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陳獨秀 > 陳獨秀文集 | 上頁 下頁 |
社會之歷史的進化 |
|
——在廣東高師的講演(一九二三年五月) 中國人對於社會的進化,常有三種錯誤的見解:(一)有人以為社會的進化是循環的;(二)有人以為社會是退後的;(三)更有人以為社會的進化是超越的。詎知社會的進化,非速亦非遲,乃是根據人類生活的要求,依照歷史的階級,自然地演進,必無循環、退後或超越之理。簡單說來,社會的進化,其程序可分五個時代: 一、原人時代——這時人類的生活,非常簡單,和現代最野蠻的人的生活略同。他們唯一的工作,就是摘生果充饑,所以當時人類與野獸無大差異,文化遂無從發生、無足陳述。 二、漁獵時代——原人以摘生果為活,到了生果食盡的時候,就不得不下水取魚,入山尋獸,來維持生活,這才演進而為漁獵時代。從原人時代至此,可成一個段落了。 漁獵所用的器具,不外木棍、石頭、魚網三種物件;後來有人將石頭安置木棍之上,用以殺野獸,於是有錘子的發明。這種發明,可算為社會進化中的一個大紀元,不容我們忽視的。當時生活情形,仍甚簡單,經濟問題,未曾發生,因為那時人類都是日食其所得,並無餘物的存留。 他們因怕野獸侵害,就結合數十人,共居一塊地方,互相護衛,於是成了小小的社會。他們漁獵所得的魚獸等,只夠一日的食用,毫無積蓄;縱有餘物,都是魚獸的皮肉,也無法收藏,所以當時那種小社會,完全是共產的,沒有私產的發生,這種社會,我們就叫作原始的共產社會。 這種社會,是由數十人自由聯合而成,實行共同的生活,初無所謂組織;但是,後來因為其間發生利害的衝突,他的秩序漸變紛亂,同時就有些強勇的好漢出,恃強壓眾,獨自稱尊,眾人因怕他的威力,也都屈服於他,於是他就居然作了眾人的首領,而社會的安寧,賴以維持著。這個好漢,歷史上即稱為酋長,亦即為那些小社會中的君主。 這個時代,已經有宗教發生,即是拜日、火或猛獸的自然宗教,當時宗教的觀念,大約是由恐怖和美感所構成。野蠻人看見太陽光線那般輝煌,腦中就發生一種美感,同時又起恐怖之情,故生崇拜的心趣;更因火,古代的火,野蠻人用作軍火,防禦猛獸,為火焰美觀,就生審美的興趣,為火性猛烈,便起恐怖的情緒,所以他們崇拜他;猛獸如金錢豹等,既有美麗的毛色,又具可怕的形狀,野人見而崇拜他,同屬此理。總之,這種自然的宗教,內容非常簡單,他的對象,除上舉三種自然界的物件外,並無其他如鬼神的對象。 三、遊牧時代——發生於有歷史之前,故難推算他發生的年歲,大概總在封建時代之先。這時人類的智識,比較漁獵時代的人,稍有進步,能用種種方法,駕馭那些馴良的野獸——牛罷等——於是發生畜牧的事業。當時土地都是公有的,畜牧者就得隨時選擇一些多水草之地,作他們畜牧的場所;因此,他們就沒有一定的寓所,逐水草之地而居住,故名之為遊牧時代。 到了畜生蕃衍之時,各人就擁有大群的牛羊,一人用之不盡,則所余的牛羊,就變作一己的財產,於是由漁獵時代共產的社會,一變而為遊牧時代私產的社會了。這許是社會進化途中的一大變遷咧。 四、農業時代——自漁獵時代至遊牧時代,人類都取魚獸之肉,作唯一的食料。後來因人類數目增長,而魚獸的供給漸減,於是人類為要維持生活,就不得不向植物界尋求食料。恰好有些地方產生穀類,一經野人找得,就試拿來做糧食,覺得很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舍漁獵遊牧,相率栽種穀類,而農業就由此發生了。 到了這個時代,社會的組織,經濟狀況,道德觀念,及宗教思想,都呈變化。又因栽種穀類,必須在一定的地方,不能隨意遷移,於是發生了居住的問題;因居住既定,則男女的關係更為確切,夫婦的觀念遂明,而從前男女雜婚的事,也都漸次消滅了。家庭制度,由此勃興。各家所種的麥稻等,供食有餘,就設法儲藏起來,擁為一家財產。至此,私產制度,更加發達,而社會經濟,同時發達。凡此種種變遷,都是依照生活的要求,而自然發生的。 當時的小社會,各有一個酋長,執統轄之權,後來因生活上發生變遷,小社會已經不能單獨存立,就合幾個小社會而成一個大社會,又由幾個大社會而組成一個更大的社會——國家;幾個小酋長,推舉一個大酋長,幾個大酋長結合,就產生了一個君主,所以君主制度,即發生於這個時代啦! 君主既出,那末宗教的思想,跟著也就變了。由前代的自然宗教,一變而為多神教了;除美感和恐怖之外,複生有神——不可思議者——的觀念;即由具體的事物,進而為抽象的思想,這也算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時至今日,很多人厭惡宗教,但是,古代人類能發明宗教,已經算是一種大進化了。 當時道德觀念,也更進步。夫婦名義確定,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時的不同現代的,沒有什麼勞動界,只有家庭勞動。家庭勞動,妻子為勞動者,家長即為資本家。各家都盼望多生兒女,以助耕種或開墾,更有農人出賤價多買女子做小老婆,以助農耕;但是又怕妻妾子女,不為己用,故創設宗法制,使丈夫對於妻妾,父親對於子女,有無限的統馭權。這種道德,在現代要不得,但是在當時足以維持社會安寧和生活,是很需要的。亞理士多德贊成奴隸制,孔子主張宗法制,也不過為著這些制度適應當時社會的狀況罷了。 綜合上述的農業社會的狀況,拿來和現代的中國比較起來,是大同小異的,差異之點也很少,從可知現代的中國,還只是演進到農業時代啊! 五、工業時代——到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宗教、道德等狀況,又都變更,和農業時代大不相同;但是這些變遷之所以發生,也只是原于生活中自然的要求。工業社會首先發起於歐洲,因為歐洲的地方狹小又瘦瘠,不大適於農耕,所有出產物,不能滿足歐人生活的要求,唯歐地濱海,很利於交通,故歐人就得向工業發展。但是歐洲的工業,又以發生於英國的為最早,因為英國是小小農國,地狹人多,生活的要求也更大,農業既不足以維持,於是不得不向工業謀發展了。 工業必須要有大規模的組織,而後可以發達,是故工業一發達,則社會中各種事業,都受影響了。譬如工業上所需的原料,不下數十百種,本國必不能完全供給,所以要到外國去購辦,於是交通和商業,直接受其影響而發生了。交通商業既興,則外交的事務日多,而且外人勢力,由外交而侵入國家內政,由此,農業時代閉關自守的風氣,完全消滅了;而政治組織方面,也由專制政體,變為共和政體,工商界和外人交接既多,見識日廣,經濟也日見充足,他們為維持自己的權利計,就起來爭政權,遂將貴族制度,完全打破,嘗查工商界之所以要求政權,並非好出風頭或好作官,實因政治和工商業,有密切的關係,工商界的受福蒙禍,全視政治的良否以為準繩,假如他們沒有政權在握,任憑貴族和軍閥的宰割,那末,他們的職業必蒙無窮的禍害,故為生活的要求所逼迫,他們才來爭政權。所以平民政治並非一般平民所必須,乃是工商界的護身符咧!軍閥所以還能存在於中國,實因國內沒有強健的工商界和他對抗,若到工商業發達的時候,軍閥必自歸於滅亡了。 到此時代,宗教的觀念也變更了,因為此時交通發達,集各處人士于一處,必須創一共同的信仰,而後可以相安,故由多神教,變為統一的一神教。 在這工業時代,工廠林立,所需人工甚多,非家庭勞動之力所能維持,勢必雇工,而後工廠才能發達,於是勞動制度,由此發生。又因人人要到工廠去作工,以維生計,故家庭羈絆遂脫,至是則農業時代所遺的家庭制度,自行破除了,家庭制度既破,宗法的道德也隨之消滅。由此看來,中國的家庭制度,非可勉強廢除,只須工業發達,則此制自破。所謂三綱五常的道理,是建設于宗法思想之上,頗適合於農業社會,以其能維持當時社會的生活和安寧;但是民主社會的道德,是建設于愛國、合群義務之上,用以維持大工業的發展,雖前代的宗法思想,不再適存於此時代了。 工業時代的社會,雖較前代為進步,但仍留存著農業時代的私產制度,這卻算是一個大缺點。因此,我們可以測知工業時代,將來亦不免發生變遷。在工業時代,工廠最為發達,所制商品(商品和生產品不同,商品乃供銷售,非供應用),必然日見增加,但當時社會上的資產,多為少數資本家所佔有,於是社會一般平民,都降為無產階級,哪裡還有錢購買這些商品呢?到這時,商品必至積滯,無從銷售,於是工廠就要虧本,隨至資本破裂了。即如一人食物而不消化,積之日久,必至肚破腸斷咧!將來的變化,必須除掉私有的財產,而大工業仍須保存,藉他供給人類以生產品。 由此看來,自原人時代以至工業時代,都可發見社會進化的痕跡,伊都是根據人類生活的要求而發生的,我們若要改造社會,必須先明白社會之歷史的進化,然後才知所從事。末了,我們須知社會的進化,不是循環的或超越的,也更不是退後的;乃是依歷史的階段而進步,非速亦非遲,不過採用革命的手段而促其進化,或許能使他變快一些罷。 未署名 《陳獨秀先生講演錄》 廣州丁蔔圖書社1923年9月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