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現代作家 > 陳賡 | 上頁 下頁
挺進豫西


  挺進豫西①

  一

  1947年四五月間,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和太嶽軍區的部隊,橫掃晉南的敵軍,收復和解放了25座縣城,殲敵2萬多人。晉南敵人除了運城、安邑、臨汾等幾個孤立據點外,已經全部肅清。6月,黨中央叫我到陝北去,部署4縱隊下一步的行動。

  7月19日,我到了中央的住地——靖邊縣小河村,晉見了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這時,經過一年的內線作戰,我軍已殲滅敵正規軍九十七個半旅;敵人不但被迫由全面進攻改為在山東、陝北進行重點進攻,並且這種重點進攻也已遭到重大打擊,我軍在東北、熱河、冀東、豫北、晉南舉行了戰略性的反攻,並且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鬥爭也在迅速前進;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敵軍雖仍在數量和裝備上優於我軍,但士氣更加低落,戰略性的機動兵力已經不多,後方十分空虛。敵人為了挽救其頹勢,加緊了對山東、陝北的重點進攻,企圖把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破壞與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黨中央毛主席為了破壞國民黨的這個反革命的戰略方針,徹底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使敵人轉入全面防禦,我軍轉人全面進攻,決定實行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方針。我晉冀魯豫野戰軍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治委員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的主力,已經突破黃河天險,正在魯西南大量地殲滅敵人,揭開了全國戰略進攻的序幕,並準備向大別山躍進;陳毅司令員、粟裕副司令員也準備在粉碎敵人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後,率領華東野戰軍的主力挺進中原,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說明了這些情況和中央的決策,並且改變了要我4縱增加到陝北戰場的原議,決定以4縱、9縱、38軍組成一個兵團,挺進豫西,配合主力作戰。

  對於挺進豫西的行動,毛主席給了極重要的指示。毛主席指出,劉鄧率領我野戰軍主力挺進大別山,一定搞得敵人手忙腳亂,到處調兵去追堵。胡宗南②又被牽在陝北,深入絕境。豫西敵軍不多,是個空子,師出豫西是有戰略意義的。進去以後應當放手發展,東向配合劉鄧、陳粟③,西向配合陝北,東西機動作戰,大量殲滅敵人,開闢豫陝鄂根據地。主席還向我講了破釜沉舟的故事④,並說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將要渡河的地方,要我們以最大的決心和勇氣打出去。最後,主席問我有什麼困難沒有。我說,現在部隊士氣很高,在晉南反攻中又搞到了敵人大量的裝備,正是兵強馬壯,彈藥充足,在主席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一定可以師出報捷。出師以後,部隊迅速展開,彈藥的運送補給可能有時跟不上,到了新區,傷員和安頓也可能有困難。但這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主席笑著說,對嘛!彈藥不足,由蔣介石來「補充」你們;傷員安頓,靠群眾嘛;我們從來是這樣辦的。根據地是創建起來的,不是一切搞好了才去革命嘛;蔣管區的人民遭受封建勢力和國民黨的殘酷統治,你們去了要好好地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把人民革命的高潮推動起來,這樣就一定能勝利。

  以後,在我們進入豫西不久,接到了「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指示⑤。毛主席在這個指示中,十分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戰爭形勢,闡明了我軍第二年的作戰任務和作戰方針,指出:「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爭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於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使廣大群眾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面。只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3l頁)

  毛主席的這些指示,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指針。

  二

  爭取勝利要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黨的方針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幹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317頁)只有使廣大指戰員都能認清形勢,明確方針,才能上下一致,齊心努力,取得勝利。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我們在出動前進行了整訓,深入地傳達了毛主席對當時戰局的分析、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方針,討論了打到外線去的勝利條件,並以劉鄧首長率領我野戰軍主力已經打出去的英勇無畏的事實教育部隊,號召向主力學習,跟著打出去。同時,展開了訴苦教育,激發廣大指戰員對階級敵人的仇恨,認清革命戰士不僅要保衛解放區,而且要解放全國的階級弟兄。這樣講明形勢任務和開展訴苦教育相結合的生動的思想工作,使部隊迅速地接受了外線作戰的方針,決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勝仗,搞好群眾工作,迅速開創新的根據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部隊渡河前,劉鄧首長所率野戰軍主力已在魯西南殲滅了敵人九個半旅,並通過黃泛區,渡過沙河、汝河,直指大別山,西北野戰軍⑥亦在沙家店一役⑦殲滅了敵36師,這就造成了挺進豫西的有利形勢。但是,渡河作戰還是有許多困難的。我們渡河的地帶是在三門峽左右,河水很急,渡口很小,又值秋汛,水大浪高。對岸敵人築有堅固的河防工事,又加強了警戒。他們不僅把渡船集中燒毀,驅使其士兵日夜在河防工事中守備,而且強迫黃河南岸的居民組成河防隊、聽水隊,有的地方甚至把狗都集中起來,隨其士兵一起巡邏,叫作狗兵。但是敵人的這些措施是擋不住決心打到外線去的人民軍隊的。

  渡河是分左右兩個集團進行的。8月22日夜和23日拂曉,右集團⑧在茅津渡以東,左集團⑨在垣曲、濟源間,先後發動了渡河作戰。左集團的指戰員,機智地利用了黑夜和連天大雨,河水猛漲,浪大聲喧,對岸看不見、聽不清的機會,登舟起渡。在渡船將近對岸的時候,才發起了火炮轟擊。這樣巧妙地把偷渡和強渡結合起來,登上對岸。右集團在渡船很少的條件下,戰士們製造了十幾個大油布包,權當渡船,一面射擊,一面劃進,沖過敵人的火力封鎖,把敵人的守軍打垮。有些精通水性的民兵,還組織了葫蘆隊,肩下系著葫蘆,浮在水面,手中端著槍向敵人射擊,掩護渡船前進。由於動員深入,士氣高昂,這次渡河戰鬥,兩個集團都只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突破了黃河天險。

  由於渡船少,首先渡過河的部隊,幾處合計還不到一個團。但他們並不因此稍有停止,而是抓住敵人混亂的時機,勇猛機智地向前發展。攻佔敵人河防前沿陣地拴馬樹,是靠搭人梯上去的。攻佔敵人石頭山外圍工事,是利用剛繳獲的敵人服裝、番號,化裝成敵人攻進去的。奔襲新安城的部隊到達城邊幾米的時候敵人才發覺,等敵人打槍報警,我們一個排已經攻上城頭。解放澠池是以六個半鐘頭行軍90裡的速度,突然把敵人包圍殲滅的。戰鬥英雄王安國率領一班人,乘敵人混亂之機,沖入了宜陽城。這樣,不僅整個兵團迅速地渡過了黃河,並且佔領了三門峽和新安、澠池、宜陽等地,先頭部隊迫近洛陽城郊。

  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毛主席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方針變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這就產生了巨大的力量,取得了渡河作戰的勝利。

  三

  當部隊突過黃河後,劉鄧首長所率我野戰軍主力已經躍進到大別山,好像一把利劍,直插蔣賊心髒。蔣介石正忙於招架,我們隨後又殺進一刀。他一面被迫從尾追我野戰軍主力的部隊中抽調3師、15師、206師等部西援,和原在洛陽地區的守敵組成第5兵團;一面將分佈在陝縣以東的新1旅、135旅和206師1部及由潼關以西趕來增援的部隊組成陝東兵團⑩企圖東西夾擊我們,堵住這一缺口。

  這時,毛主席連續發來幾個電報,指示我們要力求運動戰,機動迅速,廣占敵區,多殲敵人,並具體指出:洛陽地區敵所必爭,不應使用主力;主力應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的機會,搶佔陝縣、靈寶、關鄉等城,殲滅分散守備之敵,然後以一路出陝東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陝南、鄂北建立根據地。

  當時我們的主力在洛陽附近。如果攻洛陽,雖敵人的第3師等都還未趕到,但亦無必克的把握。即使攻克,也不能鞏固,反而喪失時機,東西兩面的敵人一旦靠攏,我們就難於展開,難於大量殲滅敵人。主力向西,乘虛殲滅陝縣以西的敵人,斬斷敵人的東西聯繫,既能有力地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又便於多路地向陝南、豫西挺進,開闢廣大的新區,更好地配合挺進中原的主力作戰。毛主席的指示使我們認清了這種局勢,對於挺進豫西的勝利是有決定意義的。

  當時敵人的陝東兵團,除集中了一萬多人據守陝縣阻我西進外,陝縣以西的敵人還在集結部署,這裡一個營、那裡一個團地擺成一字長蛇陣。9月2日,我們開始行動,首先以一部監視陝縣的敵人,主力繞過陝縣,直撲靈寶、關鄉。以迅速的行動,這裡吃一個營,那裡吃一個團,一個旅,把敵人全部消滅了。12日,我軍解放靈寶、關鄉、盧氏等城。然後,以一部西叩潼關,另一部回打陝縣。這時,陝縣之敵已經孤立,我們即以甕中捉鼈之勢,攻克了這個有萬餘人據守的城市。

  在我們西向作戰中,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指示要大破隴海路,以便切斷敵西北戰場和中原戰場的聯繫,這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指示,我們堅決執行了這個指示,徹底破壞了這一段的鐵路。在破壞當時著名險橋第八號橋的時候,謝富治⑾同志還親到現場督促檢查。

  我們西向作戰的結果,證明了毛主席指示的英明,由於執行了這個指示,我們在半個月中就全殲了敵人的陝東兵團等部三萬多人,控制了從新安到潼關的廣大地區,切斷了敵人的東西聯繫,直接威脅了西安。蔣介石急忙在20日飛到西安,表面上還吹噓「三個月內徹底肅清陝北共匪,半個月徹底打通隴海路」,實際上是提心吊膽地部署防禦。他慌忙又從進攻大別山的部隊中抽出65師,空運西安,並從陝北戰場調回了一部分部隊,在西安潼關間集中了十個半旅的兵力,防我西進。這樣,就更多地調動了進攻陝北的敵人回頭,迫使敵人在陝中佈防,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戰軍轉入進攻。

  四

  敵人在陝中佈防後,毛主席指示我們以一部出陝南,開闢陝南根據地,主力轉向東進,尋殲敵第5兵團⑿,攻佔鄭州洛陽以南,平漢路以西各縣,開闢豫西根據地,我們執行這個指示,又出敵人的意料之外。當我們的主力隱蔽東移到澠池以東時,敵人第5兵團還茫無所知,還以15師向新安、鐵門,第3師向宜陽前進。10月2日,我們就勢在鐵門殲滅了敵15師的64旅。隨後,又在韓城鎮一帶給了回竄洛陽的第3師以重大殺傷。

  此後,敵在洛陽集中了3師、20師等十個旅,在潼關集中了1師、38師等八個旅,妄圖再度從東西兩面夾擊我軍,恢復隴海路的交通,這時,毛主席指示我們除留一部在隴海路牽制敵人外,主力應從隴海路南下,殲滅豫西各縣的反動武裝,開闢根據地;如敵人跟蹤南下,則尋機分別殲滅之,但要打有把握之仗;並指出不要怕敵人佔領隴海路,只要在東面南面打開局面,大量殲滅敵人,胡宗南雖占隴海路,但兵力分散,我即能再殲敵軍,重占隴海路。

  主席的這個指示又是十分英明的。如果我們當時就和敵人爭奪這一段隴海路,會陷於被動,難於發展。轉師向南,乘虛殲滅豫西各縣分散守備之敵,開闢廣大地區,既能創立廣大的根據地,使作戰有所依託,又能東向平漢路,直接配合挺進中原的主力作戰,這是從中原大局著眼的極為有利的一種安排,並且敵人佔領隴海路後兵力分散,又便於我回師殲滅。

  我們根據主席的指示,10月底開始南下,11月1日至5日連克寶豐、魯山、南召、方城、葉縣、臨汝、郟縣、登封諸城。解放臨汝、郟縣的戰鬥,殲滅了敵15師殘部,活捉了15師師長武庭麟。武庭麟在國民黨軍隊中是善於防守的,但在我軍面前卻變成了逃跑將軍,我軍在鐵門殲敵64旅時,他南逃臨汝,當我軍11月1日急襲臨汝的時候,他又丟掉他的部下逃到郟縣。但他剛到郟縣,我軍即已兵臨城下,把郟縣包圍起來。這次,他再也跑不掉了,乖乖地做了我軍的俘虜。

  敵人為了破壞我在豫西的展開,以3師、20師等五個旅的兵力尾我南下。當我軍快要解決郟縣戰鬥的時候,這五個旅的先頭部隊離城只有三裡地,但是指揮員沉著穩定,指揮部隊全殲了敵人才撤出城外。11月8日我們為了研究如何對付尾追的敵人,在南召附近召開了前委會議。會議上,個別同志主張立即殲滅這個敵人,或者把部隊拉向西面,到伏牛山的牛背上去建立根據地。這個主張,既違背了毛主席不打無把握之仗的指示,又過分地估計了困難,實際上是右傾思想的反映。因為這時我們能夠集中作戰的兵力也不過五個旅,又在新區,並無立即殲滅這股敵人的把握。但是,我們卻能扯散它,消耗它,而當它被扯散、消耗了以後,就能集中優勢兵力乘機各個殲滅。同時,從中原的全域著眼,我們的主力絕不能向西鑽到大山裡去,而要在平漢路⒀以西的廣大地區展開,以便於更有力地配合挺進中原的主力作戰。基於這種認識,絕大部分的同志都堅決地批判了錯誤的主張,決定以13旅等部偽裝主力,西向鎮平、內鄉、西峽口,斬斷敵人的西荊公路,與南下開闢陝南的部隊呼應,引誘敵第3師等部西援,而主力則在伏牛山東麓廣大地區展開。

  這次會議堅持了毛主席的指示,反對了錯誤的主張,對於開闢豫西是有重要作用的。會後各部隊立即行動,而敵人也就果然為我扯散。其20師進駐南陽,3師則尾我13旅等部西進。這樣,我們主力就勝利地在伏牛山東麓展開,殲滅敵人的地主武裝,發動群眾。到11月底止,先後建立了豫陝鄂邊區行政公署和7個專區、31個縣的人民政權、7個軍分區的地方武裝。豫陝鄂根據地初步形成。

  這一段作戰,根據主席的指示,把進佔隴海路的敵人拋在後面,把尾追的敵人扯散,開闢了廣大的地區,殲滅了大量的地方反動武裝。進佔隴海路的敵人,由於我們留下的牽制部隊的活動和鐵路的徹底破壞,並未能達到恢復交通的目的,並且正如主席所預料,當我們在東面南面打開局面,大量殲敵以後,1948年8月我們回師隴海路,就配合華東野戰軍一部,殲滅了洛陽的敵人,重占了隴海路。主席「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復多次才能最後的保守或奪取之」;「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47頁)等作戰原則,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們得到勝利。

  五

  劉鄧首長所率我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始終吸引了敵人三四十個旅的兵力,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起了巨大的戰略作用。華東野戰軍主力挺進豫皖蘇,吸引和殲滅了大量的敵人。這都便利了我們在豫西展開。我們在豫西展開後,毛主席指示我們配合華東野戰軍破擊平漢路,斬斷敵人在中原的南北動脈,吸引大別山的敵人回援,配合我劉鄧野戰軍主力粉碎敵人的圍攻。我們根據主席的指示,主力東向平漢路,並以11旅南向桐柏,接應我十縱由大別山向桐柏展開。

  12月13日,我們配合陳粟大軍開始了平漢路的大破擊。我們首先破擊了郾城到許昌段的鐵路,解放了臨穎縣城。接著又轉向郾城以南,連克漯河、西平、遂平等城。

  當我軍破擊平漢路以前,敵人的第3師還被我13旅等部牽著向豫陝交界地區的大山中前進,敵人的中央社還說:「已把陳賡主力追入伏牛山地區,共匪士氣低落,逃亡嚴重,糧食困難。」我11旅趕往桐柏地區後,這個敵人又認為我主力在桐柏,趕忙由宛西跑到桐柏。我們配合陳粟大軍破擊平漢路開始以後,敵人才發覺我主力在東。故第3師急忙又由桐柏折回平漢路。20日,第3師到達駐馬店。這時,我們已經控制了遂平、漯河間的廣大地區,決定協同陳粟大軍的一部誘敵北進。24日,敵人進至西平、遂平間的祝王寨、金剛寺地區,被我們和華東野戰軍的一部殲滅了。敵第5兵團參謀長李英才被俘後說:「貴軍用兵真是神出鬼沒。我們以為你們主力向西,結果是主力在東。我們被你們拉著走了一個大圈子,肥牛拖成瘦牛,最後被殺掉了。」

  平漢戰役,陳粟大軍和劉鄧大軍勝利會師,我們也歸還主力建制。這次戰役,斬斷了平漢路,使平漢路東西兩側的解放區連成一片,並調動了敵11師等部從大別山回援平漢路,有力地配合了大別山的戰鬥。從此,中原的戰局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挺進豫西,是毛主席在挺進中原中所安排的右後一路。在我們殺進豫西以後,毛主席指示我們首先西向作戰,既造成繼續展開的有利形勢,又配合西北野戰軍轉入進攻;然後轉師向東向南,開闢廣大的地區,直接配合挺進中原的主力作戰。實踐完全證明了毛主席這種戰略安排和指揮的英明。在我們作戰中,主席又指示我們靈活機動地調動敵人,殲滅敵人。當有分散之敵易於殲滅的時候,就首先殲滅這些分散之敵;當敵人集中兵力的時候,就設法分散敵人、消耗疲弊敵人;當敵人被分散、被消耗疲弊了以後,就以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我們忽東忽西,忽散忽聚,完全主動,敵則疲於奔命,遭受殲滅。敵人陝東兵團的被殲,15師的被殲,第3師的被殲和以後洛陽守敵的被殲,都是在主席的指示下,執行了主席的軍事思想的結果。

  六

  挺進豫西的勝利,還是根據毛主席的指示,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在廣大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

  太岳區、太行區的人民,在我們出動前,多方面鼓舞部隊的士氣,幫助進行各項準備。太行區人民送給9縱隊的錦旗上寫著「太行子弟結長纓,渡河南征縛蒼龍」的豪邁詞句。兩區的人民還組織了三萬多民兵、民工隨軍作戰,並在渡河以後仍繼續以大量物資支援部隊。挺進豫西是在老解放區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實現的。

  敵人在豫西的統治很強,除了大量的保安團和鄉保武裝以外,還有被地方惡霸控制的大量土匪。抗戰時期,國民黨十多萬軍隊潰散於此,更增加了匪患。總計散在豫西的槍支不下十數萬條。蔣介石對於這些土匪,一貫採取「招安加封」的辦法,作為其統治的基礎。王淩雲、劉茂恩⒁、武庭麟等部都是由匪首而變為蔣介石的高級將領的。因此,在豫西就形成了官匪一體的反動整體,殘酷地迫害人民。解放戰爭開始後,蔣匪更在這裡大量地搜刮人力、物力,支持其反革命戰爭。人民的生活極為痛苦。在洛陽一帶有這樣的歌謠:「麥未熟,就要光,沒有糧食火柱燙。辛苦血汗一年整,打下糧食吃不上。抓壯丁,如虎狼,辦公處就是閻羅殿,蔣家官就是活閻王。」

  我們挺進豫西後,在連續作戰的同時,積極地進行了發動群眾的工作。部隊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

  毛主席「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的思想,指導我們把作戰和發動群眾統一起來。我們根據主席的這個思想,在保持主力的條件下,先後抽出了12個團作為地方武裝的基幹,又抽調了兩千多幹部做地方工作,並且發動整個部隊做群眾工作。當時團以上都成立了工作隊,各連都組織了民運小組,有的連隊每個班還有民運戰士。這樣,就不僅迅速地鋪開了攤子,並且立即展開了極廣泛的群眾工作。

  面對著豫西官匪不分的反動統治,發動群眾開闢根據地必須大力地剿滅敵人的地方團隊和土匪。毛主席曾指出消滅地方的反動武裝,和消滅敵人的正規軍同樣重要。我們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執行「首惡者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在四個多月中,結合政治攻勢,大力地進行了剿滅敵人地方武裝和土匪的戰鬥。豫西的許多地區都是經過多次剿滅地方反動武裝的戰鬥以後,才鞏固起來的。

  黨的政策是爭取群眾發動群眾的武器。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不僅靠作戰,而且靠政策。我們經常地用這種思想教育部隊,使部隊自覺地執行黨的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廣泛傳播「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⒂和「中國土地法大綱」⒃。在廣大的農村中,黨的土地改革等政策得到了農民極大的擁護。有些地方的群眾,在我軍初到時,大部分藏了起來,但不久就回來了,而當我軍離開的時候就戀戀不捨了。更有許多地方的群眾,一見我軍就悲痛地控訴蔣匪幫的罪惡,積極分子更要求立即實行土地改革,或參加我軍和敵人戰鬥。在城市中,黨的沒收官僚資本,發展民族工商業,改善職工生活,救濟災民貧民等政策,也得到了廣泛的擁護。漯河解放不久,我去看了一下。許多商店已經開門營業,已經有許多青年學生和貧民要求參軍。在這個城市工作的同志告訴我,在中山路上,當戰士給幾個窮苦的女人和小孩找來棉衣和糧食的時候,旁邊的一位老先生感動得流下淚來。他向我們的戰士說:「老百姓從今天起要過新日月了,這都是你們,都是這位先生給我們的呀!」他說到這位先生時,用手向牆上指著,那是我們的宣傳隊寫下的十二個大字:「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

  部隊在發動群眾工作上也有過偏差,這就是有一個時期普遍實行分地主浮財的辦法。這種辦法雖一時鼓舞了貧苦農民的革命熱情,但「只是少數勇敢分子歡迎,基本群眾並未分得」(《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327頁),且使社會財富過早分散,使軍隊糧食供應發生困難。毛主席在「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的指示中,就針對著這種急性病指出,「不要性急,應依環境、群眾覺悟程度和領導幹部強弱決定土地改革工作進行的速度」(《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81頁)。

  毛主席關於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是爭取勝利的關鍵之一的指示,使我們充分地認識了執行政策、發動群眾的重要。以後,毛主席提出「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就更使我們增加了對黨的政策的理解,能夠糾正偏差。我們的勝利是毛主席的政策的勝利。

  七

  1947年12月,毛主席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43、1244頁)

  我們參加了這個偉大的轉變,從自己的實踐中,從挺進豫西的這個小的局部中,深刻地感到這個偉大的轉變是毛主席英明領導的勝利。戰爭的第一年,我軍大量地殲滅了敵人,造成了有利的戰爭形勢,但敵人仍在進行重點進攻,敵軍在數量和裝備上仍優於我軍。這時,毛主席不是等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以後,等我軍裝備和數量超過敵人以後,再進行戰略進攻。而是抓緊了有利的形勢,果敢地實行中央突破,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在內線、外線的密切配合下,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推動歷史車輪前進。這是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革命軍隊的威力,以有力地進攻來根本改變戰爭局勢的極為英明和果敢的決策。戰爭的實踐完全證明了這個決策的正確、偉大。如果當時我們繼續在內線作戰,雖仍能大量殲滅敵人,但戰爭繼續在解放區進行,解放區的人力物力會繼續受到耗損,而蔣介石則可在其統治區繼續搜刮人力物力,支持其反革命戰爭,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會推遲。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毛主席又充分地估計到了當時敵軍在數量和裝備上仍優於我軍的情況,因此又決定突入中原不是立即攻佔敵人有堅固設防的較大城市,而是首先佔領敵人守備薄弱的廣大鄉村和中小城市,多打勝仗,發動群眾,開闢新的根據地,以便繼續大量殲滅敵人,進一步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這就在戰略進攻中繼續運用了以農村包圍城市,先在農村和中小城市聚集力量,削弱敵人,改變敵我態勢,以最後取得全國勝利的思想。我們深深體會到毛主席所制訂的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方針和策劃,是一個偉大的、天才的創作,是古今戰爭史上的空前創舉,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科學在中國革命戰爭實踐中又一個光輝的發展。

  歷史的經驗無數次地證明了,必須很好地學習毛澤東思想,深入地鑽研毛主席的指示,並根據主席的指示教育群眾。挺進豫西以前,毛主席指示我們要以最大的決心和勇氣打到外線去,就是要我們很好地進行動員工作。打到外線去以後,毛主席對部隊的思想情況更加重視,要求我們把部隊的思想情況列為向上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當時部隊的士氣是高漲的,但在新區作戰,困難增加,也有少數人員畏懼困難,鬥志減弱。當主席知道這種情況後,又指示我們深入部隊,召開幹部會議、軍人大會,講明形勢,鼓舞鬥志。主席對部隊思想情況的關切和指示,更使我們認識了思想工作的重要,在連續緊張的戰鬥中,我們抓緊了活生生的現實教育,廣泛展開立功運動,發揚指戰員的積極性;對各種不正確的思想傾向,在一冒頭的時候就批判糾正,就是所謂的「槍打出頭鳥」;並繼續以主力部隊在大別山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教育部隊。黨中央在1947年10月10日發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於重行頒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和「中國土地法大綱」等文件是有巨大意義的。我們接到文件以後,即簽署命令,要求指戰員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嚴格執行,「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成了部隊統一意志爭取勝利的偉大號召,八項基本政策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了部隊爭取群眾、爭取勝利的行動準則。因此,部隊雖連續轉戰四個多月,很少休息;糧食供應和傷員安頓都很困難,多次戰鬥以後,傷員要自己抬著走;但是,始終英勇頑強;士氣高漲,取得了勝利。實踐又一次證明:當做好了思想工作,使毛主席的方針為群眾所接受,發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的時候,我們就無往不勝。

  【注】

  ①本文是陳賡撰寫的革命回憶錄。原稿載於1961年1月3日《解放軍報》。

  ②胡宗南,解放戰爭期間,任國民黨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西安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去臺灣,1962年病逝。

  ③陳粟,即陳毅、粟裕,分別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副司令員。

  ④破釜沉舟的故事,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記述項羽領兵渡河時的情形道:「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eng],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這裡,「沉船、破釜甑」,就是把船鑿沉,把鍋砸破,表示誓死不退的決戰精神。這是成語「破釜沉舟」的出處,也可以說作「沉舟破釜」。不過,項羽的這個做法,在《孫子兵法》上其實早就有了,見該書《九地》篇:「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宋朝張預注:「發其機,可往而不可返,項羽濟河沉舟之類也」。《左傳·文公三年》,秦穆公伐晉,也有「濟河焚舟」,以示決死的記載。

  ⑤「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指示,指1947年9月1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

  ⑥西北野戰軍,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之一。其前身為陝甘寧、晉綏兩解放區的八路軍,1947年7月組成西北野戰軍。

  ⑦沙家店一役,即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陝西米脂北沙家店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的戰役。1947年8月,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以三個縱隊和兩個旅的兵力及地方武裝,於8月6日圍攻榆林。當國民黨軍調十個半旅北上增援時,西北野戰軍即撤圍榆林,將主力隱蔽集結于米脂東北地區,待機殲敵。敵軍誤認為西北野戰軍主力東渡黃河,便分路急進,全線夾擊西北野戰軍於葭縣、米脂地區。8月20日,當敵左路整編第36師進至沙家店地區時,西北野戰軍突然發起攻擊,全殲敵六千餘人。這一戰役的勝利,標誌著西北野戰軍反攻的開始和國民黨軍對陝甘寧解放區「重點進攻」的徹底破產。

  ⑧右集團,即右縱隊,由陳謝集團所指揮的第38軍和第22旅組成。

  ⑨左集團,即左縱隊,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組成。

  ⑩陝東兵團,即由國民黨軍新編第1旅、第135旅、第27旅、第167旅和青年軍第206師1部共四個半旅組成,由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謝甫三指揮的陝東兵團。

  ⑾謝富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第2野戰軍縱隊政委、司令員、兵團政委。

  ⑿敵第5兵團,即由國民黨軍整編第3師、第15師、第41師和青年軍第206師各一個旅,連同原駐洛陽地區的守軍四個旅組成,由李鐵軍指揮的第5兵團。

  ⒀平漢路,平即北平,現北京,漢即武漢。平漢路即現京廣鐵路北京至武漢一段,又稱京漢鐵路。

  ⒁劉茂恩,國民黨軍陸軍上將。1944年率11軍防守洛陽,並兼任豫西警備司令、河南省政府主席和警備總司令。

  ⒂「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為動員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加倍努力奪取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1947年10月,毛澤東在陝北葭縣神泉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起草了這部政治宣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該宣言中分析了當前的國內政治形勢,重申了人民解放軍的作戰目的「是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徹底揭露蔣介石反動集團一貫反人民的反革命歷史和殘害人民的滔天罪行,發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這個宣言在1947 年10月10日公佈,被稱為《雙十宣言》。

  ⒃「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年9月13日中國共產黨全國土地會議通過的土地改革法規。同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佈,共16條。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連同鄉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在平分土地時應注意中農的意見,並容許中農保有比較一般貧農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為高的土地量。鄉村農會接收地主的牲畜、農具、房屋、糧食及其他財產,並徵收富農上述財產的多餘部分,分給缺乏這些財產的農民及其他貧民,並分給地主同樣的一份。一切違抗或破壞本法的罪犯,由人民法庭審判、處理。此外,對若干特殊土地、財產及分配中若干特殊問題的處理辦法,保護工商業、土地改革執行機關等也作了具體規定。這一法規適應全國農民的願望,對發動群眾鞏固後方、支援革命戰爭解放全中國,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