年10月30日-2006年),六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
  ·梁思均(1916年12月6日-?),六子,早喪。
  ·梁思廣(1919年12月2日-?),七子,早喪。
  ·梁思禮(1924年8月24日-2016年4月14日),八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導彈控制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思同(1926年9月-1927年3月),九子,出世6月夭折。

  孫輩

  長孫女:梁再冰,梁思成女,1929年生,新華社記者,駐外工作多年。
  長孫:梁從誡(1932年—2010年10月28日),梁思成子,致力環保,創自然之友協會。曾任全國政協常委。獲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頒發的「地球獎」,以及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大熊貓獎」。

梁啟超

▲梁啟超

梁啟超與子女

▲梁啟超與思順、思成、思永(新民叢報時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