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巴金 >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2)


  這樣在十九歲的年紀他便大步走進社會了。他逐漸地熟悉了這個環境,學到了新的生活方法,而且逐漸地把他在中學四年中所得到的學識忘掉。這種生活於他不再是陌生的了。他第一次領到三十元現金的薪水的時候,他心裡充滿著歡喜和悲哀,一方面因為這是自己第一次掙來的錢,另一方面卻因為這是賣掉自己前程所得的代價。可是以後一個月一個月平淡地生活下去,他按月領到那三十元的薪水,便再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了,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

  這種生活也還是可以過下去的,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哀。雖然每天照例要看見那幾張臉,聽那些無味的談話,做那些呆板的事,可是他周圍的一切還是平靜而安穩。家裡的人也不來打擾他,讓他和妻安靜地過他們的家庭生活。

  然而不過半年他一生中的另一個大變故又發生了:時疫奪去了父親,他和弟妹們的哭聲並不能夠把父親留住。父親去了,把這一房的責任放在他的肩上。上面有一個繼母,下面有兩個在家的妹妹和兩個在學校裡讀書的弟弟。這時候他還只有二十歲。

  他的心裡充滿了悲哀,他為死去的父親而哭,他卻不曾想到他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可悲了。他的悲哀不久便逐漸消去,在父親的棺木入土以後,他似乎把父親完全忘記了。他不僅忘記了父親,同時他還忘記了過去的一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他的年輕的肩上。在最初的幾個月,這個擔子還不算沉重,他挑著它並不覺得吃力。可是短短的時期一過,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便開始向他射來,他躲開了一些,但也有一些射到了他的身上。

  他有了一個新的發見,他看見了這個紳士家庭的另一個面目。在和平的、愛的表面下,他看見了仇恨和鬥爭,而且他自己也就成了人們攻擊的目標。雖然他的環境使他忘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裡究竟還燃燒著青春的火。他憤怒,他奮鬥,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鬥的結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這個大家庭是由四房組織成的。他的祖父本來有五個兒子,但是他的二叔很早就死了。在現有的四房中,除了他自己這一房外,三叔比較跟他接近,四叔和五叔對他不大好,尤其是四嬸因為他的繼母無意中得罪了她,在暗中跟他這一房鬧得厲害,五嬸受到四嬸的挑撥,也常常跟他的繼母作對。由於她們的努力,許多關於他或者他這一房的閒話就流傳出去了。

  他的奮鬥毫無結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想,這樣不斷地跟長輩衝突有什麼好處呢?四嬸和五嬸,再加上一個陳姨太,她們永遠是那樣的女人。他不能夠說服她們,他又何必自尋煩惱,浪費精力呢?於是他又發明了新的處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說是處家的方法。他極力避免跟她們衝突,他在可能的範圍內極力敷衍她們,他對她們非常恭敬,他陪她們打牌,他替她們買東西……總之,他犧牲了一部分的時間去討她們的歡心,只是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

  不久他的大妹淑蓉因肺病死了。這雖然給他帶來悲哀,但是他也覺得心裡輕鬆一點,似乎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一些。

  又過了一些時候,他的第一個嬰兒出世了,這是一個男孩。他為了這件事情很感激他的妻,因為兒子的出世給他帶來了莫大的歡喜。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沒有希望的人了,以前的美妙的幻夢永遠沒有實現的機會了。他活著只是為了挑起肩上的擔子;他活著只是為了維持父親遺留下的這個家庭。然而現在他有了一個兒子,這是他的親骨血,他所最親愛的人,他可以好好地教養他,把他的抱負拿來在兒子的身上實現。兒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這樣想著他得到了一點安慰。他覺得他的犧牲並不是完全白費的。

  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他和他的兩個兄弟一樣貪婪地讀著本地報紙上轉載的北京消息,以及後來上海、南京兩地六月初大罷市的新聞。本地報紙上又轉載了《新青年》和《每週評論》裡的文章。於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書報的「華洋書報流通處」裡買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買了兩三份《每週評論》。這些刊物裡面一個一個的字像火星一樣地點燃了他們弟兄的熱情。那些新奇的議論和熱烈的文句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壓倒了他們三個人,使他們並不經過長期的思索就信服了。

  於是《新青年》、《新潮》、《每週評論》、《星期評論》、《少年中國》等等都接連地到了他們的手裡。以前出版的和新出版的《新青年》、《新潮》兩種雜誌,只要能夠買到的,他們都買了,甚至《新青年》的前身《青年雜誌》也被那個老店員從舊書堆裡撿了出來送到他們的手裡。每天晚上,他和兩個兄弟輪流地讀這些書報,連通訊欄也不肯輕易放過。他們有時候還討論這些書報中所論到的各種問題。他兩個兄弟的思想比他的思想進步些。他們常常稱他做劉半農的「作揖主義」的擁護者。他自己也常說他喜歡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其實他並沒有讀過托爾斯泰自己關於這方面的文章,只是後來看到一篇《呆子伊凡的故事》。

  「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的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著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己並不覺得矛盾。於是他變成了一個有兩重人格的人:在舊社會裡,在舊家庭裡他是一個暮氣十足的少爺;他跟他的兩個兄弟在一起的時候他又是一個新青年。這種生活方式當然是他的兩個兄弟所不能瞭解的,因此常常引起他們的責難。但是他也坦然忍受了。他依舊繼續閱讀新思想的書報,繼續過舊式的生活。

  他看見兒子慢慢地長大起來,從學爬到走路,說簡短的話。這個孩子很可愛,很聰明,他差不多把全量的愛傾注在這個孩子的身上,他想:「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應當由他來替我完成。」他因為愛孩子,不願意雇奶媽來餵奶,要他的妻自己撫養孩子,好在妻的奶汁也很夠。這樣的事在這個紳士家庭裡似乎也是一個創舉,因此又引起外人的種種閒話。但是他都忍受了,他相信自己是為了孩子的幸福才這樣做的,而且妻也體會到他這種心思,也滿意他這個辦法。

  每天晚上,總是妻帶著孩子先睡,他睡得較遲。他臨睡時總要去望那個躺在妻的身邊、或者睡在妻的手腕裡的孩子的天真的睡臉。這面容使他忘記了自己的一切,他只感到無限的愛,他忍不住俯下頭去吻那張美麗的小臉,口裡喃喃地說了幾句含糊的話。這些話並沒有什麼意義,它們是自然地從他的口中吐出來的,那麼自然,就像噴泉從水管裡噴出來一樣。它們只是感激、希望與愛的表示。

  他並不知道從前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受到這樣的愛,他也曾經從父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充滿了感激、希望與愛的語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