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和森 > 蔡和森文集 | 上頁 下頁 |
三千萬墊款與英美之陰謀 |
|
(一九二三年五月十六日) 本月三日,上海各報登載三千萬墊款之由來: 「三千萬墊款問題,實出英人方面之計劃,其作用約有四點:(一)現時銀團對於鹽余只有保管權,而無處分權,英國欲攫取鹽餘之處分權,故乘此墊款機會,要求以鹽餘為第一擔保品(查現在鹽餘每月約在三百萬元以上,六百萬元以下,皆指定為政費),鹽餘既為第一擔保品,則為求確實保障起見,對於鹽務之監督保管,自不能不有更進一步之要求,於是有裁撤鹽務、擴張稽核所權限之條件,並聞現時各省鹽運使所管轄之緝私隊,以後亦歸稽核所管理,此事如果實行,則鹽務變為各國共管之局。(二)英國久欲掌握我國內外債權,唯內債問題因與外國無干,故向無容喙餘地,現在鹽余既作為第一擔保品,而關餘(二五附加稅)又為第二擔保品,是內債基金根本動搖,則將來如欲劃定內債基金,勢不能不與銀團磋商,而內外債基金,於無形之中便可合而為一,將來英國及其他各國對於內債問題,亦有發言之權,且將來劃定內債基金時,縱使能加我國銀行團,而還本付息之事,債權者為求債權穩固起見,勢必盡向外國銀行支取,而外國銀行又以滙豐為領袖,則滙豐自變成獨當其沖,操縱內債之實權,盡在其掌中矣。(三)英國深知我國現時政狀大借款不易成立,於是乃自創出墊款名目,款額較少,此事若可成功,則將來盡可根據此項墊款,共締結四萬萬大借款,萬一不成,而此項墊款,已攫得今日中國政府可以自由處分之鹽余關餘,足制其死命而有餘,外人共管財政之局,當然即可實現。(四)新銀團自成立以來,因條件大苛,國人反對,迄無活動,近則故意以各銀行出名承借,而所承之銀行又盡屬銀團分子,間接使中國政府陷於不能不承認之境遇,對外揚言系各銀行承借,而裡面仍為團體的行動,借款既成功,則國民縱極反對,而亦無可奈何矣,此為英國欣然承借之原因也。」 同日又登載某議員關於三千萬墊款之談話: 「余於前日(二十八日)下午二句鐘,訪吳蓮伯議長于其私宅,吳告餘云:公來甚巧,餘適有一要事,正思與公等三五同志共同討論,因余於早間往謁黃陂,黃陂告餘雲,據內閣報告,現與各國公使磋商一筆墊款,為數三千萬,此事已將成功,大約明日可簽字,余(吳自稱)問黃陂此事要否提交國會,黃陂雲不知,又詢墊款根於借款,借款內容究竟如何?黃陂又雲不知,所知者日本公使,頗持反對態度,以為直奉戰機已迫,此時借款中國,不免助長其內亂之嫌,嗣經英國公使親赴保定,詢曹三爺直奉是否再戰,曹對英使表示極堅決之語,謂無論如何,吾必不先向奉天挑戰,英使即據以告日使,日使遂亦贊成,使團中某某二使均極願此事之成功,自日使諒解後,交民巷遂完全通過,現各公使正在電告其本國政府,回電一到,即可簽字云云。此黃陂告餘之言也。」五日,又登載英、美、法、日間意見之不一致: 「劉恩源、楊壽枬、張競仁、彭解、洪鑄所奔走中之三千萬元墊款,據昨日所聞,已成絕望,此次英國毅然承受,其內幕之四大陰謀,業經揭破。英國現時金融本極緊迫,似無餘力擔任此項借款,聞其背後實有美國許為代墊,故敢承認。美國亟欲投資中國,已非一日,史蒂芬來京兩年,一無所成,美資本團所費已屬不資,是以今茲中國有此提議,美亦欣然來就。唯英美之間,尚有意見相異之點,美欲先商定五萬萬元,(或四萬萬圓)大借款後,再交三千萬元墊款,英則先主墊三千萬元,俟墊款期滿,再議大借款。美恐中國政局變化無定,墊款到手,大借款未必即能成功,英則以墊款既成,屆時無論何人當局,在勢萬不能不續商大借款,是兩國注重大借款之點雖同,而觀察則大異。至法國方面,則因本國經濟力,不足擔任借款,唯為維持在華勢力起見,如各國果行承借,則法為銀團一分子,不能自居圈外。日本因西原借款,北庭延不整理,近見財都窮窘萬狀,若非先得三千萬元之墊款,則張閣殊難維持,故乘機要脅,以整理西原借款為唯一條件。但尚有一層顧慮,即此次借款系以英國為中心,如果成立,英必操全權,於日亦殊不利,故尚躊躇未決。」 我們看了以上三節新聞,對於英美帝國主義的對華陰謀自可充分明白。只緣奉張的後臺老闆——日本以「直奉戰機已迫……助長中國內亂」的理由出頭反對,於是英美,乃連日宣傳須待北政府及直系領袖申明不戰才得協商進行。由此就產出曹吳申明不戰的通電,俾英美得此「保證」有以搪塞日本之反對,有以掩飾中國人之耳目,而完成大借款之陰謀。英美法三國公使先後赴保接洽,為的是什麼?然而他們還要大吹特吹:「決不借款助長中國內亂」;現在直奉既皆申明不再戰,所以可以借款給中國了,這就是英美帝國主義者欺騙中國人的邏輯! (載《嚮導》第25期 署名:和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