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蔡和森 | 上頁 下頁 |
蔡和森簡介 |
|
蔡和森(1895年3月30日—1931年8月4日),字潤寰,號澤膺,原籍湖南省湘鄉縣永豐鎮(今屬雙峰縣)。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 蔡和森同志是中共第二、三、四、五、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任職至1927年8月),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職),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職至1927年7月),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1928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解職),擔任過中共中央代理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共兩廣省委書記。 1895年3月,蔡和森出生於上海,後隨母親回到家鄉湖南雙峰。1913年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期間,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底攜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蔡和森從法國歸來,在中共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委員,參與中央領導工作。並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後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1年,蔡和森在組織廣州地下工人運動時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在廣州軍政監獄,終年36歲。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 1895年3月30日,蔡和森誕生在上海江南機械製造總局的一個小職員家裡。 1899年的春天,蔡和森跟隨母親葛健豪回到了家鄉雙峰永豐鎮,不久父親也從上海回故鄉,並買下位於雙峰縣井字鎮楊球的光甲堂定居下來。 1908年,蔡和森全家遷回了永豐鎮。為了謀生,13歲的蔡和森到蔡廣祥辣醬店當學徒。蔡和森立志讀書,所以在三年學徒期滿後,進入了永豐國民小學讀三年級,用了一個學期,就越級考入了雙峰高等小學。 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結識毛澤東,並與毛澤東結為摯友。期間,同毛澤東等人一起組織進步團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參加五四運動。 1915年4月,由於喜愛文史,而湖南高等師範學校設立了專科文學部,楊昌濟、徐特立等老師轉至文學部任教,秋天跳級考進了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文史專科。 1917年秋,全家遷到岳麓山榮灣鎮劉家檯子。蔡和森從湖南高等師範畢業後,寄居在半學齋楊昌濟先生寓所,與毛澤東、羅學瓚、張昆弟等青年暢談理想,探討人生觀的場所,準備建立革命團體。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毛澤東及其他有志青年在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了新民學會(五四運動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團體之一)。會上,通過了《新民學會章程》,會後又出了《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同志受學會的委託,赴北京組織赴法勤工儉學事宜。這時楊昌濟先生已應聘到了北京大學當教授,經楊老師介紹,蔡和森來到留法儉學會,與李石曾等人取得了聯繫。蔡和森會見了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著名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李大釗,他寫給毛澤東同志的信中說:「只計大體之功利,不計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來俄之列寧頗能行之,弟願則而效之。」在新民學會會友中第一個吹響了歡迎十月革命的號角。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同志與母親葛健豪、妹妹蔡暢以及向警予一起在上海乘坐「央脫萊蓬」號法國郵船赴法勤工儉學。來年2月,蔡和森進入了蒙達尼男子中學學習。在法國期間,蔡和森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認真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5月,蔡和森與向警予在蒙達尼自由結婚。 1920年7月初,新民學會從法國各地先後來到蒙達尼,7月6日到10日,新民會在蒙達尼公學的教室裡舉行了五天會議,會上蔡和森提出了以「改造中國和世界」為學會的方針,得到了大家的贊成。 1921年7月,蔡和森與工學世界社成員開會討論建立共產黨的問題。同年蔡和森在法國發起建黨活動,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鬥爭被法國政府強行遣送回國。年底,在上海經陳獨秀等介紹加入共產黨。並在中共中央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成為黨早期重要的理論家和宣傳家。 1922年5月5日,蔡和森當選第一屆團中央執行委員。會議後,他為團中央主編機關報《先驅》。7月,蔡和森和妻子向警予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一起當選中央委員,並參與制定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9月,蔡和森起任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主編,組織發表並親自撰寫大量文章,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黨的綱領,揭露和批判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蔡和森還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積極探索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對中國革命的性質、任務、前途、中國社會各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提出了許多觀點,為維護、推動國共合作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做了大量工作。 1923年6月,蔡和森與毛澤東一同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上討論了和孫中山國民黨合作的問題。並以投票的方式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大釗、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譚平山、項德隆、羅章龍等為中央委員。 1924年,蔡和森在上海出版了《社會進化史》。該書是中國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寫成的第一部社會發展史,是此類著作的奠基之作。 1925年,蔡和森參與並領導五卅運動。蔡和森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發表了《告全國民眾書》,很快地就把這場鬥爭發展到了廣州、香港等城市。10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屆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擴大會議,會後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年底,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作了《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長篇講演,詳細回顧了從建黨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擴大執委會議的歷史,對中國革命的性質、黨的歷史任務和各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部黨史著作。 1927年春,回國,在5月舉行的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後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在大革命面臨失敗的危急關頭,蔡和森對黨內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進行了嚴肅批評,並多次提出應對危局的建議。在黨的八七會議上,他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主張土地革命和獨立開展武裝鬥爭,為黨確立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做出貢獻。會後,他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赴天津參與組建和領導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工作,並任北方局委員、宣傳部部長。 1928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共六大上,蔡和森總結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經驗教訓,指出中國社會具有不平衡的特點,闡明在農村開展武裝鬥爭、建立紅軍、開闢割據局面的可能性,並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兼任中央宣傳部部長。 1931年初,回國參與中共領導工作,3月被派往廣東工作,擔任中共兩廣省委書記。 1931年6月,因叛徒出賣在香港被捕,隨即被港英當局引渡到廣州。1931年8月4日,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36歲。 (1920年,蔡和森和向警予於法國) (蔡和森母親葛健豪,原名葛蘭英,1865.8.17-1943.3.16。)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