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鄧中夏 > 鄧中夏全集 | 上頁 下頁
給長江局並轉中央的報告


  給長江局並轉中央的報告(1)(一九三〇年十月六日)[1]

  長局並轉中央:

  前兩次報告想已收到,茲繼續報告於次:

  (一)第二軍團軍事行動問題

  中夏到後,立調第二軍團回來,六[九]月二十日中夏趕到周家咀召集前委軍事會議,全體接受中央所指示的路線(即渡江與一、三集團軍配合行動之路線),但在未渡江以前,大家覺得有攻下監利再行渡江的必要。理由:(1)鄂西赤色區域不致因紅軍渡江完全拋棄。(2)攻下監利,可以立×(第二軍團因二次進攻監利失敗和進攻沙市去,無形中減低聲威不小)可以聲東擊西,乘敵不備以渡江。(3)大家估計攻下監利只須三日,並可保障必勝,因此決定先攻監利再渡江。

  二十二日拂曉進攻,當晚佔領縣城,二十三日肅清各處殘敵,得見敵人報紙載一、三軍團已經退往醴陵,因此渡江問題,不能不加以審慎,據白螺磯派去偵探回稱,亦雲一、三軍團都已退去,但我們決定不管一、三軍團是否退去,我們依然渡江,其任務與前不同,前在截斷長武鐵路並佔領嶽州,堵住武漢白軍,好讓一、三軍團在湘境內覆滅所有在湘敵人,現時任務在於佔領嶽州,即長驅直搗長沙,以激起一、三軍團之反攻。當將軍隊向東移動,一俟渡江船隻準備妥貼以及偵查對岸地形,敵情的報告回來時即行渡江。正當此時,二十八日夜半慕汝嗚趕到,報告中央最近決定,二十九日當召集緊急會議,決定隨時可渡江,以與一、三軍團配合行動之總原則下,暫時攻下新堤及收復沔陽,攻下新堤則我們渡江線可以擴張,並可相當解〔決〕經濟問題。收復沔陽則可擴大及鞏固赤色區域(北極會以沔陽為根據地,勢極猖獗,北極會與北方之紅槍會性質相同),俟新堤沔陽解決後再看形勢。如果不須立時渡江或須移師西向進攻沙市。

  自然紅軍在鄂西一日,便須攻城略地,肅清一切反動武裝,將各零星蘇維埃區域聯繫成為整個蘇維埃區域,這一點工作,以前確未成為鄂西黨的政治觀念,應須立刻糾正。

  (二)第二軍團內部問題

  二、六兩軍自會師以後,疊〔累〕受挫折,因此兩軍間不免彼此埋怨,特別是上層領袖意見很深,在進攻沙市無功以後,裂痕愈深,大有分家傾向(由二軍分路遊擊可證),幸中夏即於此時趕到,將兩軍調集一處,特別是此次攻下監利,再加上中夏根據中央指示,極力用公開方式與各方不正確傾向鬥爭,現在算糾正不少。據中夏觀察,亦確有不少進步。二軍成分現已改進(但戰鬥力卻稍減)大煙確已戒了(秘密吞煙者自仍不免,曾槍斃數人)。六軍極端民主化傾向,亦有相當糾正,戰鬥力亦相當加強(現頗受節制指揮不止衝鋒一次,可衝鋒幾次了。如此次進攻下監利可證),假如我們有很正確的領導,不難整頓成勁旅,此次慕禹來得正好,恰當其時。

  芸卿本人政治上確無問題,其部下大半均入黨,黨的觀念雖弱,但均忠實勇敢,過去領導同志不從積極方面加以政治領導,而卻從消極方面反對服從個人傾向,顯然是左稚病的表[現]。六軍同志確反映農民意識不少,而且掩蔽自己錯誤,成為慣性,一切問題不示人以大公,如何能同化人!中夏正在政治方面對各方厲行反傾向鬥爭,同時從組織方面儘量消滅可以引起不平的現象(如經濟分配問題,補充問題等)。

  現人員大有更動,在監利集城的前委會議上,議決周逸群同志調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書記(中夏事實上須隨軍工作)及充任鄂西蘇維埃聯繫〔縣〕政府主席。六軍軍長以段德昌同志升任(照長江辦事局意見),政治委員為柳克明同志。十七師長以許光達同志任之。慕禹來後,知中央決定以慕禹繼任六軍軍長,在朱河的前委會議上認為段德昌就職不到數日,又複變動,殊屬不好,由雲卿提議以總指揮部參謀長孫德清同志改任二軍軍長(雲卿專任總指揮)慕禹調任總指揮部參謀長,大家認為此種分配甚為適宜。應請中央加以批准,並用軍委下命令來:

  (1)第二軍團總指揮賀龍專任總指揮,其留任之二軍軍長,以孫德昌[2]繼任。

  (2)第二軍團第六軍軍長鄺繼勳另有任用,遺缺以十七師師長段德昌同志繼任。第十七師師長以許光達同志繼任。

  (3)任命湯慕禹為第二軍團總指揮部總參謀長。

  再則,請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中國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革命委員會之兩名義下命令來:

  1.第六軍政治委員以柳克明任之。2.第二軍政治委員以朱勉之任之。3.任命劉鳴先為洪湖紅軍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三)湘鄂西蘇維埃區域問題

  從前真是笑話,不要縣城,成了黨內的國是,「國是」,所以縣蘇維埃都設在裡,監利縣蘇維埃設在剅口,沔陽縣蘇維埃設在峰口,潛江縣蘇維埃設在四面皆水的湖島上,江陵縣蘇維埃設在郝穴,縣城本無敵人(沔陽、潛山[3])我們卻不去拿。在鄉里造洋房子以為偏安久居之計。直到最近才算是佔領石首、監利縣城,但同志們卻不願保守縣城,還提倡一種「跑兵主義」,反動勢力一來,蘇維埃政府打鑼叫群眾跑兵,並不叫積極反抗,他們還說:「跑兵是革命的群眾」,跑兵實成了兩年來鄂西黨毫不致〔置〕疑的天經地義。習非成是,此種餘毒,至今深入群眾中,此次由中夏召集舊特委與舊前委的聯席會議,極力批評此種傾向,如果不打倒此種傾向,則湘鄂西蘇維埃區域,永無擴大和鞏固之可能。我們擬定第一步須將監利、沔陽、潛江、江陵、石首、公安、南縣、華容、安鄉九縣打成一片,成為整個的蘇維埃區域。除江陵外,各縣蘇維埃政府必須設在縣城中,並在全蘇區內,除紅軍外,須設地方性質的紅色警衛隊,由聯縣政府統一指揮,負保衛蘇區之用,又須設立驛站,把各縣親密的連系起來,自監利攻下後,聯縣政府挪來,已開始此項工作。

  舊特委與舊前委的聯席會議已於二十四日在監利縣城舉行,討論下列決議案:

  (1)湘鄂西目前政治任務決議案。

  (2)土地問題決議案。

  (3)經濟政策決議案。

  (4)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問題。

  (5)軍事問題決議案。

  (6)黨的組織決議案。

  以上決議案已函湘鄂西特委另寄,請立即審查,加以指示。

  (四)湘鄂西特委問題

  湘鄂西特委已由舊前委聯席會議產生共二十一人,第二軍團中占七人,其餘十四人為地方黨部同志,內包括有女子一人,青年一人,名單已各特委另寄,請賜批准。

  特委準備委員七人,中夏(書記),逸群(在軍委代理書記),周小康(組織),彭之玉(聯縣政府黨團書記),崔琪(農民,聯縣政府主席),關大順(工人,職運),賀龍,事實上,中夏、賀龍不能參加工作,特委地點,暫設監利。紅軍之前委,我們意見名義不必取消,但以參加特委之七人組織之,為討論及決定戰略之機關,如果紅軍與特委之距離太遠,則儘量請特委參加,否則前委有單獨決定戰略之權,但須立即飛馬報告特委。此種辦法是否適當,請指示。

  (五)其他問題

  (1)柳克明同志,我們主張留六軍工作,中央須知在上海找克昌〔明〕一類人容易,在鄂西則很困難。

  (2)中央獨立師留在監利一部分(二百餘人)特委決定歸二軍改編(槍枝一百三十枝)理由是①獨立師事實上不能回漢川,如單獨回漢川,半途必歸敵人解決。②獨立師政治傾向及戰鬥能力都非常之壞(監利縣蘇維埃及群眾怨聲載道,供給糧食,但不能為抵抗反動之用,均主張繳械,因中夏不贊成作罷)。③二軍此次攻下監利,死傷太多,槍多於人(六軍此次得槍甚多,亦槍多於人)當此渡江急切需要補充,故有此緊急處置。請長江局及中央批准。

  (3)孫德清同志(即現任二軍軍長)要求中央另調工作,是否允許請予答覆。

  (4)第一次報告中所要求各事均請辦理,特別是無線電話要緊要緊,又軍事偵探人才××××人才,亦請派數人來。並致

  布禮!

  中夏

  九月三十一日朱河軍次

  附:鳴先來信

  中央和中央軍委:

  我于九月八日起程,十三日到漢,過三天與長江局接了頭。停五天即乘我們自己的帆船於二十八日到赤區白螺城(系監利一沿江市鎮),時值二軍團於六天前(九月二十二日)攻下監利縣城……[4]三軍團……二十八日晚用馬趕赴朱河二軍團總指揮部與劉……同志面晤……[5]

  至我個人工作問題,中軍原已指定,在前委會上,乃改派為軍校校長。關於軍隊中政治組織系統和各部分關係,指定我作一報告,並以具體條文暫時規定政治委員職權、任務及與軍官政治部等關係。下月二日部隊由朱河移動,我亦於是日到監利某城,遵照前特委決定,將軍校白〔自〕洪湖搬到監利縣城,一期已畢業約三百餘人,第二期正籌劃中,一切均無頭緒。昨經特委臨時會議結果,決定目前招收第二期新生四百名,三百名在湘鄂赤區內,百名專收武漢、上海的工人(計上海五十名,武漢五十名)如工人能多更好,但在滬、漢各不能超過百人,招收期限以十二月十五日為止。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教練軍官(無論政治的軍事的)非常缺少,務須中軍從速派來,不然下期實難進行對整個學校工作計劃,並希中軍能及時給以指示和意見。

  此致

  布禮!

  鳴先

  十月六日

  注釋

  [1]原文無年代,此年代是戳記上填寫的年代。

  [2]「孫德昌」似應為「孫德清」。

  [3]「潛山」似應為「潛江」。

  [4]虛點均是缺五字以上。

  [5]虛點均是缺五字以上。

  (1)中央檔案館定名:《鄧中夏關於紅二軍團行動,擴大蘇區及湘鄂西特委組織問題的報告》。三檔案館定名:《鄧中夏給長江局並轉中央的報告第二軍團軍事行動及整頓內部問題,擴大湘鄂西蘇區問題,湘鄂西特委組織問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