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潭秋 > 陳潭秋文集 | 上頁 下頁 |
巡視青島總報告 |
|
巡視青島總報告(1) (一九二九年十月十八日) (一)巡視青島的任務與工作日程 秋此次奉派巡視青島,主要任務有四項:1.傳達中央對於中東路問題的策略;2.傳達二中全會重要決議與精神;3.幫助青島市委策劃日廠鬥爭問題;4.考察並指導青島市一般工作。 秋於七月十九日正午抵青島,當日即會見市委書記文容同志,略談青島市工作情形及日廠鬥爭經過。當時,正值丁、王案發生後數日,青島市特別戒嚴,一般同志特別恐懼。市委亦在此影響之下,未能很積極地進行工作。活動分子會、支部會都不能召集成功。王□□同志于數日前抵青島,對全省工作亦沒有任何計劃與佈置。總之,一切都陷於停頓的狀態。二十日與盡仁、文容、任光三同志談全省工作與臨時省委組織問題,但沒有作出正式決議。二十一日召集臨委成立會,討論全省工作的初步佈置,日廠鬥爭問題,改組青島市委,整頓青島市工作等。預定二十二日召集中東路問題的討論會及討論二中全會決議。二十三日召集新市委會,後因盡仁同志回家及與C.Y.會議時間衝突,至二十五日下午始召集新市委會議。因時間與地點關係,不能詳細討論,僅就市委改組與整頓工作及日廠鬥爭問題,作了三小時的討論。當晚,召集臨委會討論中東路問題,二中全會決議及九月第一周工作(這幾次會議討論情形及結果,詳見下面的分項報告)。除參加上述各種會議外,只與市委孫同志(滄口工人)、市委秘書孟盡仁、C.Y.省委徐同志(失業工人)作個別談話,支委會與活動分子會,因不能召集,所以沒有參加的機會。 秋於二十六日離青島赴滿洲,在離青島以前,曾用書面提出一些工作意見供他們討論工作計劃之參考。並叮囑他們注意下列工作:1.2.九月第一周工作應很好地聯繫到中東路問題、日廠鬥爭、反國民黨以及群眾的實際生活。3.日廠鬥爭行動委員會(在臨委會中決定組織的)必須於二十七日召集成立,按照臨委的決議,開始進行工作。4.幾次會議的決議必須切實迅速執行,勿蹈清談之弊。5.作詳細報告給中央。 秋由滿洲返滬,曾在青島登岸,只會見市委秘書(克明到外縣巡視去了,文容因機關發生問題到滄口去了)。 (二)青島政治經濟概況 關於青島政治經濟,市委沒有很好的瞭解,我亦無從得到切實的材料,僅將我個人的觀察及由同志處談話中所得,作下列的概述: 1.青島雖然在名義上交還了國民政府,但在經濟上、政治上實際支配的仍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工業方面,從青島七個紗廠看,六個是日本的,膠濟鐵路雖然交還,但上級管理人員仍多由日人充任,事實上仍然支配路權,其他各種工業,亦不少日人的企業,全市商業,日本人幾乎占了大半,中國商人只有在日本經濟勢力之下圖生存。領海權更在日本控制之下,市政府在許多政治事件上,非執行日本帝國主義的命令不可(如派警察幫助日本海軍驅逐工人出廠,及禁止工人離青島之類)。 2.青島自收回以後,市政府大加捐稅,市民的負擔比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加重得多。因此,引起市民反捐稅的鬥爭。如因加收牛出口稅,引起牛行牛販的罷業抵抗。因抽收漁船捐,引起漁民反抗,罷業數日,不放船入港。 3.省市政府始終立於衝突地位,吳思豫、陳調元雖然都是蔣介石的馬腳,他們為爭地盤與稅收,相持不下。青島所以劃為特別市,據說也是他們相持不下的結果。在初收回青島的時候,陳調元要派省軍駐防,吳思豫則拒絕省軍,自行招練警衛軍。為膠濟路徵收貨物捐,陳、吳間也曾衝突過,陳謂膠濟路是屬省的範圍,貨物稅應歸省方徵收;吳則以稅局設在青島應由青島市徵收,後以調和辦法解決(結果記不清)。並且陳調元每次運動馬福祥到任,終被吳思豫設法拒絕了。 4.在日本帝國主義佔據青島的時候,國民黨沒有公開組織,只有丁惟汾[1]部下的國家主義派暗中活動。有黨部及青島總工會的組織,在群眾中有不小的欺騙作用。至蔣介石接收青島以後,國民黨公開組織起來,極力打擊國家主義派勢力,在黨部中陸續排斥國家主義派分子,並成立工整會代替總工會,但國家主義派仍暗中在群眾中活動,自日廠鬥爭發生以後,工整會的欺騙壓迫,為群眾所極不滿。國家主義派亦無法再施其欺騙了(但國家主義派的影響,在群眾中多少仍存在一些)。 5.青島市民在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之下,起初對於國民黨抱著極大的幻想,後來市政府成立,捐稅加重,特別是國民黨工整會在日廠鬥爭中,出賣工人利益,投降帝國主義的事實,在群眾面前完全暴露(如幫助日本海軍驅逐工人出廠,驅使工賊逮捕工人領袖,武裝解散工人糾察隊,國民黨受日資本家的賄賂,禁止工人集會遊行等)。因此,引起工人群眾對國民黨的憤恨與示威(如包圍地方法院,糾察隊與憲兵隊衝突,維泉數千人的示威,寶來工人公開在群眾中揭破國民黨員的欺騙行為等)。總之,青島群眾起初對國民黨確實抱有很濃厚的幻想,後走向反國民黨的方面。但國家主義派在群眾中的影響,仍多少存在,在此次日廠鬥爭中,他們也沒有積極地動員群眾鬥爭,他們也就沒有辦法作欺騙的活動了。 6.青島群眾已經飽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青島收回後,又加以市政府的重稅苛捐,逼到非鬥爭不可的地步。然而對國民黨仍抱有幻想,所以鬥爭不曾有直接的廣大的發展,自日廠鬥爭發生後,國民黨工整會的兇殘欺騙的面具又被揭穿,於是群眾鬥爭的情緒發生變化。先前幻想在國民黨幫助之下作反帝國主義的經濟鬥爭,現在則同時不能不作反統治階級(政府、黨部、工整會)的鬥爭。唯因群眾組織力量的薄弱與合法觀念的存在,特別是得不到我黨的積極的領導,所以不能很快地發展,這是我黨在主觀工作上值得嚴重注意的問題。 (三)青島黨的組織狀況 1.過去的錯誤:青島的党過去完全是在和平的路線下發展起來的,黨與群眾都沒有鬥爭的經驗,所以一旦鬥爭發生,黨感覺到手足無措,不能積極地去領導。黨的組織不但不能在鬥爭中謀求發展,反表現逐漸削弱的現象(在日廠鬥爭前同志將近四十人,現僅有二十餘人),並且鬥爭一來同志多表現動搖,消極,畏懼,不敢而且不願在群眾中活動,領導群眾鬥爭。支部裡異常幼稚(其實沒有一個完整支部),在群眾中不能發生絲毫作用,尤其沒有注意中心支部的建立。黨沒有宣傳鼓動工作,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幾乎等於零。市委與下級的關係非常「隔膜」,對群眾的情形更是隔膜。完全沒有群眾工作,尤其是群眾的組織工作,主觀上完全放棄不理。党在膠濟路工人群眾中過去有好的影響,但是沒有把它繼續擴大起來。 2.組織現狀:青島現有同志二十余人,計四方機廠二人,大康紗廠二人,銀月紗廠一人,鐘淵紗廠三人,此外電話、木廠、港政局各一人,店員二人,近郊農民六人,知識分子五人,碼頭二人,政府機關一人,其他二人。這些同志完全在散漫無組織的狀態之下,有些過去雖有支部形式,但很久不能召集開會,同志在群眾中一點活動也沒有。市委常委三人,一為四方機廠徐同志,但他實際上不能負擔工作,並且近來擔任了國民黨特別區黨部的工作,其餘二人為孟盡仁與克明,事實上很難與群眾接近,只好坐在屋子裡清談。一般同志和平發展的傾向非常濃厚,丁、王案發生以後,同志又發生了兩種錯誤的現象,一是因為政府特別戒嚴,發生過恐懼心理,陷於停止活動的狀態;一是認為解決了丁、王案是党的極大成功,遂特別重視紅色恐怖手段。市委也因此全力注意此問題,對積極工作的指導反放棄了不少。 3.整頓辦法:省臨委討論了整頓青島市工作辦法,決定(1)改組市委,決定以四方機廠的單同志、滄口孫同志及××組織為青島市常委,介人任市委秘書。(2)改善市委與支部的關係。(3)注意建立中心產業支部(如四方機廠、鐘淵、大康等),創造健全的支部生活,使支部真正成為群眾的核心,動員每個同志在群眾中積極活動。(4)防止組織上削弱的趨勢,並要在群眾鬥爭中謀求黨的發展,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基礎。(5)打破同志的恐懼心理,糾正同志對紅色恐怖的錯誤觀念。(6)對於其他市政工人、苦力、近郊農民及學生,党須予以經常的注意。(7)宣傳鼓動工作,黨須經常的進行,須抓住每一個大的政治事件及群眾切身問題,作口頭及文字的宣傳鼓動。(8)運用群眾運動的公開路線,切實進行群眾的組織、宣傳以及鬥爭工作。 (四)日廠鬥爭問題 關於日廠停工的經過及群眾鬥爭的情形,詳見青島市委報告,茲不贅述。臨委對此次事件的意義與前途曾做過一次新的估量。日廠停工的主要原因是工人鬥爭復興的反響、青島工人自一九二五年五卅粵工受打擊以後消沉了數年,到本年五月青島工人鬥爭又開始蓬勃起來。日本資本家為一勞永逸計,遂不惜忍受犧牲(日廠每日損失六萬元),用停工的毒辣手段對付工人,使工人以後不敢起來鬥爭。第一次停工三天,復工後工人仍持敵對態度,無形怠工,並有罷工的醞釀,日廠遂先下毒手,實行第二次同盟停工,失業者兩萬數千餘人。另一原因乃是日本資本家要完全降服國民黨,因國民黨在日廠進行工會的組織,雖然是欺騙工人的把戲,但多少可以增高工人的聲勢,引起工人鬥爭,使他們不能稱心如意地壓榨工人(這不是說黃色工會主觀如此,乃是說落後的群眾在客觀上必有的結果),所以對於空招牌的欺騙工人的工整會,日本資本家也不許它存在。但工人鬥爭的情緒甚高,亦不易屈服。可是,此次工潮中,日人的橫暴無禮,國民黨及工整會的欺騙與壓迫,使工人群眾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此次的鬥爭過程中必然發生下述的結果: 1.群眾的階級覺悟提高,鬥爭的情緒加強。 2.群眾更加瞭解帝國主義的猙獰面目,激起強烈的反帝情緒。 3.暴露了國民黨工整會欺騙壓迫的假面具,與其出賣工人階級利益、投降帝國主義的醜態,打破了群眾對國民黨的幻想。 4.因鬥爭的經驗,使群眾感覺到組織的必要,又痛恨國民黨工整會的欺壓,群眾必然走上自己組織工會的道路。 總之,這次工潮對於我們黨確是極好的爭取群眾的機會。 但我們主觀方面,黨的組織太弱,在群眾中不能絲毫發生領導作用,又因黨對此次鬥爭沒有很好的注意,沒有切實地指導同志活動,所以黨的政治影響在群眾中微乎其微,這是一個絕大損失。 青島市委過去對於此次工潮的策略,雖然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是非常不充分,太原則不合實際,沒有提出群眾的具體要求條件與政治口號,沒有聯繫到許多大的政治問題,尤其沒有指導同志運用党的策略到群眾中去活動。甚至市委及一般同志,起初在觀念上亦沒有十分重視這次事件,或者因為白色恐怖的嚴重,不敢活動,以致放棄了許多公開活動的機會(如群眾大請願、包圍法院以及救濟募捐等),在這次廣大群眾鬥爭中,党沒有絲毫領導作用,甚至一點政治影響也沒有。其主要原因是:(1)市委及一般同志在主觀上沒有十分重視這次事件。(2)黨的組織力量太弱。(3)市委決策不充分,不切合實際,尤其沒有動員全體同志運用策略去活動。(4)青島的党是和平發展起來的,沒有鬥爭經驗,一遇鬥爭即手足無措。(5)同志被白色恐怖嚇得不敢活動。 臨委對此次事件的策略,曾經長期的討論,決定由黨團的省委、黨的市委,及黨團日廠支部同志組織日廠鬥爭行動委員會,負責進行此次鬥爭的指導,並決定行動大綱如下: 1.認定此次日廠工潮是山東,特別是青島目前最主要的工作。 2.認定此次工潮決不是短時期可以結束的(雖然日廠想很快的開工,禁止工人離開青島,工人因生活問題無辦法也迫切要求復工,但日廠要無條件復工,工人則誓死堅持條件),必須繼續不斷地動員全體同志努力參加活動,為指揮集中與工作專一起見,決定組織日廠鬥爭行動委員會負責此一工作。 3.此次工潮總策略路線是把這次工潮聯繫到中東路問題,反帝、反國民黨、工整會,以致工人組織自己的工會,建立赤色工會的基礎。 4.鬥爭的總口號是「為吃飯而鬥爭」,「為反帝而鬥爭」,「為爭自由而鬥爭」。 5.行動的總策略是:盡可能地爭取群眾公開活動的路線與黨的秘密工作發生很好的聯繫。 6.在宣傳鼓動上綜合鬥爭經過的事實,特別是日資本家之橫暴,國民黨政府、工整會的欺騙壓迫,以及群眾鬥爭的事實,編成小冊子普遍地發散。用党的名義發表告日廠工人書及告華廠工人書及告市民書。此次事件作擴大的社會宣傳,使此事件成為青島全市以至全山東、全國最嚴重的政治問題,在工人與市民中注意經常的、口頭的與文字的宣傳鼓動,尤其要針對著日資本家、國民黨、政府,以及工整會欺騙壓迫的事實。 7.在組織上切實整頓青島市各支部,使之能在群眾中發生領導作用。在鬥爭中注意吸收積極勇敢的分子,擴大党的組織,建立赤色工會及工人糾察隊的基礎,組織日廠工人後援會、募捐隊、反帝同盟等,以博得社會同情,要求救濟,同時亦藉以擴大我們的宣傳,進行群眾組織。 8.在行動上募捐救濟,領導復工鬥爭,向政府要飯吃,要求社會援助,擴大反帝運動,不斷地舉行群眾的各種示威,繼續打擊工賊,斷絕日廠郵電交通等行動。 9.關於復工問題,工整會曾提出四個條件:(1)原有工人一律復工。(2)復工後不得藉故開除工人。(3)停工期間工資照給。(4)增加工資。我們決定將群眾要求分作兩個步驟進行:一是復工的先決條件五條,除一、二、三、四與工整會所提相同外,更加上釋放歷次被捕工人。(5)工人有組織自己工會與糾察隊的自由。一是關於增加工資、改良待遇、減少工作時間等為復工後鬥爭之條件,與先決條件同時在群眾中提出(鬥爭條件交由行動委員會按照群眾實際迫切要求提出,但不宜過多過高)。 (五)關於中東路問題與二中全會決議討論情形 青島同志對中東路問題的認識非常模糊,接到中央四十二號通告後,也未經過切實的討論,甚至有些同志也不知道中東路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容易受資產階級報紙的欺騙,還有些同志有極錯誤的觀念,以為擁護蘇聯只是黨的工作,不能在群眾中提出(對「八一」工作的觀念也是如此),這種錯誤的來源是:(1)這些同志政治水平太低(當然還受了狹義愛國主義的影響);(2)黨以前的工作路線只有在支部範圍內的秘密工作,沒有群眾工作;(3)沒有將這些大的政治問題聯繫到群眾的生活上去。 秋將中東路問題,根據中央的分析與決定,作了一個報告,參加他們討論,其結果是接受中央所決定的策略,並聯繫到山東的實際情形,決定執行的方法與步驟,更因此檢閱到山東過去工作的錯誤與缺點,決定糾正與補救的方法(詳細的決定我已不能記憶)。 (六)改組臨委與全省工作的初步佈置 自省委破獲以後,牽連到各縣相繼破獲,高密、淄川受損失最大,其他各縣關係斷絕,詳情不知。大概只知道濰縣一帶組織尚保存,並有工作(計濰縣有同志五六十人,廣饒、燾光各有同志三、四十人),臨委成立後,與各縣關係仍未恢復,只派曹克明同志到濰縣一帶巡視去了,淄博、濟南工作尚未恢復,經二十日談話結果,決定改組臨委,以盡仁、文容、曹克明組成常委會,工作分工盡仁任書記兼組織,文容任宣傳兼青年工作,克明任巡視,秘書長在未有相當人以前,暫找一事務秘書,技術機關暫借用市委的,開始工作。臨委所在地暫設青島,因為在全省範圍內,只有青島有一點組織基礎,臨委亦必須注意直接參加指導。等濟南工作基本恢復起來,有了社會關係以後,臨委即遷回濟南。臨委在目前組織上的最大任務是:(1)直接指導青島市工作,尤其是日廠鬥爭,但市委仍須存在;(2)恢復整理各中心區域工作;(3)恢復濟南工作,並找社會關係建立機關,準備臨委遷回濟南。 關於全省工作的初步佈置,以現在臨委的力量,勢難顧及到全省各地,只應以全力注意中心區域的中心工作,決定以青島、濟南、淄博(淄川、博山)、濰縣、德州、泰安為山東之中心區域,對各中心區域工作應注意步驟:首先須恢復或整頓青島、濟南、淄博三個區域的工作,除青島由臨委直接指導整理工作以外,決定派文容與另一學生同志(兩人都在濟南有社會關係)往濟南恢復工作(濟南僅一人力車工人支部未破獲,但已無形解體),派兩失業工人同志往淄博參加生產,建立工作;對於濰縣、德州、泰安三地工作,除曹克明已去濰縣巡視外,派一農民同志(過去任濟南市政、兵運及近郊農運)往德州找職業(頂好能進兵工廠做工)開展工作,另派一知識分子往濟甯去當教員,就近負責建立泰安工作。對其他各縣沒有組織的由附近中心區域進行。已有組織的,在中心區域黨部未建立以前由省直接加強領導。 (七)秋回滬過青島所得到的山東工作現狀 秋於本月四日由大連乘輪返滬,五日船抵青島,可以停泊四小時,秋即登岸往晤市委秘書介人同志,略談山東工作現狀如下: 臨委仍在青島,但曹克明已去外縣巡視,盡仁在濟南,臨委委員文容在青島,全省工作現狀,他不大清楚,只知濟南工作已相當恢復,並有較快的發展,已有同志二三十人,成立了臨時市委,淄川礦工有大罷工的消息,不知確否。青島最近在組織上、工作上都有相當進步,黨員增加了上十人,但大半是知識分子,產業工人僅二三人,黨員質量上有了提高,恐懼心理已減輕了許多,一般同志都很積極地在群眾中活動,和平發展的觀念也相當地糾正了些,市委與支部關係已改善了許多,市委對群眾情形也不像以前那樣隔膜。党的宣傳鼓動工作有了進步,在群眾中已發生了一些好的影響。唯對日廠鬥爭工作僅作了些宣傳鼓動,並且只是在工人群眾中,沒有擴大到全市。募捐救濟工作無法進行,群眾近來留青島者更少,生活痛苦達於極點,發生了幾次因生活不下去而自殺的事情。 秋與文容談話後,提出幾點簡單意見,要他轉告臨委:(1)馬上派得力同志到淄川去,調查情形,領導群眾鬥爭。如果黨的組織還沒有,即須採用群眾組織路線,積極參加群眾鬥爭。(2)日廠鬥爭迄未解決,工人且有因生活問題而自殺者,黨必須繼續不懈地而且要特別加緊去領導這個鬥爭,作普遍的廣大的社會宣傳,以擴大鬥爭的聲勢,引起一般社會嚴重注意與同情,同時切實進行募捐救濟的工作,尤其要領導群眾向政府要飯吃以及其他各種示威。 秋在文容處見到臨委關於雙十節的通告,其中有一最大缺點,就是將紀念雙十節的工作沒有與群眾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尤其沒有聯繫到日廠鬥爭問題,此點秋亦指出,囑文容轉知臨委。 (八)個人的批評與意見 1.山東臨時省委及青島市委,執行能力非常之差,尤其在政治上表現得異常微弱。 2.在工作上沒有一定的地方的路線,對於中央的通告與指示,僅是呆板的、機械的執行,不能聯繫到北方實際問題上去。 3.對於策略的決定與運用,也不能抓住實際事變,陷於籠統原則,不合實際的弊病。 4.在整個工作中不能抓住中心,表現出淩亂散漫的現象。 5.党的工作完全在支部範圍內,沒有群眾工作,不瞭解群眾工作的路線。 中央除加強對於山東及青島市的實際指導以外,並派一政治觀念強的同志參加省委工作,指示他們堅決地爭取群眾工作,切實進行群眾工作。 【注】 [1]丁惟汾(一八七四——一九五四):山東日照人,字鼎丞。保定師範學校畢業,後去日本明治大學讀書。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曾任國民黨山東省黨務主任,省議會議員。一九二四年國民黨改組後,歷任國民黨北京辦事處主任、青年部長、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國民黨政府監察院副院長。一九三七年後,致力於研究中國古籍中的聲韻學,著有《毛詩韻律》、《爾雅識名》、《爾雅古音表》等。 (1)這是陳潭秋巡視青島後給中共中央的總結報告。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