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方志敏 > 方志敏文集 | 上頁 下頁
二十九、皖南的行動


  紅十軍團(1)開皖南行動的主要任務,是要爭取野戰的勝利,開展遊擊戰爭與群眾鬥爭,創造皖南新的蘇維埃根據地,配合全國紅軍的戰鬥,爭取全線的反攻形勢,以最後擊破敵人的五次「圍剿」。中央命令我為紅十軍團政治委員會的主席,以領導這次行動。我對於這次行動的勝利,是有極堅決的信心的;雖然我的痔瘡大發,每天流很多膿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騎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總是半躺著坐,我還是忍住痔痛出發,我下了決心去完成黨所給我的任務。黨要我做什麼事,雖死不辭。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2)(原為七軍團,後改為十九師)先兩星期出發,它經玉山、常山、遂安、淳安、分水,折入皖南的旌德而至太平。它與浙保安師和補充五旅,各接戰一次,均獲勝,並攻下旌德縣城。我們紅十軍(後改為二十師)由德興出發,經開化、婺源、休甯而至太平。我們沿途無戰,只拆毀敵築的碉堡百餘座。到蘭渡地方,截獲了敵二十一旅的汽車四架,獲槍百余支,迫擊炮二門,我們早就用無線電約好,兩軍在太平縣的湯口會合了。會合之後,大家情緒都很高漲。

  我們會合後在皖南打的第一仗,就是譚家橋之戰。這一仗關係重大,差不多是我們能不能在皖南站腳,完成自己的戰鬥任務的一個關鍵!兩方的兵力,我方為九個營,敵方為十個營,為俞濟時所指揮。經過八小時的激戰,結果我們掩護退卻。主要原因是戰術上的缺點:第一、地形的選擇不好,敵人佔據馬路,是居高臨下,我們向敵衝鋒,等於仰攻;第二、箝制隊與突擊隊沒有適當的配備。我們沒有集中主要力量,由右手矮山頭打到馬路上去。第三、十九師是以有用之兵,而用於無用之地,鑽入一個陡峻的山峽裡,陷住不能用出來。十九師的指揮員沒有十分尊重軍團指揮員的意志,憑著自己的意志去作戰,形成戰鬥指揮之未能完全一致。

  因此,這仗沒有解決戰鬥任務,雖然只損失二十余支槍,但人員傷亡三百餘人,尤其是幹部傷亡過多。十九師師長尋淮洲(3)同志,因傷重犧牲了!他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七軍團,在兩年之間,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敵槍六千余支,輕重機槍三百餘架,並繳到大炮幾十門。他還只有二十四歲,很細心學習軍事學,曾負傷五次,這次打傷了小肚,又因擔架顛簸犧牲了!當然是紅軍中一個重大的損失!八十七團團長黃英特同志也在陣上犧牲,他是從井岡山鬥爭下來的同志,曾負傷四次,每次作戰都極英勇地站在前線指揮。此外還有好幾個負重要工作的同志負傷。這不能不影響紅十軍團的戰鬥情緒。

  自此戰後,就沒有與敵人作過激烈的決戰,雖經過大小十余戰,總是小戰獲勝,大戰掩護退卻,一路避戰,以至最後被迫離開皖南。

  在皖南行動不能完成任務的主要原因:(一)譚家橋之戰,因戰術上的缺點而失利。(二)自譚家橋戰後,採取右傾的避戰路線,沒有下決心爭取戰術上的優勢,與敵人決戰,消滅敵人。因一味避戰,使紅軍不但不能得到必需的休息,而且常常走小路,爬高山,致全軍過度地疲勞。(三)幫助紅軍戰鬥的遊擊戰爭,沒有很快地進行。(四)在每天行軍中,政治工作與軍事訓練管理,都沒有積極進行,軍中存在的「沒有時間來進行工作」的觀點,沒有及時揭破,鼓勵全軍指揮、政治工作人員忘餐廢寢地來進行工作。(五)軍紀已隨之放鬆,有不少違反重要軍紀者,沒有立即予以處分。(六)客觀的原因,就是敵人兵力比我們占絕對優勢,而皖南黨給我們的幫助是太不夠了。皖南工作,因保守主義沒有很早派得力的同志來建立,後派來的主要負責同志,又犯了右傾錯誤,損害工作不少!總括地說,皖南行動的主要錯誤,是政治領導上的右傾,和軍事上指揮上的猶豫遲疑!

  中央因我軍在皖南行動的困難,來電要我們改向浙西南行動,我們就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日離開了皖南。

  【注】

  (1)1934年11月上旬,根據中革軍委電報指令,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在江西德興縣合編為紅十軍團。該軍團下轄兩個師:紅七軍團改編的第十九師,紅十軍改編的第二十師。紅十軍團成立後,對外仍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繼續執行配合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主力戰略轉移的任務。

  (2)指1934年7月在江西瑞金由紅七軍團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

  (3)尋淮洲(1901—1934),湖南瀏陽縣人。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長、軍長等職。1934年7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從江西瑞金出發前任七軍團軍團長,後七軍團改為十九師,任師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