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雲中岳 > 劍海情濤 | 上頁 下頁 |
二四六 |
|
且表表嵩山和少林寺。武林朋友要不知嵩山少林,至少他就不夠資格稱為「武林朋友」,或者是冒充武林朋友。 在登封縣向北望,西北一帶崇山峻嶺就是嵩山。在五嶽中,嵩山稱為中嶽,也叫嵩嶽,古人稱外方,亦叫太室。登封縣在唐朝以前叫嵩陽,乃隋朝時所建置。 嵩山在漢唐之時,大大的有名:「山呼」和「嵩呼」出典於漢武帝登嵩山。在唐朝,那些假聖假賢,故意在少室山隱居,等皇帝老爺請去做官,與終南山同樣有名,所以「唐書」上說:「……至號終南嵩少為仕途捷徑。」 嵩山共有三座大嶺,東嶺叫「太室」,中峰叫「峻極」,西峰叫「少室」。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就在太室山南麓。 少室山,距太室十六里,自麓至頂要走十六里,周圍三十里,共有三十六峰,穎水源出於此。 少林寺在少室山北麓,建於後魏太和二十年,隋文帝改名為「隴姑」,唐朝又復名少林。 少林真正聞名天下,該得感謝天竺僧人達摩,他在金陵失意,大概梁武帝對這外國和尚並不太感興趣,便渡江跑到少林寺,愈想愈不通,面壁九年鳴呼哀哉,但他的收穫確是不少,成了佛教中國化的禪宗第一祖。 大唐開國期間,李世民還未將大哥小弟殺掉,還是秦王的時候,少林僧人挾超人的武技,由曇宗率領,替李世民打天下,一舉鏟平王世充,正式立下汗馬功勞,少林武功方揚名天下,要說源遠流長。 少林寺佔地極廣,大雄寶殿之右是面壁石,西北建有面壁庵,就是達摩師祖面壁九年之處。 大雄寶殿宏麗超群,氣象萬千,前廓十根合抱的雕龍大柱就夠唬人,雙層塔式疊頂,飛簷畫角高縱人雲。偏殿向左右延伸,禪房舍宇不知究竟有多少。 一條青石走道級級上升,直抵正殿之前,沿途碑碣如林,立碑的人早已化土,可是碑闕仍屹立如昔。 正殿之前,是一個大廣場,四周的石欄杆皆出自名匠之手,外層是一圈合抱的大槐樹,更有松柏成蔭。 少林寺的和尚,在唐代多至一兩千,本朝禁止二十歲以下的少年出家,如被查出,主持準活不成,所以少林也衰微下來了,目下還不到六百人。 長眉佛是少林派的掌門,也是少林寺的主持。七星山歸來之後,他內疚於心,發誓將面壁十年,懺悔前愆,將主持職務交給藏經閣二佛的冷面佛主外,笑面佛主內,大權授與冷面佛,笑面佛慧因,也就是達摩劍雷平兄弟之師。 初八日午間,五派掌門帶隨派中頂尖兒耆宿,先後到達少林,由冷面佛接待,整整計議了兩天。 從初九日起,少林寺關閉山門,將香客和寄宿隨喜的施主檀樾居士們,全請出寺外去了。 冷面佛接到面壁庵掌門傳出的法諭,說本寺僧侶絕不可與恨海狂龍為敵,如果他來了,請他至面壁巷便可。 初十日清晨,文俊在許州至登封的大道上騎馬狂奔,沿穎河向登封急趕,他要在午間到達少林。 他總是高興午時正與人約鬥,也準時到達,從不先至約鬥之地先行踩探,他卻未料到有人已先他而至。 鳳姑娘一行六人途經武當,一見武當的淒涼景況,不由大疑。接待她們的老道一看她們來勢洶洶,大事不妙,使愁眉苦臉將恨海狂龍大鬧三元宮之事,一五一十如此這般一訴。鳳瑛玉琴和絳衣夫人,高興得簡直上了天,大樂之下,輕輕放過了武當的老道們,免掉武當一劫,向登封急趕。 她們由老河口走南陽,經方城直趨汝州,馬不停蹄日夜追趕,初九日下午半夜便到了登封。 登封城裏找不著文俊,幾位姑娘搜遍所有客店,但蹤影不見,她們可急啦!以為文俊也許落在少林掌中了呢。 第二天是初十日,姑娘們到少室山的要道上等。卯時、辰時,巳時已過了,仍不見文俊的形影。鳳姑娘一氣,不等啦,先找他們算賬去。 由於她們已得到文俊仍然健在的消息,大喜之下憤怒全消,因而救了少林的和尚,也救了六位掌門。 三祖姨一馬當先,鳳瑛兩姑娘緊隨在後,六人六馬一陣急走,到了進入少林登山石走道前「源遠流長」的牌坊下。 牌坊前,分別站八名身穿青條玉色袈裟的大和尚,八名青色箭衣腰懸長劍的大漢。他們一見六名紅紅綠綠,懸劍掛囊的老少女人策馬而來,臉上全變了顏色。 其中一個和尚頂禮說道:「阿彌陀佛!女檀樾來得太早,敝寺毫無準備,以致未能以大禮相迎,尚望檀樾們海涵。」 「大師是說,我們不該早來嗎?」 鳳姑娘臉上笑靨如花,惡作劇地問。自從得文俊的訊息,她全變了一個人,愛情的魔力,真是不可思議啊。 大和尚驚得大冷天直冒汗,忙分辯道:「小僧不敢,只是檀樾們來得突然,敝寺未能禮迎,於心難安而已。」 三祖姨淡淡一笑道:「說好好說,貧道來得魯莽,休怪休怪。請引路登山。」 「檀樾們的坐騎,請交由小僧照料。」 鳳姑娘一撇嘴說道:「哼!少林寺任何人須在此下馬,難道說我們也該遵守你們的規矩?大和尚,你最好知趣些。」 「三祖姨,我們走啊,給他們三分顏色,他們可神氣哩!」 瑛姑娘也說。她以前柔和的性格,反而有些變了。 六匹馬緩緩登山,臨行玉琴姑娘轉頭問道:「大師父,恨海狂龍來了的?」 「還未見到。」 「各派掌門呢?」 「全部蒞臨。」 「好!謝謝你,大師父。」 第二座牌坊下,也有八名僧人和八名俗家弟子、他們知道攔阻也是白費勁,自討沒趣,乾脆合掌行禮,唸聲「阿彌陀佛」,目送她們往裏闖。 第三座牌坊後,就是宏麗的廟門。門前三十六名身穿黑條紅袈裟的高年和尚,和十八名俗家門人,中間有一個年約百齡,身穿綠條淺紅袈裟的老和尚。乾瘦臉,垂肩耳,雙目神光燦燦,緊閉著枯唇,冷冰冰地令人不寒而慄。他手中持著金光閃閃象徵權威的八寶禪杖,這位就是代主大局的冷面佛慧法,掌門長眉佛的師叔。 「南無阿彌陀佛!檀樾們遠道而來,老衲不克遠迎,恕罪恕罪。」 他冷冰冰地說完,合掌一禮。 六人跳下馬背,三祖姨回了一稽首,淡淡一笑道:「貧道自西東下,已會過五大門派,今日打擾寶剎,萬千之幸。寶剎名震宇內,譽為武林北斗,三神山草野之人,大師竟折節禮迎,貧道甚感惶恐。」 「神山絕學,武林有口皆碑,敝寺僧眾日以清修為事,施主們抬愛以訛傳訛,反令敝寺僧眾於心難安,已不勝惶恐,施主遠道而來,請移駕客院隨喜,老衲領路,請!」 「大師盛意,貧道心領,但貧道等並非隨喜而來,不敢打擾寶剎。但不知六派掌門人都在寶剎嗎?」 「五派掌門人皆已蒞臨,唯敝派掌門人因七星山之事,內疚於心,已於新正之日,入關面壁十年,敝派掌門一職,現暫由老衲代行。」 「七星山暗襲恨海狂龍,貴派掌門人以武林北斗之尊,輕率行事,大錯已成,怎能面壁了之,好教貧道失望。」 老和尚有眼不識泰山,沒看出端倪,不悅地問道:「道友何人,怎敢妄論本派掌門是非?道友雖為蓬萊弟子。但年事輕輕,不應如此目無尊長,但不知貴門仙長來了嗎?」 「大師教訓得好。」三祖姨仍淡淡一笑,又道:「當年白龍峰之役,貴派有二十餘人參予旁觀,被雷音誤傷十餘名之多。貧道記性如不錯,似乎曾見過大師一面;那時,大師似乎年僅二十餘,但那下垂至頰的雙耳,貧道仍然記得。要不是貧道將諸位厲聲叱退下峰,大師今日焉能在此對貧道無禮?貧道真的老了!」 冷面佛大駭,踉蹌退後三步,不相信地打量這年輕道姑。不錯,他眨著眼,八十餘年前的慘劇,似乎在他眼前浮動,那位艷麗如仙,薄嗔之下仍含八分嫵媚的少年女道冠,不是就在自己眼前嗎?他倒抽一口涼氣,吶吶說道:「道友真是翠薇仙姑杜老前輩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