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李大釗全集 > 聯合署名與譯著 | 上頁 下頁 |
我們的政治主張 |
|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三日) 我們為供給大家一個討論的底子起見,先提出我們對於中國政治的主張,要求大家的批評、討論或贊助。 (一)政治改革的目標 我們以為現在不談政治則已,若談政治,應該有一個切實的、明瞭的、人人都能瞭解的目標。我們以為國內的優秀分子,無論他們理想中的政治組織是什麼(全民政治主義也罷,基爾特社會主義也罷,無政府主義也罷。),現在都應該平心降格的公認「好政府」一個目標,作為現在改革中國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我們應該同心協力的拿這共同目標來向國中的惡勢力作戰。 (二)「好政府」的至少涵義 我們所謂「好政府」,在消極的方面是要有正當的機關可以監督、防止一切營私舞弊的不法官吏。在積極的方面是兩點: (1)充分運用政治的機關為社會全體謀充分的福利。 (2)充分容納個人的自由,愛護個性的發展。 (三)政治改革的三個基本原則 我們對於今後政治的改革,有三個基本的要求: 第一,我們要求一個「憲政的政府」,因為這是使政治上軌道的第一步。 第二,我們要求一個「公開的政府」,包括財政的公開與公開考試式的用人等等。因為我們深信「公開」(Publicity)是打破一切黑幕的惟一武器。 第三,我們要求一種「有計劃的政治」。因為我們深信,中國的大病在於無計劃的漂泊;因為我們深信計劃是效率的源頭;因為我們深信,一個平庸的計劃勝於無計劃的瞎摸索。 (四)政治改革的惟一下手工夫 我們深信中國所以敗壞到這步田地,雖然有種種原因,但「好人自命清高」確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好人籠著手,惡人背著走。」因此我們深信,今日政治改革的第一步在於好人須具有奮鬥的精神。凡是社會上的優秀分子,應該為自衛計,為社會國家計,出來和惡勢力奮鬥。我們應該回想,民國初元的新氣象,豈不是因為國中優秀分子加入政治運動的效果嗎?當時的舊官僚很多跑到青島、天津、上海去拿出錢來做生意,不想出來做官了。聽說那時的曹汝霖,每天在家關起門來研究憲法。後來好人漸漸的厭倦政治了,跑的跑了,退隱的退隱了,於是曹汝霖丟下他的憲法書本,開門出來了;於是青島、天津、上海的舊官僚,也就一個一個的跑回來做參政、諮議、總長、次長了。民國五六年以來,好人袖手看著中國分裂,看著討伐西南,看著安福部的成立與猖獗,看著蒙古的失掉,看著山東的賣掉,看著軍閥的橫行,看著國家破產丟臉到這步田地。夠了!罪魁禍首的好人現在可以起來了!做好人是不夠的,須要做奮鬥的好人;消極的輿論是不夠的,須要有決戰的輿論。這是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下手工夫。 (五)我們對於現在的政治問題的意見 我們既已表示我們的幾項普通的主張了,現在我們提出我們的具體主張,供大家討論。 第一,我們深信南北問題若不解決,一切裁兵、國會、憲法、財政等等問題,都無從下手,但我們不承認南北的統一是可以用武力做到的。我們主張,由南北兩方早日開始正式議和,一切暗地的勾結,都不是我們國民應承認的。我們要求一種公開的、可以代表民意的南北和會。暗中的勾結與排擠是可恥的,對於同胞講和並不是可恥的。 第二,我們深信南北沒有不可和解的問題,但像前三年的分贓和會是我們不能承認的。我們應該預備一種決戰的輿論做這個和會的監督。我們對於議和的條件,也有好幾個要求: (1)南北協商召集民國六年解散的國會,因為這是解決國會問題的最簡易的方法。 (2)和會應責成國會克期完成憲法。 (3)和會應協商一個裁兵的辦法,議定後雙方限期實行。 (4)和會一切會議都應該公開。 第三,我們對於裁兵問題,提出下列的主張: (1)規定分期裁去的兵隊,克期實行。 (2)裁廢虛額,缺額不准補。 (3)絕對的不准招募新兵。 (4)籌劃裁撤之兵的安置辦法。 第四,我們主張裁兵之計,還應該有一個「裁官」的辦法。我們深信現在官吏實在太多了,國民擔負不起。我們主張: (1)嚴定中央與各省的官制,嚴定各機關的員數。如中央各部,大部若干人(如交通部),中部若干人(如農商部),小部若干人(如教育部)。 (2)廢止一切諮議、顧問等等「乾薪」的官吏。各機關、各省的外國顧問,除極少數必需的專家之外,一律裁撤。 (3)參酌外國的「文官考試法」,規定「考試任官」與「非考試任官」的範圍與升級辦法。凡屬「考試任官」的,非經考試,不得委任。 第五,我們主張現在的選舉制度有急行改良的必要。我們主張: (1)廢止現行的複選制,採用直接選舉制。 (2)嚴定選舉舞弊的法律,應參考西洋各國的選舉舞弊法(Corrupt Practice Laws),詳定細目,明定科罰,切實執行。 (3)大大的減少國會與省議會的議員額數。 第六,我們對於財政的問題,先提出兩個簡單的主張: (1)徹底的會計公開。 (2)根據國家的收入,統籌國家的支出。 以上是我們對於中國政治的幾個主張。我們很誠懇的提出,很誠懇的請求全國的人的考慮、批評、或贊助與宣傳。 十一·四·十三 提議人 職 業 蔡元培 國立北京大學校長 王寵惠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羅文幹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湯爾和 醫學博士 陶知行 國立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 國立東南大學政法經濟科主任 梁漱溟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李大釗 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陶孟和 國立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 朱經農 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張慰慈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高一涵 國立北京大學教員 徐寶璜 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王 征 美國新銀行團秘書 丁文江 前地質調查所所長 胡 適 國立北京大學教務長 附白:一切贊成與反對的言論,我們都很歡迎。請寄到努力週報社,或寄給提議人。 《努力週報》第2期 1922年5月14日 《東方雜誌》第19卷第8號 1922年4月25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