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鄧中夏 > 鄧中夏全集 | 上頁 下頁
省港罷工的新策略


  (一九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自新策略宣佈之後,社會上發生許多謠言,工友中發生許多疑慮,可是廣州報紙一般所謂社論家,不是說得太抽象,就是說得不清楚,甚至乎說得牛頭不對馬嘴,以之闢謠,謠乃滋甚,以之釋疑,疑更叢生。這樣,匪特不能使群眾瞭解和運用這一新策略,而且怕要使群眾懷疑和破壞這一新策略了。現在為使群眾得一正確觀念起見,特將關於新策略之各個重要問題,草成數文,不厭求詳,其用意:一方面在加深革命民眾瞭解之程度,更增進其繼續反英運動的決心;一方面在打破帝國主義走狗捏造之謠言,以穩固我擴大對英杯葛的營陣。

  一、為什麼英國此時要用炮艦政策?

  去年八月香港兩次電請武力干涉廣東,今年四月英國宣傳十萬大兵進攻中國,那時我們不是一口斷定英帝國主義無對華宣戰的可能嗎?我們的理由,就是說宣戰的三個必要條件,英國一個都沒有(請參看拙著《歡迎英國帝國主義十萬大兵進攻中國》一文),載《人民週刊》第四期及省港罷工概說附錄)。為什麼英帝國主義此時似乎可用炮艦政策呢?

  第一,英國工人階級勢力暫時受一打擊。英國礦工宣佈罷工時,全英國工人階級舉行了一個同盟大罷工來援助,不幸一般改良派的黃色領袖,誠恐有由此次大罷工進大革命的危險,不惜替保守黨政府出死力破壞此一大罷工,結果全國總同盟大罷工取消了,現在僅只礦工依然還作孤軍之奮鬥。保守黨政府於此至少已看出英國工人階級尚未完全一致,尚無充分力量可以防害其對外戰爭之行動。何況此時英國國會業經閉會,政府趁此時期而有所行動,當不至遭受敵党有力的打擊。

  第二,美日帝國主義表示嚴守中立自中國五卅運動發生以後,英帝國主義即努力於國際共同對華政策,洛加諾會議表示國際之暫時聯合,英國外相張伯倫高興死了,以後從此可用國際聯合力量對付赤色的蘇俄與赤色的中國了,誰知洛加諾會議趣幕方終,而各國糾紛立起,英帝國主義者只好淚流滿面地說:「為什麼我們帝國主義者不聯合起來呵!」但是到現在,各國帝國主義雖不贊成英國共同之對華政策,似已默認英國之單獨對華行動,美日兩國表示嚴守中立,大可注意。

  有此兩個原因,英帝國主義炮艦政策似乎可用了。近來英艦紛紛來華,已成為不可掩蔽的事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九月四日之英艦泊埋西濠口碼頭,便是對我挑釁的開端。

  為什麼英帝國主義此時要用炮艦政策呢?打一個極淺近的譬喻:在國民政府尚未出師北伐攻下武漢以前,在英帝國主義者眼中,國民政府不過是一隻雞,所謂「割雞焉用牛刀」。所以勾結陳炯明,勾結鄧本殷,勾結吳佩孚,以為只此幾個工具已可以推翻國民政府而綽然有餘了,誰知天不作美,東江一戰而陳炯明倒,南路一役而鄧本殷倒,北伐一出而吳佩孚又倒,國民政府已經不是一隻雞了,恐怕是一頭牛——而且是孔武有力兇猛絕倫的牛罷,一沖到東江,再沖到南路,現在又沖到湖南,沖到湖北,沖到武勝關去了,快要衝到潯陽江口了。英帝國主義者那得不大驚失色,可用之工具既無,於是不能不親自出馬,施用牛刀,牛刀譬喻就是炮艦政策。

  長江流域不是英帝國主義所認為是他的勢力範圍嗎?現在國民政府奄有長江之上游中游,蔽江而下,下游收復亦在指顧之中。英國在華之商務,大部份是在長江流域,英帝國主義豈有不知長江流域必會有繼廣東而起之廣大的對英杯葛運動。於是英港各報狂叫起來了,一致破口大駡:國民革命軍是大英帝國的仇敵,言下甚懊悔在北伐軍攻下武漢以前未曾及早下手,同時又自己慰藉在北伐軍攻下武漢以後下手亦不為遲。英帝國主義者向來以陰謀外交著稱,此時倉皇失態,顧不及是否冒天下之大不韙,而露骨的乞靈於炮艦政策了。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英國炮艦政策,尚說不到對全中國進攻或佔領,因為上述英國此時似可用炮艦政策的兩個原因,尚不能為英國對中國可以宣戰具足條件,或不變條件,(其詳另見)僅就干涉廣東一點而論,英外交部與理藩院(管理殖民地機關)意見就不一致,此可于沙面英領事與香港總督意見衝突可以證明。省港罷工以後,香港總督始終是主張武力干涉廣東的,不論從前的史塔士和現在的金文泰都是一樣。沙面英領事始終是不贊成立刻就做的,不論從前的傑彌遜和現在的白利安都是一樣。外交部自然是以全帝國外交為基點,總想各國完全協調共同對華。香港自然是以本港利益為基點,為救香港之衰落與危亡不得不主張單獨對粵。

  香港利益與廣東利益剛剛站在兩個絕對相反的方向。廣東和平與富庶,是香港所不願意的,反過來說,廣東戰爭與衰落,卻是香港所絕對願意的。打一個譬喻:某一孤島上有一間旅館,生意非常冷落,忽然海上起了大風,船隻覆沒,脫難之人,爬到孤島岸上,已經欣欣然相慶更生了,舉頭看見一間旅館,更是欣欣然飛奔進去了,於是旅館生意突然發達。旅館老闆從此便祈祝海上要常發大風覆沒船隻才好。此可為香港希望廣東戰亂之象徵。再打一個譬喻:某長途汽車路旁有間間旅館,但是汽車頻往頻來,總不停車,旅館一點生意沒有,老闆異常焦灼,思得一計,故意將玻璃瓶打碎在門前馬路上,汽車一過,車輪橡皮當被戳穿了,汽車停了下來,車上之人只好進旅館休息食宿,於是旅館生意突然發達,旅館老闆從此便常幹打碎玻璃在馬路上的勾當。此可為香港勾結土匪反革命派搗亂廣東之象徵。不錯,香港有很好的貨倉,有很好的餐店,有很好的銀行,是可以引誘廣東人爭相奔投的,何況在廣東戰亂之際更不用說是引誘廣東人奔投惟恐或後了。廣東一次戰亂,假定落港避難者五萬人,每人每日費用五元,每日就是二十五萬元,四天就是一百萬元。這筆額外收入,香港那不說到楊梅口涎欲滴之理。自省港罷工之後,廣東統一而且和平了,並且努力於經濟獨立事業,如果也有很好的貨倉,很好的餐店,很好的銀行,誰願意再去香港?那不是香港宣告了死刑嗎?香港帝國主義,確乎有積極施用炮艦政策搗亂廣東,出一口怨氣的單相思病。

  我們的結論:英國炮艦政策,此時不過是嫉妒和恐懼我國民革命勢力之發展與鞏固,其重要目的,當在對我廣東加以武裝威脅或乘釁襲擊,以動搖我廣東革命基礎和擾亂我北伐前敵軍心罷了。

  二、為什麼我們此時要避免衝突?

  我們敢大膽肯定一句:英帝國主義此時絕對沒有進攻或征服全中國的力量與可能。

  我們北伐軍著著勝利了,北伐既已勝利,為什麼我們還要對英帝國主義的炮艦避免衝突?一定有人這樣說。但是我們要知道北伐雖然勝利,但是北伐軍所佔領的省份,不能說已經完全鞏固:(一)政治方面北伐軍佔領省份,只湖南省政府算是成立,湖北省政府方開始組織,其餘各省尚說不到。省政府不能說形式上宣佈成立就算數,一定要這一個政府有誠意做了許多為人民謀利益的事情,一面減除人民的疾苦,一面進行公眾的建設,引起人民之愛戴與擁護,然後政權才能夠算是鞏固。我們看北伐軍佔領之各省,那一省到了這個地步呢?都沒有。(二)民眾方面先說湖南,湖南民眾組織,以工會為最好,惟其好所以能在趙恒惕嚴酷壓迫之下,仍然能夠半公開半秘密的存在,然而已經被趙恒惕摧殘了好幾部份,如安源煤礦工人,水口山鋁礦工人等。農民雖有幾處起來,如衡山縣,然而都被趙恒惕打滅了。學生會亦被摧殘。所以湖南工農學生組織還要做一番積極的恢復整理和擴張的工夫。至於商民組織從前均在反革命的影響之下,還要由我們引導他們走到革命程途上來。再說湖北,湖北工會在「二七」以前,本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幸都由二七之役而被摧殘殆盡了,僅有部份的秘密組織。農民運動雖有幾處萌芽,仍無大的進步。學生會名義雖然存在,亦無發展。商會不用說與湖南一樣。至於江西比湖南湖北差得多了。民眾組織是革命的基礎。北伐軍佔領之各省,那一省已普遍的發展和鞏固了呢?都沒有。(三)軍事方面此次北伐,勇往直前,既下長沙,即進嶽州,又攻武漢,直趨豫省,北伐軍成了一條長蛇筆直的戰線,其猛勇固可欣,其危險亦在此。如果江西福建不即攻下,北伐軍時時有被敵軍從遠方包抄或中途截擊之可能,那不是把北伐軍與廣東之聯絡這一條長蛇的筆直戰線截做幾段嗎?所以現在一定要趕快把江西福建攻下,方能免去這個危險。吳佩孚雖然被我們打下了,但是東面的孫傳芳和北面的張作霖,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兩個還是有力的強敵,如果帝國主義用全力援助他們,還不知要經過若干次的血戰,才能把這兩個逆賊打滅,北伐軍事危險已經過去了嗎?還沒有。北伐前敵的情形是如此,我們自己固然知道,英帝國主義者也知道。英帝國主義此時用炮艦政策,雖還沒有進攻或征服全中國的力量與可能,但是他乘我們北伐前敵勢力還未完全鞏固的時候,對我廣東加以武力威脅或乘釁襲擊,動搖我廣東革命基礎,擾亂我北伐前敵軍心,這是有此力量與可能的。英國炮艦政策之重要目的即在此。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來決定我們對付英國炮艦政策的態度了。到底現在立刻直接衝突呢?或是暫時避免衝突呢?

  打一個譬喻:我們與人家打架,先前是人家束手縛腳,我們乘機一拳打去,打得他火星迸流,噯喲連聲。現在我們束手縛腳了,人家乘機一拳打來,我們還是站立不動好呢?或是退卻一步好呢?假如我們是聰明的拳術家,必懂得不願意吃他這一個眼前虧。

  就以實力而論,現在我們國民革命軍大部份出師北伐去了,所遺留的鎮壓後方則有餘,進攻敵國則不足。我們糾察隊號稱三千,槍只五百,五百支槍能打者僅只二百。糾察隊是不是有力量可與英國炮艦一戰?英國炮艦有的是機關槍,有的是開花炮,機關槍一掃射,糾察死必數十,開花炮一轟擊,糾察死必數百,我們是不是願意驅使赤手空拳的可愛的糾察,去填野蠻殘暴帝國主義的炮眼?在英帝國主義方面,去年在沙基已經犯了殺人罪,現在再打死數十百名糾察,橫直不過是併案辦理。打一個譬喻:一個犯人已經犯了一樁殺頭罪了,再犯一樁,他只殺一個頭。在我們方面,不消說吃虧到極了,因為北伐還未成功,中國還未統一,對外戰爭軍備還未準備,現在還未到與英國炮艦直接衝突的時機,假使輕舉妄動,剛剛進入英帝國主義所設下的迷魂陣,上了大當。

  所以我們此時對於英國炮艦政策,應絕對採用暫時避免衝突的戰術。暫時者,非永遠之謂也,暫時避免衝突,就是為將來直接衝突的準備。

  署名:中夏

  (原載《工人之路》第451、452、453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