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和森 > 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提綱) | 上頁 下頁


  二、吾黨產生的背景及其歷史使命

  (一)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我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我們絕對不會把一個政黨的產生當作是腦筋中幻想出來的或是幾個學者塑造出來的。一個政黨的發生,必有其階級的、政治的、經濟的背景的。近年來反對中國共產黨的人們漸漸注意到中國共產黨的行動了,並圖謀反共產黨的舉動了。他們以為中國共產黨不過是陳獨秀幾個野心家的意志所塑造的,或者以為被俄國收買的幾個學生所鼓動的,這些軍閥的走狗及帝國主義者所造的謠言和污蔑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我們每一個同志每一個黨員對於党的產生的背景統統是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深刻的瞭解的。茲簡單的分五項說明之:

  1.中國產業的發展。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共產黨,他是工人階級的黨,他主要組成分子是產業無產階級,所以在我們一想到共產黨產生的時候,就會想到無產階級有了相當的發展。吾黨何以不在一九一四年歐戰中產生呢?而要在戰後產生呢?原因是在帝國主義戰爭中,中國土著產業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而且這個發展是戰前所沒有的。大戰以來各殖民地以及半殖民地的土著工業均有相當的發展,我們就單說紡織業及棉紗,在一九一四年以前不過兩個工廠而已,據日本人統計報告說,在一九〇三年紡紗廠不過兩個,錠子六千五百個,數目是何等小呢?到了一九一六年大戰中有四十二個紗廠,錠子數目亦增至十七萬以上,到現在一九二五年工廠的數目為八十三個,錠子的數目已增加至二百萬個,並且還有一百萬個預備開工的,由此可知,大戰期中工業發展之速,我們無正確的統計,不能知道,在戰前時全國到底有了若干工廠,但據日本人不正確的統計看來,戰前工廠總數目為五百五十八個,而戰後為一千四百個工廠。至於工人階級之發展,亦無正確的統計,據日本人推測,戰前為八十——一百萬左右,戰後產業工人之數則為二百——二百五十萬左右,工人的數目差不多超過一倍半,至少在一倍以上。這些數目雖不是很正確的,但由此可知工業與無產階級發展之大概。以前工人數目很少,現在卻多起來了,若是與全國人口比較看來,仍是很少的,可是在工人發展史上,這個數目已是很大了。因為有了新的工人階級的發展,於是就接著發生第二種的現象,即是有自然的罷工運動。

  2.自然的罷工運動。黨的產生背景的第二種現象:自然的罷工運動。中國的罷工運動究竟開始於何時呢?自然(編者注:原件下缺七個字)但就記憶知道的,則為辛亥年間湖北曾有次大罷工,結果失敗了。至一九一四年安源亦曾有一次大罷工,參加人數在一萬以上,但是結果失敗了,並且首領亦被槍斃了。在這個時期內罷工運動雖然有了,但多半是失敗的,且亦未引起各階級的注意。至於真正對於政治、經濟有影響,並引起社會上出來注意的,則自一九一四年起。香港、廣州、上海、湖北自動罷工的很多,有勝利的,亦有失敗的。一九二〇年自動的罷工的範圍更十分擴大了。據日本的統計:一九二〇——一九二一年罷工共四十七次,參加人數共七萬六千人,到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年,罷工共三十七次,參加人數共四萬四千人,但這些罷工即是自動的、普遍的。而在此自動罷工期中,工人階級已形成工人初步的組織,一九一九年廣東有二十六個工會,到一九二一年香港機器工人罷工勝利之後,使南部工人尤其是廣州工人受了很大的刺激,由二十六個工會增加到一百個工會了,但不過是幼稚的職業組合罷了。由以上數目字及事實看來,可見本黨未產生以前的工人狀況,已由不覺悟到有覺悟,由不行動到了有行動,而且是很激烈、很勇敢的行動了。這個現象就是本黨產生背景中主要的現象。

  3.「五四」運動與上海的罷工。「五四」運動在中國的革命史上、在政治的意義上是很重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自有此運動以後,中國的革命的政治爭鬥遂開新紀元,故此次運動對於各方面是很有關係的,對於工人階級的發展,統統是很有關係的。「五四」運動在普通人看來,說是當作學生的愛國運動,而對於去年的中國工人在此運動中所占的地位如何,他是否參加這個運動,是否是覺悟參加的,那就不注意了。「五四」運動為學生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運動,但是上海的碼頭工人和日本紗廠工人是參加了的,他們是做為政治罷工,是正式參加了反帝國主義運動的,不過此時參加因為沒有自己的党的領導和指導,所以不像現時「五卅」運動有意義、有力量。工人此次的參加是一時的愛國熱忱而罷工的。他們一方面憎恨壓迫侵略;一方面又被學生、政客利用而參加了,是「政客的青洪幫或一小部分工人首領接近而造成的」,故在客觀上這個罷工是有意義的。但在主觀上是無階級的意識和政黨的指導。可以證明中國工人階級已走到反帝國主義的政治爭鬥的路上來了,在中國工人階級發展史上及對於黨的產生是有很重大的意義的。因為工人階級自動的走到政治的爭鬥即必須有政黨的領導。此吾黨產生的第三個現象。

  4.十月革命的影響與先進分子的形成。我們有了以上三個原因,可見此時不但有了二十萬以上的產業工人階級運動的普遍的行動,不但有經濟的行動,又有政治的行動了。黨的客觀背景已有三個原因了,但此三個是否可以產生中國共產黨呢?不能的!缺一主觀條件。主觀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先進分子。同志們已研究過列寧論黨,就明白了先進分子與党的產生及其階級的關係了。故中國工人階級雖有三個客觀條件,但無主觀條件,政黨不會產生的。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是列寧主義者,不是少數派、經濟派或空想派,故堅決地承認要有主觀條件。雖有主觀條件,若再進一步研究,中國為農業經濟社會,半殖民地,何以能產生共產黨呢?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這是有其原因的,即十月革命的影響。茲看一看十月革命對於中國知識階級的影響和他們受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是如何呢?帝國主義以前統治中國,思想界的勢力完全為美國的勢力,即美國資本主義勢力所統治,換言之,民主主義(德莫克拉西主義)、實驗主義的勢力所統治,此時為民眾起來之前履,而代表人物則為胡適之。我們看一看當時的出版物、教科書的內容,學生的傾向,即可知民主主義、實驗主義影響之大及對「五四」運動的關係了。「五四」運動雖不是絕對的完全受美國的影響,但成分是很多的。這個影響正有力的時候,全中國人民對美國的幻想都是很大的,是希望美國來幫助中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可是rtesoailben和會中威爾遜的十四條完全是一種騙局,於是幻想才漸漸打破了,新的影響亦來了,即是十月革命的影響。但是一九一七年革命的影響何以到這樣遲呢?到一九一九——一九二〇年才有呢?因為以前遠東為反革命的白党分子所佔據,因此把十月革命的影響中斷了。但是總是堵不住的,是要到中國的。當十月革命的影響來到中國時,小資產階級是很害怕的,是受帝國主義者宣傳毒的。但是不久對美國帝國主義以及其他帝國主義的幻想都打破了,於是才由嘲罵、害怕而相信了。初則不接受,現因他各方面之失望而漸接受了。故「五四」運動中即有大批傾向俄國、傾向社會主義的先進分子。形成的理由,固然是受十月革命的影響,但僅有此影響還是不夠的,還受有內部的影響才能成的。內部的影響原因是如何呢?第一,知識階級目睹中國的狀況,覺著他們以前的方法都得不著出路了,尤其是對於以前的政黨如進步黨、研究系、國民黨(以前知識階級一部分傾向進步黨的梁啟超,一部分傾向國民黨)都失望了。「五四」運動是與國民黨無關係的,此時國民黨只知養兵護法,令人失望了,進步黨亦令人失望了,所以民主主義和實驗主義亦令人失望了。結果都找不著出路了;第二,一般學生在「五四」運動中見了學生會的勢力,於是又積極做學生會運動,如兩湖的學生會,上海、廣東及各地的學生會。並且起初的時候,他們都相信學生會的勢力是很大的,對民主主義的希望亦很大的,但後來亦無結果,於是才漸漸覺得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了,於是便有一部分消極的青年不問政治,而卻設法讀書去了,另一部分積極分子想找到另一勢力別一出路了。尤其是受十月革命影響的學生和知識分子,漸知工人階級勢力比學生力量大了,恰恰此時工人階級又起來了勢力。「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力量表現給他們看了,故反映到先進分子方面都迅速地使他們傾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俄國了。有了以上的條件,知識分子由散漫的抽象的而漸漸辦報紙,組織小團體,實行和工人階級接觸而作工人運動了。社會主義的傾向在中國知識分子思想上有地位了。胡適之代表美國思想而提出「研究問題,不談主義」的口號,對學生界是有影響的,落後的群眾是跟著他走的。但是不久,學生青年偏偏不談問題而談主義,尤其是《星期評論》、《新青年》,大學青年學生的歡迎表現十分厲害。這也就是因為胡適之完全不明白中國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問題是解決不了的。這就是中國先進分子形成之方式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