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元培 > 蔡元培自寫年譜 | 上頁 下頁


  六 歲

  紀元前四十年,西曆一八七二——一八七三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

  是年,我始進家塾,塾師是一位周先生。那時候初入塾的幼童,本有兩種讀書法:其一是先讀《詩經》,取其句短而有韻,易於上口。《詩經》讀畢,即接讀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一是先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千家詩》等書,然後接讀四書。我們的周先生是用第二法的。但我記得止讀過《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三種。那時候塾中以讀書為主要功課,先生坐著,學生立在先生之旁。(先生)先讀,學生循聲仿讀,然後學生回自己座位,高聲讀起來。讀書以外,止有兩種功課,一是習字,一是對課。

  習字,先用描紅法,即購得紅印垘本,用墨筆描寫。先由先生把住學生的手,依樣描寫,連筆劃的先後也指示了。進一步,摹寫,是墨印的或先生寫的垘本,叫作影格,用紙蒙著上面,照樣摹寫,與現在用考貝紙的樣子。再進一步,臨寫,是選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別紙仿寫出來。

  對課,是與現在的造句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裡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詞,就要用「水」字、「海」字來對他,因為都是地理的名詞。又如出「桃紅」二字,就要用「柳綠」、「薇紫」等詞來對他。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詞,第二字都用顏色的靜詞,別的可以類推。這一種功課,不但是作文的開始,並且也是作詩的基礎。所以對到四字課的時候,先生還用圈發的法子,指示平仄的相對。平聲字圈在左下方,上聲左上方,去聲右上方,入聲右下方。學生作對子時,必要用平聲對仄聲(仄聲包上、去、入三聲),仄聲對平聲。等到四字對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學五言詩,不要再作對子了。

  是年八月廿六日,我的祖父去世。祖父諱廷楨,字佳木。我家先世是明季由諸暨遷至山陰的。山陰的始祖是恭政公,在畫像上方巾藍衫,是明代生員的樣子,再傳而至佐臣公,以造林售薪為業,重然諾,好施與,時謂之「蔡善人」。為同業所忌,或以斧斫其肩,因是輟業。又兩傳而至我高祖必達公,命諸子販綢至廣州,頗獲利。因漏稅,我第三曾伯祖為關吏所拘,將處死刑,傾家營救,獲免,但家境從此中落。相傳我祖父夏夜讀書,無法得辟蚊煙,置兩脛於甕中,勤學可想。我祖父在一典當中習業,漸升至經理,以儉省稍有積蓄。所以為祖宗置祭田,為子孫購地造屋,做成小康的家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