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 > 李大釗文集 | 上頁 下頁
介紹哲人尼傑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尼傑之名,久已喧噪於世,而能理解其說者殆鮮。此皆由於宗教之徒,願謹之士,牖于偷安之習,偽善之說,浸染既深,罔自解脫,一聞尼傑之名,輒以危險思想目之,而利其堙沒弗彰,斯實最可痛惜者也。

  尼氏為近代思想大家,欲稔其為人及其學說,非茲短幅所能盡,茲揭其要以餉讀者。

  尼傑者,乃欲於其自己要求與確信之上,建設真實生活之人也。對於弱而求強,缺而求完,悲慘而嚴肅深刻之生活,奮往突進,以蘄人性之解放與向上,有雖犯百戰而莫辭之勇,內對一己之自我與生活,為銳敏之省察,外對當時社會之實狀,為深刻之批判,以根究人性之弱點與文明之缺陷,而以匡救其弱點與缺陷為自己之天職。彼固愛自己、愛社會、愛文明,而又酷愛生命者也。

  尼氏思潮凡三變,最初受叔本華[2]、窪古聶[3]之影響,以人生全為美而存在;次則因包爾雷[4]之說而重視智力;又次則括美與智,而以意志與創造為中心要素,以立主我思想之基礎,極力攻擊十九稘凡俗主義、物質主義之文明。以謂人生之真意義,皆隱于宗教、道德、博愛、人道是等美名之下,戴虛偽之假面,以求調和,求苟安,如墮疾病醜惡之窟中,無能振拔。而倡言超人哲學,鼓吹英雄主義,讚美力之享樂,高唱人格之權威,宣傳戰爭之福音,而欲導現代文明於新理想主義之域。其說頗能起衰振敝,而於吾最拘形式,重因襲,囚錮于奴隸道德之國,尤足以鼓舞青年之精神,奮發國民之勇氣。此則記者介紹其人之微意,幸勿泛漠置之也。

  署名:守常

  《晨鐘報》

  1916年8月22日

  【注釋】

  [1]尼傑(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今譯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認為客觀世界及其規律性都是幻景,基本實在的東西是權力、意志,它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決定力量。提倡「自我肯定」和主觀戰鬥精神。強調進化就是權力、意志實現其自身的過程,而人生的目的則在於發揮權力、「擴張自我」。宣揚「超人」哲學,認為強力和驕傲、勇敢和戰鬥是真正人的標誌;追求權力的個人意志決定著人類歷史的進程。把普通人看成是「奴隸」、「畜群」。公開頌揚強權和戰爭。

  [2]叔本華 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19世紀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的創始人。主張整個現象世界不過是意志的表像,而萬物的存在和運動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認為理性是意志的奴僕與工具,依靠理性不能認識世界的本質(即意志),只有直覺才是認識世界的唯一的途徑。他的唯意志論和非理性主義思想,對尼采的權力意志論產生了直接影響,並成為現代西方生命哲學、存在主義思潮的重要思想淵源。

  [3]窪古聶 Richard Wagner(1813—1883),今譯瓦格納,德國作曲家,19世紀德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4]包爾雷 Paul Rée(1849—1901),今譯保爾·李,德國作家、哲學家,尼采的朋友。著有《道德情感的起源》等,反對自由意志論,反對對善惡進行形而上的解釋,認為道德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通過多代積累而成並可傳之于後代。其道德觀對尼采有影響。後與尼采斷交。尼采曾發表過批評他的文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