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琵琶三絕 | 上頁 下頁
三二


  附近一帶的人只知道,巨宅搬進了一位胡員外,而不知道真正的主人是祁門馬家寨的大寨主。

  為了掩人耳目,馬永昌又命人趕回祁門,接來一批女眷,以免讓人懷疑,這個宅子裡怎麼全是男人。

  而接來的這些「女眷」個個都是身懷武功的高手。

  由此可見,馬永昌已下定決心,不惜跟虛幻尊者全力一搏了。

  於是,胡森儼然富豪,每晚帶了幾個隨從,出現在平康裡巷的樂坊。

  可惜秋娘已離開長安,一去就未返,使胡森他們一直查不出絲毫頭緒。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線索。

  長安城裡繁華依舊,平康裡巷的樂坊,也照樣夜夜笙歌。

  尤其是在京試的那段期間,樂坊更是生意興隆,幾乎家家都是高朋滿座,姑娘們個個接應不暇。

  秋娘悄然離開了長安,柳青兒嫁給了韓翃,更陸陸續續有不少當紅的姑娘從良了。但這些都對平康裡巷的樂坊毫無影響,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愁後繼無人。

  就拿清和坊來說吧,最近又出了位才貌雙全,琴藝絕佳的姑娘。

  她的花名叫「琵琶娘子」,不但彈得一手好琵琴,歌聲更為動人,加上她的姿色出眾,使整個長安城裡,樂於此道的舊雨新知,無不趨之若鶩,為她而癡狂。

  不到一個月,「琵琶娘子」已豔名四播,轟動了全長安,風頭之健,更在當初的秋娘,柳青兒等人之上。

  至於她的來歷,連柳婆子都不清楚,別人就更不知道了。

  好在這並不重要,只要她的姿色和才藝大受歡迎,財源滾滾,柳婆子就笑口常開,早把以前視為搖錢樹的柳青兒,忘了個一乾二淨。

  胡森等了三天,才見到了琵琶娘子。

  可惜花了百兩銀子,僅得欣賞她彈唱兩曲,便在柳婆子的連聲道歉陪罪下,催著轉到別的花廳去了。

  馬永昌聽了胡森回報,決定親自出馬。

  他當即派人攜帶一千兩銀票去見柳婆子,言明第二天要包下琵琶娘子一整夜。

  但柳婆子無法答應,最後看在千兩銀子的份上,才同意盡可能在五天后設法安排。

  琵琶娘子實在太紅了,使她接應不暇。

  如果是在祁門,馬永昌跺一跺腳,大江南北都會震動,誰敢不賣他的帳,別說是一個樂坊的姑娘了。

  可是,長安是京都,馬大寨主畢竟有所憚忌,不敢撒野逞兇,只好耐著性子等了。

  一直等到弟七天,終算見到了琵琶娘子。

  果然名不虛傳,琵琶娘子的姿色和琴藝,確實令人為之癡迷,即使當年的琵琶仙子,恐怕也不過如此吧!

  馬永昌已年逾不惑,見了琵琶娘子,也不禁為之心動,恨不得量珠為聘,把她帶回祁門馬家寨去,從此獨佔花魁,大享人間豔福。

  不過,當他想到「琵琶三絕」,及胞弟的迄今生死不明,他打消了這個念頭,縱有此心,也是以後的事了。

  馬永昌不願招搖,今晚以江南來的富商姿態出現,只帶了兩個武功極高的手下,史彪和秦風。

  除了琵琶娘子,尚有三位青春貌美的姑娘相陪,四名丫環隨侍在側,場面稱得上十分風光,熱鬧,讓人以為必是官場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在此尋歡作樂。

  琵琶娘子一連彈唱了三曲。

  她與前些時以遲暮之年,突然唱紅的秋娘不同。因她比秋娘年輕,貌美,彈唱的又是歡樂曲子,更能撩人心弦,所以大受歡迎。

  畢竟,這種揚合知音有限,來這裡的人絕大多數醉翁之意不在酒,為的是找樂子。

  琵琶娘子第三曲彈唱甫畢,餘音猶在繞梁,馬永昌就鼓掌喝采道:「好!好!姑娘這一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聞幾回!哈哈……」

  「多謝大爺誇獎,奴家愧不敢當。」琵琶娘子含羞帶笑,一付嬌柔情態。

  馬永昌笑道:「姑娘累了,過來歇歇喝杯酒吧!」

  琵琶娘子落落大方,將琵琶交給站在一旁的丫環,起身移步到桌前,在馬永昌身邊為她預留的空位坐下。

  酒已斟好。

  琵琶娘子雙手捧起酒杯,學向馬永昌,嫣然一笑道:「我先敬大爺。」

  馬永昌樂不可支,哈哈大笑道:「乾杯—乾杯!」

  他是個渾人,學杯就一飲而盡。

  這一來,馬永昌更是心花怒放,幾乎得意忘形起來。

  琵琶娘子似乎曲意奉承,任他緊緊摟抱,故意不勝窘羞一扭身,趁勢附在他身旁,不知輕聲說了幾句什麼。

  突見馬永昌的神情大變,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連表情都突然間像是凝固了。

  琵琶娘子卻是若無其事,依然笑容可人。

  史彪和秦風見狀,情知有異,但他們不知琵琶娘子向馬永昌附耳說了什麼,竟會使他如此失魂落魄,彷佛大禍臨頭似的。

  其他的姑娘和丫環們看在眼裡,更是莫名其妙,還以為琵琶娘子說了什麼重語,惹惱了這位大爺呢?

  史彪正待開口,馬永昌已使眼色道:「我突然有些不舒服,史彪,秦風,我們回去吧!」

  明知事有蹊蹺,史彪和秦風卻不敢追問。

  於是,這一場歡聚,就這樣結束了。

  馬永昌路上一言不發,回到巨宅後上即召集了所有男女,鄭重其事地交待:「大家聽著,今夜隨時會有不速之客來訪,你們不得攔阻,更不可輕舉妄動,須以禮相待!」

  眾人滿頭霧水,但沒有人敢發問,只有唯唯應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