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諸葛青雲 > 丹鳳青霜 | 上頁 下頁
七一


  「如今各派基業已成廢墟,但少林武當絕不能再步後塵,老衲斷與施主經此善緣,於願已足。

  披髮人縱聲大笑:「麻佛陀!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數十年前有你一句話,天下風從,但現在……」

  「現在如何?」

  「現在天下武林聽命五絕幫,違立即犯五絕……」

  「老衲不應列入!」

  「你是有心挑戰?」

  「勢逼處此,不容老衲坐視!」

  「請!」

  「我想不必白刃相見!」

  「老和尚!如何辦?你劃出兒道兒!」

  「我想先談談條件。」

  「幫主洗耳恭聽。」

  「我負,歸隱深山,一切聽你率意為,你負時如何?」

  「解散五絕幫,遠離中土,你該滿意?」

  老和尚點頭說:「很公平,但勝負不分呢?」

  「沒那麼巧的事,交上手總有一個敗北!」

  「萬一……」

  「別萬一,你就說出勝負不分條件?」

  「不行!」

  「還有下文,所謂少林武當除外,但他們不能任意行動,離開嵩山武當,你可與師問罪之師,就是說少林武當兩派活動範圍,限於兩個山區,這與五絕幫無礙。」

  「範圍太廣,我的條件是限於兩派寺院三裡內!」

  老和尚額首說:「老衲不堅持己意。」

  「那麼你再說比劃方式!」

  老和尚摸出一串佛珠,揚手說:「以此為競賽工具如何?」

  「本幫主莫測高深!」

  「老衲拋佛珠於空,你我各憑輕功收接,接得多的為勝,可否公平!」

  「你拋不公平!」

  「你我分拋如何?」

  「佛珠數字多少?」

  「九十九顆!」

  「誰拋五十?」

  老和尚默然,因為誰多拋一粒,誰就多一份希望,這一粒佛珠,關係著僧眾道侶們的安全,不可不慎。

  披髮人陰聲冷笑,老和尚壽眉一揚說:「可先令女施主劃地成圈,直徑以五丈為度,你拋五十,老衲拋四十九,但要以滿天花雨手法灑出,使其均勻,接四十九與五十的為平手,五十一,四十八則分勝負,這辦法如何?」

  披髮人轉頭示意,百毒鬼婆立時以撞山拐劃圈,同時老和尚當面清點佛珠,披髮人接過五十顆,與老和尚東西分立于圈外。

  雙方互揚右手,同時喝聲:「拋!」一聲銳嘯,九十九顆佛珠滿天飛舞。

  夕陽影裡,一黃一次兩條人影暴起,宛如青蚨捕娥,空中游轉,珠在半空,星瀉而下,不知怎地,距地面不到三丈,倏又騰空。

  一聲輕嘯,披髮人陡揚手,拍向和尚一面的三粒佛珠,老和尚早料及此,大袖一揮,也向披髮伸手欲接的佛珠拍去。

  這種強勁無濤的力道,數枚佛珠發出尖銳嘯聲,一閃而逝。

  人影兩分,疾如兩片流雲,一飄一閃下,已相距數十丈外,老和尚落在東南,披髮人飄西北,全回首觀望,各懷心思。

  雙方丙聚,老和尚安詳的面色上,有著隱羞,披髮人冷冷地:「你接幾顆?」

  和尚肅穆的說:「四十七!」

  「和尚你輸了,本幫主履諾言縱你生還,但不得再管武林中事!」

  「施主!」

  「沒什麼再說的!」

  「老衲並非求情,而是要看看你手中多少!」

  「四十八!但比你多一粒。」

  老和尚高空佛號:「我佛垂佑,這只能說平手!」

  「並非五十與四十九。」

  「雖一與二比,與五十對四十九仍相同,四粒散落,你我各有責,從此,五絕幫不能擾僧眾道侶們清修!」

  披髮人詭謀未售,啞然失笑:「從此,武當少林門下,不得出來寺院附近三裡外,否則別怪本幫主無情!」

  老和尚微一合十,披髮人也舉手,陡的,一黃一灰兩片流雲,各自東西。

  金風送爽,黃葉飄零……

  秋意蕭煞,萬物頑萎,值此季節,令人興蕭條之感!

  秋天,在詩人眼中,是多麼值得歌頌,但在,失意人看來,是多麼哀傷,對外界景物的觀感,是因人而異的。

  五絕幫以其殘暴手段,陰險作為,覆沒了中原武林,也就如那一陣秋風,吹賴了萬物,而君臨中土。

  山道上,怒馬長漸,兩匹良駒,卷土揚塵,撲向了孤雲山區。馬上,是兩個少女,衣著樸素,身形婀娜,但卻裹著頑巾,不見廬山真面目。

  後一騎少女,身材略高,微俯著頭,默默的緊跟著前一騎,她似有一腔心思,不時發出哀傷而憤恨的長籲!並且,幾天來不會說過一句話。

  孤雲山的聲勢較前更大,兩騎距山區還有數裡,山窪裡突然現身二人,攔路喝問:「什麼人!深夜入山何事?」

  前騎馬上少女,一揚頭上羅巾,冷熱的說:「你是那一舵的?」

  這兩個卡子一見是教主夫人義女,全不由躬身一禮:「原來是史姑娘,黑夜看不清,尚請恕罪,身後何人,盼報號入山。」

  「要不是孤雲山總舵的當如何?」

  「幫規所限,只好屈尊暫留,待令入山!」

  「這是我義母途中所收侍女,令我攜帶入山,莫非也要……」

  「既然教主夫人有諭,我等那敢留難,姑娘們請!」

  兩騎馬經過三道關卡,直入山區,史怡仙把那女孩留住在自己臥室中,三天沒出房門一步。

  這三天,史姑娘天天在飛瀑前留連,查看著什麼,飛瀑附近,被列入孤雲山禁區,向例不准人去。

  但史怡仙例外,因為她是教主夫人義女。

  又逢一年一度的中元鬼節,飛瀑前現出兩條人影,掩避著身形,登上懸岩,那較高的少女輕聲說:「仙姊,你回去吧!免露形藏。」

  「希望你再核對一下,以免有誤,我心神極為不甯,萬一……」

  「仙姊你放心,我已對過三次了,通路就在瀑後,靜等時刻來臨,你關心太過,才感心悸,我敢說絕無訛誤。」

  瀑後樂聲已起,倏地巨鐘長鳴,那身材較高少女,陡地一長身,暴起六丈多高,半空折身,一個魚鷹入水式,直投入飛瀑裡,嗤地一聲,身形頓失。

  自此,失去了那個少女之行蹤,不到半年,史怡仙不知為什麼原因,又調返了小巴山總舵。

  五絕幫為所欲為,武林中,沒人起而為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