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雪地冰天兩少年


  (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

  黃沙迷目,白草縈足,雪地冰天中,一少年武裝作遠行。時方隆冬,朔天凜冽,少年鬚眉盡冰雪,項間圍以狼皮,裡猶帶血未盡幹,似中途獵獲即用刺刀剝下者。

  少年方昂頭闊步邁往直前,若有預定之路程期於必達者。猛抬頭,見一團落日將西沉,前路高山峻嶺,橫無去處,少年徘徊于此者約二十分鐘許。

  遙望山下,有一處松林森列,其中山石夾隙處,斜庇作簷勢,荊棘叢之。少年行至其處,出自來火,一面焚,一面拔刺刀剪其根幹,忽自火光中躍出巨獸,狂吼怒奔,向少年猛撲,少年急移身避之,幸懷中手槍尚實彈,連擊數粒,巨獸僕,細視之乃一黑熊。

  天已黑暗無光,狂風四起。少年剝熊皮鋪地,脫行囊,出天幕列之,食幹餱少許,飲保溫器中水,然後抱槍實彈臥。

  少年行至此,已歷數月之久。餱且盡,身已疲,而壯志不稍屈。微一合目,旋即似睡不睡,默念此廣漠之山川,至今人跡絕少,荒原大野,徒供獸蹄鳥跡之縱橫,豈不可惜,想西人之發現美洲新大陸,不知冒幾多艱險,哥侖布始能告厥成功。今吾人若欲經營此廣漠之土地,雖經披榛棘,驅虎豹,越國遼遠,以為篳路襤褸之開拓,然以視彼之重洋萬里,泛孤舟於海天茫茫之中,而尋世未前聞之新世界者,其難易險夷,已不可以道裡計矣。又念邇來生計之困,使一般少年多集中都市,日向惡濁之政治潮流中求生活。無論求之而得者,百不得其二三,就令求即得之,而政局之翻雲覆雨,朝得之而夕旋失者,亦複比比皆是。且即其所得者,而細揣其滋味,酸辛痛苦,始已備嘗。此種生涯,亦複為稍有志氣之男兒所不屑。曾何如出關越塞,抱羅濱孫飄流孤島自辟生活徑路之決心,將來所成,必不止個人之生計蒙其福利已也。念念相緣,百感俱集,不覺無限心事皆在此一個天幕中。正尋思間,忽聞彈聲數響,少年急起,抱槍出天幕,槍聲,群狼怒嗥聲,棄馬悲鳴聲,一時畢集于少年之耳鼓。少年尾之以觀其動靜,忽悲鳴之馬寂然無聲,忽群狼之怒嗥又作,忽對面之彈聲愈急。少年逆知是必旅人為群狼所困,不得已而先棄其馬,群狼得馬,勢稍緩,馬盡,更欲噬人矣。少年乃急實彈向群狼猛擊,死泰半,狼勢稍退。斯時對面呼曰:「吾友盍協力以殄此當路之豺狼?」少年應聲曰:「諾。」斯時槍聲如聯珠不絕,狼勢大殺,皆遠逸。少年于黑暗中握其手而慰之曰:「勿怖!我當助君。」其人曰:「謝君厚意,微子吾幾遭所噬。」少年曰:「子何來?請至吾天幕中告我以究竟。」其人曰:「善。」乃與少年相攜入天幕。

  少年曰:「子饑乎?予行囊中尚餘幹餱少許,盡之勿惜也。」其人曰:「吾尚攜有乳餅,吾引火烤而食之。子第嘗保溫器中水尚溫否?」少年曰:「尚溫,子試飲之。」於是且食且談,謂少年曰:「予此行可謂長途旅行,予自蜀西入藏,經新疆至此。或以步行,時或乘馬。适才為群狼所噬之馬,乃藏中土人贈予者。日行數百里,今日貪行未早息,至為群狼所跡。此健步之馬,竟為最後之犧牲,惜哉!」言次慨歎不已。繼問少年曰:「子何來?亦有以告我乎?」少年曰:「予年來頗思隻身作萬里遊,以為荷槍刃,裹餱糧,走人跡罕到榛葬[莽]塞途荒寒寂寞之山嶺間,固男兒丈夫事。遂步行出萬里長城,越大興安山脈,沿戈壁沙漠,經庫倫,西至劄薩克,而後抵此。途次曾數遇馬賊與猛獸,予皆奮鬥退之。即此天幕之所在,適亦為黑熊所盤踞。」少年言已,笑形於色,覺冒險遠行之趣味,今日思之既足以自豪,而於雪地冰天豺狼當道之絕域,無意中得遇一知己,尤足以自慰也。

  二人在天幕中,披地圖,大約已至阿爾泰附近,蓋距科布多不遠矣。少年慨然曰:「方今世界多故,歐洲全境罹於兵火,俄以摧敗之餘,人民複欲睹平和之曙光,以改革內政為急務,單獨議和之說,已現諸事實[1]。此後西北一帶,將生重要之形勢。且吾國今日,南北搆釁,日尋干戈,內爭不休,其結果並內部而不能保,何論邊疆?狡焉思逞之鄰邦,終必負之以去。吾儕少年,宜抱西北發展之志,及早經營之。內部治平則保障西北以固吾圉,內部紛爭則建立一新邦而備聯邦之分子。此真中華少年飛躍之好舞臺,吾儕盍即為之前驅?」後至之少年曰:「善!予抱此志者久矣。民國建立,號稱五族,此實分裂之兆。予以為吾中華若欲成一統一之國家,非基於新民族主義不可。新民族主義雲者,即合漢、滿、蒙、回、藏鎔成一個民族的精神而成新中華民族。達此之程序,不外以漢人之文化,開發其他之民族,而後同立于民主憲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以行其自治,而與異民族相抵抗。吾子既有志於此,盍即先由聯絡蒙、回入手,以誠篤之精神感之,然後徐謀教育之推行,實業之發達。坐言起行,請自吾輩始。」少年躍起曰:「壯哉!吾友。起!起!起!行!行!行!」

  二少年乃拔天幕,肩行囊,且行且談,直向科布多。時天方初曉,旭日東昇,皎耀之光線,恰與昆侖山巔潔白之雪相映,若以代表少年之精神而預示其未來無限之希望,前途無量之成功。

  偉哉!雪地冰天兩少年!壯哉!雪地冰天兩少年!

  署名:劍影

  《言治》季刊第3冊

  1918年7月1日

  【注釋】

  [1]俄以摧敗之餘,人民複欲睹平和之曙光,以改革內政為急務,單獨議和之說,已現諸事實 指1918年3月3日俄國與德國及其盟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締結《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一事。1917 年11月8日,蘇俄在《和平法令》中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各交戰國提出的締結正義的民主和約的建議被拒絕。當時前線舊俄軍隊潰逃,國內經濟困難,紅軍尚未組織起來,最迫切的任務是退出帝國主義戰爭。12月3日,蘇俄不得不單獨與同盟國集團在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開始停戰談判。次年3月3日,蘇俄在德、奧同盟強大的軍事壓力下,被迫在和約上簽字,將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同盟國並賠償60億馬克。同年11月13日,蘇俄政府利用德國在大戰中的失敗宣佈廢除該和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