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當代名家 > 阿城文集 | 上頁 下頁 |
阿城簡介 |
|
阿城,原名鐘阿城,出生於1949年清明節。十二三歲時就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巴爾紮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學名著。 中學未讀完,「文化大革命」開始,去山西農村插隊,此時開始習畫。為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在雲南時,與著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超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1979年,阿城曾協助父親鐘惦棐先生撰寫《電影美學》。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與父親的切磋研討、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為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 1984年發表處女作《棋王》,引起廣泛關注,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此後又有小說《樹王》、《孩子王》相繼問世,他的具有散文化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風流》也引起評論界的廣泛關注。他的作品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圍,透露出濃厚雋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關於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學玄思,關心人類的生存方式,表現傳統文化的現時積澱。這些作品以及他在1985年發表的關於「尋根」的理論文章《文化制約著人類》使他成為當時揭示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化尋根派的代表人物。 90年代後定居美國,仍有不少雜感和散文作品發表,依舊沿襲了他直白沖淡的語言風格。1985年,擔任劇情電影《大明星》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1986年,憑《芙蓉鎮》入圍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1年,任電影《棋王》編劇。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