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獨秀 > 陳獨秀文集 | 上頁 下頁
廣州戰爭之意義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六日)

  此次廣州討平楊劉之戰爭,社會上有三種誤解:第一個誤解說是共產黨反對非共產黨之戰爭;第二個誤解說是胡漢民和楊希閔爭奪地盤之戰爭;第三個誤解說是粵軍排斥客軍之戰爭。由此三個誤解遂發生一個共同的錯誤見解,即是:五卅慘變起廣州政府即應停止內爭一致對外。

  在廣州的共產黨人誠然反對楊劉,並且努力援助國民黨政府討平楊劉;但他們反對楊劉並非因為楊劉不是共產黨或不相信共產主義,乃是因為楊劉勾結香港政府及反革命的唐繼堯、陳廉伯、馬素等背叛國民黨政府。廣州政府完全是國民黨政府,不但不是共產黨政府,並且不是國民黨和共產黨聯立政府——共產黨只以在野黨的資格,在某種事件上號召民眾援助國民黨政府,或在某種事件上號召民眾監督國民黨政府,並未曾直接負政治上的責任。大家明白了這種事實,便不會有第一個誤解。

  據我們所知道的,開戰之前幾天,胡漢民、汪精衛都還沒有討伐楊劉的決心,堅決主戰的是譚延闓與廖仲愷,因此我們便可以明白第二個誤解也非事實了。

  至於第三個誤解之非事實,更屬明顯;因為參加討伐楊劉的,不但有譚延闓所統率的湘軍和蔣介石所統率的教導團,並且還有朱培德所統率的滇軍,這絕對說不上是什麼排斥客軍的話。

  根據以上的事實,我們應該知道此次廣州討平楊劉之戰:一不是什麼共產黨反對非共產黨,二不是什麼胡楊爭地盤,三不是什麼粵軍排斥客軍,乃是國民黨政府討伐通敵的叛將——楊希閔、劉震寰等。

  唐繼堯借重日本勢力,謀攫兩廣,楊劉均為唐軍內應,這是楊劉之罪一;在香港勾結帝國主義的英國及其走狗陳廉伯、馬素,謀倒廣州國民黨政府,這是楊劉之罪二;楊劉有這二罪——國民黨政府乃加以討伐。因此,此次討伐戰爭之意義,可以說:一方面是直接驅除反革命的軍閥盤踞廣東,一方面是間接反抗帝國主義的英、日勢力侵入廣東。

  國民黨政府若從一致對外的鼓說,不用兵對內討平楊劉,則現在廣州市民仍在楊劉的反動勢力壓迫之下,日受香港政府命令鉗制人民愛國運動;不獨香港工人無廣州後援不能罷工,而且槍殺廣州遊行示威的市民,並不須英人親自動手楊劉的軍隊即可效勞。此次廣州政府所沒收英國幫助楊劉的大批槍彈,即是楊劉將以阻止廣州市民愛國運動的利器。並且若楊劉叛軍得了勝利,迎來滇唐佔據廣州,即是英日勢力佔據了廣州,則南方的愛國運動不是根本消滅,便是大受屠殺,那能夠像現在讓香港沙面罷工工人及愛國學生在廣州存在與活動,更那有什麼青年軍人參加運動的事?楊劉軍事勢力了結,國民黨政府才能夠支配廣州,廣州才能夠變成了與上海同樣是中國反帝國主義的兩個重鎮。所以廣州討平楊劉之對內戰爭,在此次五卅運動上即反抗英日帝國主義的壓迫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拿一致對外的理由來非難廣州政府討伐楊劉,簡直是胡說!

  不錯,當外人壓迫我們之時,在理論上,我們一致對外是必要的,是應該的;這時不去對外,反以武力對內擴張自己的勢力與地盤,當然是萬分混賬;但事實上「一致對外」乃是一個幻想,聽你「一致對外」這口號叫得如何高如何響,盡有人不但不願一致對外,並且要勾結外人一致對內,如楊希閔、張作霖之所為;我們若是對於這類人主張停止內爭一致對外,便是有意或無意放過在內的敵人。在內的敵人和在外的敵人倒是一致的,在此次爭鬥中,我們若不能否認有在內的敵人,什麼「停止內爭一致對外」便是帝國主義奸細的宣傳。

  署名:獨秀

  《嚮導》週報第一二一期

   1925年7月16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