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名家 > 方志敏 | 上頁 下頁
方志敏簡介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遠鎮,乳名正鵠,號慧生。江西上饒市弋陽九區漆工鎮湖塘村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

  1922年8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弋橫起義,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紅11軍政治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他把馬克思主義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根據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犧牲,時年36歲。

  2009年9月,方志敏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

  1899年8月21日(清光緒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8歲入私塾,12歲輟學務農。

  1916年秋,考入弋陽縣立高等小學。在校組織進步團體「九區青年社」。

  1919年夏,與邵式平等發動組織弋陽縣立高等小學學生開展反帝愛國鬥爭。秋,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預科班。

  1920年升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應用機械科,為學生自治會負責人。

  1921年春,因領導該校學生反對腐敗教育,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開除。不久,加入江西「改造社」,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秋,考入教會學校九江南偉烈大學(同文書院)。

  1922年春,方志敏參加「非基督教大同盟」。7月從九江赴上海,住在邵力子家中,擔任《民國日報》校對,並在上海大學旁聽。在上海期間,方志敏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寫作白話小說《謀事》,在《覺悟》副刊發表。方志敏在上海逗留的時間雖短,但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轉折。

  在上海方志敏找到了黨組織和中共領導機關,並結識了陳獨秀、瞿秋白、惲代英、向警予等著名中共領導人。同年8月,根據組織決定,方志敏離開上海,返回南昌創辦「文化書社」,創建江西地方團組織設立活動據點。出版《青年聲》週報,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

  1923年年初,方志敏與趙醒儂等人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昌地方組織、江西「民權運動大同盟」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白話小說《謀事》與魯迅、郁達夫、葉聖陶等著名作家作品一起入選上海小說研究所編印的小說《年鑒》。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江西的黨、團組織。

  1925年五卅運動時期,方志敏參加「滬案交涉江西後援會」的工作,深入偏遠地區,開展宣傳鼓動工作。7月,被選為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回弋陽創建中共漆工鎮小組,組織「弋陽青年社」,出版《寸鐵》旬刊。

  1926年5月,方志敏出席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12月,任江西省農民協會籌備處負責人。

  1927年2月,方志敏當選為江西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兼秘書長,領導全省農民運動進入全盛階段。3月「贛州慘案」後,赴武漢向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請願,並出席湘、鄂、贛、豫等省農協執委聯席會議,當選為「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委員會」執行委員,旋與劉一峰等8人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身份回贛代行省黨部職權,並在南昌創辦了江西農民運動訓練班,組織了農民自衛武裝。6月5日,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禮送」出境,旋化名李祥松,赴贛西巡視黨的工作和農民運動。8月,「南昌起義」後,返回弋陽發動秋收起義,先後任中共弋陽區委書記、中共橫峰區委書記。11月至1928年2月,與黃道等人組織領導了弋橫起義,時任中共弋陽、橫峰、貴溪、鉛山、上饒五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兼起義總指揮,起義失利後率部轉入磨盤山區堅持鬥爭。

  1928年4月,方志敏任中共弋陽縣委書記,並創建工農革命軍第二軍第二師第十四團一營一連,領導建立了弋陽、橫峰縣蘇維埃政府,任弋陽縣蘇維埃政府主席。6月,主持召開弋、橫兩縣縣委聯席會議,批判了埋槍逃跑的錯誤主張,確定了反「圍剿」鬥爭的基本戰略。會後,赴貴溪、鄱陽、萬年、德興、湖口等縣,發展黨組織,建立革命武裝,組織農民起義。方志敏率領起義農軍開展遊擊戰爭,運用「聲東擊西﹑避實擊虛」,「吃得下就吃﹑吃不下就跑」等戰術,一年內連續打退國民黨軍四次「進剿」。

  1929年,方志敏任中共信江特委書記兼中共貴溪縣委書記、信江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領導建立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

  1930年1月,編寫革命新劇《年關鬥爭》,並在貴溪親自登臺演出。

  1930年任信江蘇維埃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率獨立團在贛東北、閩北一帶開闢根據地。先後領導了貴溪、萬年等縣的農民起義,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局部性「圍剿」。7月,領導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8月,當選為贛東北特區革命委員會主席。9月,當選為贛東北行委執行委員,隨紅十軍轉戰贛東北。

  1931年3月,方志敏當選為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兼文化委員會主席。3月下旬,任紅十軍政委後當選為贛東北特委常委,率部轉戰貴溪、余江及閩北地區,在閩北連打11仗,連戰皆捷。9月,被選為中共贛東北省委常委。11月,在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同年當選為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

  1932年9月,方志敏率紅十軍二進閩北,先後攻佔赤石、星村兩鎮和浦城等地。12月,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3年1月,紅十軍改編為紅十一軍。方志敏在閩浙贛赤色警衛師的基礎上,組建新紅十軍。3月,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的紅旗榮譽勳章。12月,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閩浙贛軍區司令員。期間堅決抵制左傾冒險主義指導方針,先後領導贛東北和閩浙贛蘇區軍民進行反「圍剿」鬥爭,並配合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

  1934年1月,在中共臨時中央局召開的六屆五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委員,並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再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1934年10月,作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的尋淮洲紅七軍團到達贛東北根據地,與方志敏的紅十軍匯合。11月上旬,中革軍委發來命令,紅七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劉疇西任軍團長。11月,紅十軍團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離開贛東北向皖南進軍,時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統一領導閩浙皖贛邊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嚴辭拒絕了國民黨的勸降,實踐了自己「努力到死,奮鬥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殺害於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窩,時年36歲。

  1960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郊梅嶺修建方志敏烈士墓,1964年11月9日,毛澤東題寫墓碑:「方志敏烈士之墓」。

方志敏1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攝於被俘當日

方志敏2

方志敏在南昌豫章公園,被「示眾」

方志敏3

方志敏在南昌赴刑場前留影

方志敏4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