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方志敏 > 方志敏文集 | 上頁 下頁
關於白區鄉村工作的幾個問題


  關於白區鄉村工作的幾個問題(1)(一九三四年三月)

  開展反動統治區域的工作,在敵人後方組織與發動工農群眾的鬥爭,打破敵人包圍線,幫助紅軍勝利進攻,這對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同樣有極重大的意義。

  省委根據這種意義,以反右傾保守主義的精神,不斷地指導白區的工作,在一月中旬就提出了「在二、三、四三個月內創造蘇區周圍七十個白區區委,在皖南、贛北各創造四十個區委」的計劃,這在目前全國革命形勢日益發展,白區工農群眾生活萬分痛苦,迫切要求革命,蘇維埃和紅軍的影響日益擴大深入的條件下,是一個完全可能實現的計劃。

  省委在二月中旬又召集了縣委書記聯席會,根據各縣報告,在一個月內只發展了一百八十幾個新的支部,雖然比去年的發展速度快好幾倍,然而對於我們總的計劃,還只是完成十分之一,這是非常令人不滿意的。

  我們絕不允許這一個可能實現的白區工作計劃,變為空談。我們要用極大的積極性、頑強性與緊張的努力去實現這個計劃。為此特提出下列的問題要求各縣縣委以及白區工作的同志的注意:

  (一)右傾保守主義,在目前還是白區工作中主要的危險。

  我們在白區工作的檢查中,發現了妨礙白區工作猛烈開展的主要危險,仍是右傾保守主義,這表現在:(1)對白區工農群眾革命積極性估計不足,常聽到白區工作同志說:白區群眾怕敵人壓迫不敢接近我們,「他們沒有我們革命時那樣勇敢熱烈」(橫南區委說的),甚至說「白區群眾怕死」(玉山一個區委說的),抹煞白區群眾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堅決鬥爭的革命精神。(2)對白區黨員革命熱忱與能力估計不足,常聽到說「白區同志不聽指揮,我們告訴他做的他不會做,他不去做,因此就沒有辦法了」。而不瞭解白區同志中個別的少數的不積極工作,正是我們對他們的教育、幫助不夠,一般的同志都是願意熱烈地為黨工作的,他們的幼稚,正需要黨加緊教育工作。(3)誇大敵人的白色恐怖。常常聽到一些白區同志形容白色恐怖如何兇惡,檢查如何嚴密,差不多我們不能站腳一點鐘的樣子,非逃跑不可的樣子。致使有些白區黨的機關,不敢移到白區去(如上下橫南區、余幹區等)。這些同志不瞭解,只要我們把廣大工農群眾團結在党的周圍,不但可以保障党的安全,而且可以消滅反動統治階級的白色恐怖。(4)對實現省委發展白區工作的計劃缺乏信心與決心,如德興縣委書記李義開同志在縣委書記聯席會上就公開表示,「在德興,恐怕不能完成發展四個區的計劃」,還有部分白區工作同志首先自己認為無完成計劃的可能,準備在四月總結的時候受一個批評了事。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右傾保守主義,難道它不是我們白區工作猛烈向前開展的最大障礙嗎?要完成省委提出的計劃,就一定要開展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決克服右傾保守主義。

  (二)官僚主義與消極怠工阻礙白區工作的開展。

  我們看到一個最有害的現象,就在白區工作中部分官僚主義的工作方式與實際工作的消極怠工。有部分同志不深入支部,不深入群眾,不去提高黨員與群眾的革命積極性,領導他們熱烈地參加鬥爭。對訓練工作,只是隨便開一個會,隨便說幾句就算了,不詳細告訴工作方法,不進行具體的幫助,只命令他們去做工作,如果沒有做好,就站在旁邊責駡,說「不聽指揮」。對於上級黨組織,則敷衍塞責,甚至搞空報告,這些都是十足的官僚主義作風。上橫南區委書記便是官僚主義的標本。再則,有部分同志因為上級黨組織不能經常來檢查督促工作,就躲在一邊,遊戲閑玩,甚至整天睡覺。如有一個區委躲在一邊睡了一個月的覺沒有出來工作,還有一個區委,上午九點鐘出外宣傳一下,下午三點鐘就轉回機關。這一種壞現象就算是部分的,也足以極大地障礙白區黨的工作的前進,我們能夠允許它一刻鐘存在嗎?

  (三)發動全黨做工作是發展黨的組織的正確方法。

  只有克服上述右傾保守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方式與實際工作消極怠工的錯誤,掃清白區工作發展中的障礙,我們才能猛烈地發展黨的組織。以黨員發展黨員,以支部發展支部,確是一個有效地發展黨的組織的好辦法。例如某地只有一個支部,這個支部只有五個同志,我們就必須加緊這個支部的教育和訓練。要告訴這五個同志,僅僅只有一個支部是不能搞好革命工作的,必須向外發展組織,首先要把這五個同志為黨工作的積極性與決心提高起來,再告訴他們如何去分析社會階級,如何找對象,如何去做宣傳工作等方法,然後將這五個同志分配到五個地方去工作,不要多少時間,經過他們的努力工作就可以增加四五個新支部(就算有個把同志不能完成任務)。這個新支部用同樣的方法去發展組織,幾十個新支部就很快地可以組織起來了。這樣連續不斷地做下去,不要幾個月我們可以將某一縣普遍地建立起黨的組織。這種工作方法,不但可以迅速地發展組織,而且可以加強新同志工作的鬥爭教育——這就是從工作中去教育同志,增加他們工作的鬥爭的經驗。有些在白區工作的同志不是以現有的支部和黨員為基礎,積極向前發展,而只是慢慢地發展,有的幾個月只發展幾個支部便滿足了,有的甚至幾個月一個支部都不發展,也不去追問其原因。這樣做去,無疑的,是要將革命的暴動延長到很遠的期間,這是非常有害的。

  (四)在支部的領導下發展群眾組織,擴大群眾組織。

  革命只有先鋒隊而不去團結廣大工農群眾在先鋒隊的周圍,那是無成功的可能的。這個道理,要反復細緻地向支部和黨員同志講清楚,要他們到群眾中去活動,去做宣傳工作,去做組織工作,把群眾組織建立起來。凡是有支部組織的地方,都應該有群眾組織。如每個鄉村應該有雇農工會——農村的無產階級組織,農民革命團或農民委員會的組織,雇農工會應加入農民革命團或農民委員會,而在裡面成立小組,以加強無產階級的領導。這些組織,都是支部去活動建立起來。這就是以支部發展群眾組織,再以群眾組織向各地發展跟自己同樣的組織。這樣就可以很快地把群眾發動和組織起來。

  (五)開展積極群眾鬥爭,反對代替群眾鬥爭的「駁殼」主義。

  群眾的力量不但是不可戰勝的力量,而且它要戰勝一切階級敵人。我們有些在白區工作的一般的不瞭解這一點,不相信群眾力量,過低地估計群眾的力量,而過分重視駁殼槍和其他手槍。要對付敵人,只有駁殼和手槍,群眾的力量好像是無足輕重的,這是根本的錯誤。比如,保甲長壓迫群眾,不去積極發動群眾反保甲長、反保甲長制度的鬥爭,而且只知道要求遊擊隊去捉幾個保甲長來。敵人在某地捕捉我們的同志,進攻我們的組織,不知道組織群眾來掩護自己,不知道組織群眾進行抗議和示威,而只是企圖逃跑,或孤注一擲地暴動一下(如餘幹)。敵人壓迫群眾造炮臺或修汽車路,如果真能組織廣大群眾進行反抗或示威,是可以破壞敵人的企圖和計劃。還有地主來收租,債主來逼債,國民黨的委員來收捐,我們也不發動廣大群眾起來反抗,而僅僅拿我們的駁殼和手槍,去將某個地主、債主和國民黨委員打死。自己代替群眾進行鬥爭,群眾卻在旁邊冷觀。將個人的或少數人的行動,代替了廣大群眾的行動,這是脫離群眾代替群眾鬥爭的駁殼主義。過去余幹、橫南以及其他地方都發現這種錯誤。這種錯誤的來源,是由於:(1)不相信群眾的偉大力量。(2)不瞭解先鋒隊的任務在於領導組織廣大群眾起來鬥爭,不是去代替群眾進行鬥爭。其結果只限於少數人的行動,不能收到鬥爭的偉大成功。以後應該集中党的注意力於發動、組織、領導廣大群眾的鬥爭。只要把群眾發動組織起來,不但可以戰勝反革命的一切企圖,而且還可以通過階級鬥爭的教育,提高他們的鬥爭的決心與信心,並在鬥爭中去發展擴大群眾的組織。

  (六)團結群眾的大多數,建立鄉村根據地。

  只要我們將鄉村中的基本群眾,如工人、雇農、貧農、中農堅固的團結起來,在党的領導之下,進行革命鬥爭,那我們就可以佔領鄉村。例如這一個鄉村有一百戶,假若我們能夠吸收四五十個工人、雇農、貧農和中農結成一個堅固的革命團體,如雇農工會和農民革命團,經過深入的教育訓練,經過鬥爭的鍛煉,建立起來群眾自願遵守的紀律,在党的領導之下毫不動搖與敵人作戰,不畏艱難困苦,不畏犧牲,願意為蘇維埃政權鬥爭到底。在這個鄉村中,我們有了這樣堅固的基本群眾組織,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鄉村已經不是國民黨的而是共產黨的了。表面上沒有脫離白色統治,但實際上已經赤化了,是這個鄉村實際的統治者,佔領了這個鄉村。我們說必須將所有黨的組織,都用這樣的方法依靠群眾的力量驅逐和消滅豪紳地主資產階級國民黨的勢力,實行並鞏固每個鄉村的革命佔領與統治。

  爭取群眾實行革命佔領和革命統治的地方,就是白區黨最好最穩固的根據地。

  (七)在鬥爭工作中培養鍛煉大批的堅強的幹部來。

  培養大批堅強的工農幹部,在我們白區黨中,一般的還是忽視的。他們沒有認識到培養幹部的極端重要性。沒有堅強的有力的党的幹部,一切工作,一切鬥爭,都是難於順利進行的。他們不去訓練培養幹部,卻哭喊著沒有幹部,或責駡「白區同志太蠢了,教不會的」。他們不去回憶自己被黨提拔出來擔任工作的時候,當時的幼稚無經驗,並不比現在白區同志有何高低之分。幹部的進步是要從鬥爭中工作中與黨不斷的教育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

  1.深入支部,去挑選積極的、堅決的、有犧牲精神、肯學習的工農分子,特別是工人分子擔任党的工作。

  2.反復耐心地指示他如何去做工作,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就更需要黨的耐心教育,不懂得的告訴他,錯誤的幫助他糾正,做成功了獎勵他,就是沒有做成功的,仍須鼓勵他去再做,開始分配他比較簡單易做的工作,以隨著經驗的積累,就可以擔任更重要的工作了。

  3.多開各種會議,詳細討論問題,鼓勵新同志發言,開展反不良傾向的鬥爭。客觀條件允許時,還可以開短期訓練班,每次訓練班只解決幾個主要問題。講課時要講得明白透徹,使他們完全聽懂。

  幹部是很多的,甚至一個不大的村屋裡,都可以提出幾個頂好的幹部來,說沒有幹部的,就等於「好比人入大森林,只見幾根大樹,不見森林」。

  積極地艱苦地培養大批堅強的幹部,是準備勝利的武裝暴動必要的條件之一。

  (八)把武裝奪到我們自己手裡來。

  馬克思說:「無產階級自由最好保證,就是把武裝拿到自己手裡。」這句話到如今還是異常正確的革命真理,白區的黨組織應該牢牢記住從階級敵人的手裡奪取武裝,這是保障我們武裝暴動勝利的必要條件。為此應該注意:(1)凡是有白軍駐紮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到那裡去進行士兵運動,組織兵變,變到紅軍中來。(2)凡是靖衛團、團防或警察隊的地方,我們要到那裡去開展積極的工作,並進行團丁和士兵運動,以便用突然襲擊的方法,去消滅反動武裝。(3)凡是有槍支而沒有組織隊伍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在該地建立工作,用強奪和巧取的方法,將武裝拿到我們自己手裡來。(4)凡有我們組織的地方,所有該地的一切舊式武裝,應該不遺一件地奪取到我們的黨以及革命群眾團體的手裡,雖是舊式武裝,雖是一把刀子,一支花槍,在鬥爭中仍然是有作用的。對於奪取武裝,任何機會主義的瞭解和錯誤,都是絕對不容許的。過去余幹六區區委認為槍支放在鄉村封建老闆手裡還「穩當」些,遊擊時去借槍支,遊擊後,又將槍支還老闆,結果槍支被豪紳地主拿去,我們沒有得到什麼。這種不要武裝,拿到武裝又送還反革命,簡直可與一九二七年時陳獨秀的機會主義比賽,這不但是錯誤而且是罪惡。

  (九)廣泛地開展遊擊戰爭。

  群眾組織起來了,群眾的鬥爭發動起來了,階級敵人必然要用武力來鎮壓群眾的鬥爭,階級鬥爭進一步的尖銳化,必然要迅速地進到武裝鬥爭,進到遊擊戰爭,遊擊戰爭是群眾的階級鬥爭進到武裝鬥爭的形式,所以遊擊戰爭是在群眾鬥爭高漲之中直接產生出來的(在蘇區周圍的白區,則可由蘇區派遣遠征遊擊隊,發動群眾起來鬥爭)。遊擊隊生長在群眾中必須得到群眾的擁護和幫助,才能得到不斷的勝利和發展;如果遊擊隊脫離了群眾,那他不但不能勝利而且不能存在。遊擊隊應該與群眾發生親密的聯繫,必須與群眾打成一片,並且在它的行動中幫助發動群眾反剝削壓迫的鬥爭。白區遊擊隊的組織應該有兩種:(1)脫離生產用新式武器武裝起來的精銳遊擊隊;(2)採用舊式武裝,各村普遍的組織不脫離生產的工農遊擊隊。這種遊擊隊開始都可用舊式武裝,擔任捕捉豪紳地主、反革命派的工作。這種遊擊隊可用各種方法秘密地進行遊擊打擊民眾的敵人。遊擊隊的隊員,應該經過嚴格的挑選,特別是它的幹部,一定要堅強的工農幹部,尤其是工人幹部,要建立嚴格的革命紀律,完全運用靈活的遊擊戰術,要堅決地正確地執行階級路線與蘇維埃的政策,任何違犯階級路線與蘇維埃政策的行動,都應該與之作無情的鬥爭。總之,遊擊戰爭應該與群眾鬥爭密切地聯繫與配合,而不能脫離群眾。過去余江南岸以及余幹六區所進行的遊擊戰爭,就犯著脫離群眾的錯誤,以致沒有得到很好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深刻記取的教訓。

  (十)積極地準備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

  我們要指出:由遊擊戰爭進到武裝暴動,其過程是很短促的。白區工作同志不應該忘記,在白區進行工作最主要的任務,是要組織與領導群眾起來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奪取政權,建立我們自己的政權,是我們鬥爭的目的。我們在白區工作鬥爭,都是向著這一目的前進的。誰要忽視暴動的準備,誰要將建立政權的前途延遲到很遠的將來,無疑的,都是極嚴重的錯誤。要準備勝利的暴動,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發動群眾,爭取群眾。假若我們能夠團結廣大的工農群眾在党的領導之下,將他們組織起來,武裝起來,提高他們的階級覺悟,為奪取政權而鬥爭。運用列寧的武裝暴動的規律,選擇適當的時機,舉行充分和周密的暴動準備,那暴動是一定要勝利的。在暴動中我們一定要給階級敵人嚴重的打擊,要一網打盡反革命派,使他們永遠或很久都不能抬起頭來。我們要深深記著武裝暴動,是一種革命的藝術,須要準備周到。我們不能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不去及時地舉行暴動,以致喪失時機,同樣更不能夠在暴動準備不充分的時候或者暴動時機沒有到來的時候,而去玩弄暴動或孤注一擲地暴動,往往是會使暴動失敗。暴動起來就應該堅決地進攻,擴大暴動的範圍,爭取暴動的連續勝利,建立政權應該經過臨時政權——革命委員會轉到正式政權——蘇維埃政府。這個臨時政權機關最中心的任務是:(1)用暴力鎮壓被推翻的豪紳地主、資產階級的反革命的反抗,肅清他們的一切勢力。(2)沒收豪紳地主、反革命派的土地財產分給工農群眾,滿足窮苦工農群眾的革命要求。(3)組織紅軍以便與白軍戰爭。(4)組織群眾的武裝隊伍配合紅軍作戰,以保衛和發展暴動區域。臨時政權機關能夠執行上述的工作,它的鞏固,它的發展,它的勝利是毫無疑問的。

  目前敵人正積極向我們蘇區進行絕望的進攻,我們要打破敵人的進攻,只有堅決執行黨的路線,用我們的進攻去打破敵人的進攻。白區的黨應該在省委號召之下,積極地飛速地發展黨的組織,在敵人的後方,開展群眾的鬥爭和遊擊戰爭,以致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用發展白區群眾的鬥爭配合紅軍勝利的進攻,以粉碎敵人的五次「圍剿」,這是白區黨目前最主要的戰鬥任務。

  【注】

  (1)此文刊載於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刊《突擊》第8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