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城 > 常識與通識 | 上頁 下頁
魂與魄與鬼及孔子(3)


  公子到了四川家裡,父母見他完全是另一個人,不願意認他,兩個哥哥也說他是冒牌的。公子細述以前家裡的一應細節,父親倒動了心,可是母親和兩個哥哥執意要趕他走。父親想,這樣的話即使留下來,家裡也是擺不平,只好偷偷給了他兩千兩銀子,要他回山東去。

  從世俗現實來說,看來我們中國人看肉身重,待靈魂輕。再進一步則是「只重衣冠不重人」,連肉身都不重要了,靈魂更無價值。上面兩個靈魂附錯體的故事,讓我們的司空見慣尖銳了一下。說起來,公子還是幸運的,到底附了個男身,不但可以罵老婆,還考了個秀才有了功名,而那個不肯說出前身的男魂,因為附了女身,糟糕透頂,可見不管有沒有靈魂,只要是女身,在一個男性社會裡就嚴重到「辱及前世」,還要「每每垂淚到天明」。紀曉嵐的這則筆記,女性或女權主義者可以拿去用,不過不妨看了下面一則筆記再說。

  清代大學者俞樾在《右台仙館筆記》裡錄了個故事,說中牟縣有兄弟倆同時病死,後來弟弟又活了,卻是哥哥的魂附體。弟弟的老婆高興得不得了,要帶丈夫回房間。丈夫認為不可以,要去哥哥的房間,嫂子卻擋住房門不讓他進。附了哥哥的魂的弟弟只好搬到另外的地方住,先調養好病體再說。

  十多天后,弟弟覺得病好了,就興沖沖地回家去。不料老婆和嫂子都避開了,這個附了哥哥魂的人只好出家做了和尚。

  上舉三則筆記都太沉重了些,這裡有個笑裡藏「道」的。也是清朝人的梁恭辰在《池上草堂筆記》裡有一則筆記,說李二的老婆死了,托夢給李二,講自己轉世投了牛胎,托生為母牛,如果李二還顧念夫妻情分,就把她買回家。李二於是按指點去買了這頭母牛回來,養在家中後院。但是這頭母牛卻常常跑回去,在大庭廣眾之中與鄰居的公牛交配,李二也只好眼睜睜地瞧著。

  民間如此,官方怎麼樣呢?史中記載,大定十三年,尚書省奏,宛平縣人張孝善有個兒子叫張合得,大定十二年三月裡的一天得病死亡,不料晚上又活過來。活了的張合得說自己是良鄉人王建的兒子王喜兒。勘查後,良鄉確有個王建,兒子王喜兒三年前就死了。官府於是讓王建與張合得對質,發現張合得對王家的事知道得頗詳細,看來是王喜兒借屍還魂,於是準備判張合得為王建的兒子。但事情超乎常理,於是層層上報到金世宗,由最高統治者定奪。

  金世宗完顏雍的決定是:張合得判給王建,那麼以後就會有人借這個判例作偽,用借屍還魂來攪亂人倫.因此將張合得判給張孝善才妥善。

  這讓我不禁想起孔子的「不語怪力亂神」。我小時候憑這一句話認為孔子真是一個有科學精神的人,大了以後,才懂得孔子因為社會的穩定才實用性地「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裡的孔子是有怪力亂神的事蹟的,但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實用態度最為肯定。「敬鬼神而遠之」,話說得老老實實; 「未知生,焉知死」,雖然可商榷,但話說得很噎人。

  《孔子家語》裡記載子貢問孔子「死了的人,有知覺還是投有」?孔子的學生裡除了顏回,其他人常常刁難他們的老師,有時候甚至咄咄逼人,我們現在如果認為孔子的學生問起話來必然恭恭敬敬,實在是不理解春秋時代社會的混亂。孔子的幾次稱讚顏回,都透著對其他的學生的無奈而小有感慨。大概除了顏回,孔子的學生們與社會的聯繫相當緊密,隨便就可以拎出個流行問題難為一下老師。這可比一九七六年後考入大學的老三屆,手上有一大把早有了自己的答案的問題,問得老師心驚肉跳。

  子貢的這一問,顯然是社會中怪力亂神多得不得了,而孔子又不語怪力亂神,於是子貢換了個角度來敲打老師。

  孔子顯然明白子貢的心計,就說,「我要是說有呢,恐怕孝子賢孫們都去送死而妨害了生存;我要是說沒有呢,恐怕長輩死了不孝子孫連埋都不肯埋了。你這個子貢想知道死人有沒有知覺,這事不是現在最急的,你要真地想知道,你自己死了不就知道了嗎 ?」

  子貢怎麼反應,沒有記載,恐怕其他的學生幸災樂禍地正向子貢起哄呢吧,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好像還是《孔子家語》,還是這個子貢,有一次將一個魯國人從外國贖回魯國,因此被魯國人爭相傳頌誇獎,子貢一下子成了道德標兵。孔子聽到了,吩咐學生說,子貢來了你們擋住他,我從此不要見這個人。子貢聽說了就慌了,跑來見孔子。

  大概是學生們擋不住子貢,所以孔子見到子貢時還在生氣,說,「子貢你覺得你有錢是不是?」子貢是個商業人才,手頭上很有點錢,孔子的周遊列國,經濟上子貢貢獻不菲,「魯國明明有法律,規定魯國人在外國若是做了奴隸,得到消息之後,國家出錢去把他贖回來。你子貢有錢,那沒錢的魯國人遇到老鄉在外國做了奴隸怎麼辦?你的做法,不是成了別人的道德負擔了嗎?」

  孔子的腦筋很清晰。哪個學生我忘記了,問孔子「為什麼古人規定父母去世兒子要守三年的喪?」孔子說:「你應該慶倖有這麼個規定才是。父母死了,你不守喪,別人戳脊樑,那你做人不是很難了嗎?你悲痛過度,守喪超過了三年,那你怎麼求生計養家糊口?有了三年的規定,不是很方便嗎 ?」

  孔子死後,學生中只有子貢守喪超過了三年,守了六年。以子貢這樣的商業人才,現在的人不難明白六年是多大的損失。好像是曾參跑來怪子貢不按老師生前的要求做,大有你子貢又犯從前贖人那種性質的錯誤了。子貢說,老師生前講過超出與不足都是失度(度就是中庸),我覺得我對老師感情上的度,是六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