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南疆飛龍記 | 上頁 下頁
七九


  結果是朱元璋吞併群雄而有了天下,立號大明,那個元代的護衛也因戰功彪炳,成為了將軍。

  可是他太黑心了,居然想獨吞寶藏,在攻打張士誠和陳友諒時,他還得到其他二人之助,裡應外合,建立了大功,可是他居然把另外兩個同伴殺死了。

  那兩個人已生有兒女,而且也知道藏珍的事,所以在洪武即位後,秘密攜了祖上所遺地圖,哭訴于太祖之前,太祖就把那個將軍也秘密地抓起來審問,才知道真有此事,也搜出了三分之一的秘圖,對照之下,才知道有忽必烈藏珍之事,這件事一直做得很秘密,沒什麼人知道。

  太祖沒有找人去挖取藏珍,因為他一時找不到一個可信任的人。

  他生性多疑,自己出身草莽,起自江湖,知道一筆巨大財富可以造成多大的勢力,所以對當時天下第一巨富沈萬山極力迫害,終於找個理由抄了沈家,自然不會去造成第二個沈萬山。

  這個秘密一直控制在太祖手中,臨終時隨同帝位一起傳給了長孫朱允炆,他登位改號建文後,一直在幾個叔叔和權臣的脅迫中,放不開手去做一些事。

  出亡時,他把忽必烈藏珍圖帶著,甚至於後來到緬甸落腳,也還存有動用藏珍之心,後來看到海外的環境,知道不論如何振作,也萬難與中原抗爭,而永樂帝這次派鄭和到海外去,也是談談忽必烈藏珍的事,希望建文帝作個交代,建文帝也只有交了出來。

  在鄭和口中,梅玉總算對藏珍的事有了個認識,也作了一番密談,作成了決定。

  大軍又出發了,這次的兵員更多,將達三萬人,足足出動了百餘艘大船,船上除了水師部隊外,還帶了一批工匠,那是要出去為梅玉建都護府的。

  同船的還有前次跟船回來的各國使臣,他們已經完成了朝貢的使命,領回了文書和賜品,本來是應該由他們自行賃舟回去的,但朝廷為了顧恤他們,順道把他們送回去了,同時也展示一下天朝之軍威,百餘艘大戰船,三萬多的甲兵,旌旗敞空,佈滿了海上,對那些小國而言,一輩子也極難看見有這麼多船隻的。

  這次的使命是護送梅玉建府,而建府的地點選中在麻六甲,這也是有原因的,西洋都護府兼撫西南夷,與麻六甲有陸路可通,而且到蘇門答臘、古裡、柯枝等印度半島上的國家,也是個中心點。

  至於建府的地點選中在怡保,那也是有作用的,可以藉口把大軍駐紮該地,方便人山取寶的。

  永樂五年,梅玉掛帥,鄭和為副,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是時為九月,根據一些海上的老水手經驗,這段時間海上最為平靜,不太有颶風了。

  因為這次還帶了永樂帝頒賜暹羅女王和古裡、柯枝等國王銀印,要梅玉以西洋都護的名義去頒發,使梅玉有個很好的理由,翻越金馬嶺高原到暹羅去。

  海行十分順利,這次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到了麻六甲,大船都泊進了怕保港,把港中塞得滿滿的。

  麻六甲的國王是率先來迎接的,聽說都護府要建在怡保,他有說不出來的歡喜與歡迎,因為西洋都護府必駐有重兵,對他的國境安靜有莫大的好處。

  這些海外的小邦大都為漢人或漢人與土著結合的後裔所建,統轄了三五萬的熟夷,境內尚有超過幾倍的蠻人部落。

  他們雖遠處深山,但又不服教化,又蠻又狠,派兵征剿時,他們躲入深山去了,防備稍疏,立刻又出來搶掠,使居民深以為苦。

  再者就是鄰近一些島國上也經常派兵來侵略,還有就是西方的一些紅毛夷(指荷蘭等國)的商船,也常有劫奪的行為,這許多內憂外患,使當政者不勝其擾,得有天朝上邦駐軍於此,還有不歡迎的嗎?

  麻六甲國王班民古奈不僅表示了竭誠的歡迎,而且立即付之行動,派了一干民工,來協助建府。

  山上有的是巨木,船上帶了不少的工匠來,也帶了製作磚瓦的工匠,就地取材,借建府之便,把中華的建造技術也移了過來。

  梅玉則借著覓取梁木的藉口,帶了一彪人與副使鄭和等人,深人蠻荒,進人了金馬嶺高原,直抵大漢山下。

  他邀了鄭和,在背人之處,慎重地取出了那幅地圖,同時也邀了李珠在一起,因為她精於繪事,首先就把那幅圖描了一遍下去。

  鄭和道:「這圖上只指明了大漢山而已,四下一片叢莽,上哪兒找這個確實地點去?」

  梅玉含笑地把那幅絲絹地圖團成了一團,浸入了烈酒之中,足足有一刻工夫,然後才取出圖來,上面的墨汁都已被酒汁所浸,化成一團,什麼都看不清楚了。

  鄭和道:「糟了,這圖毀了,若是臨摹下來的圖上有什麼缺漏之後,那可又怎麼辦?」

  溉笑道:「這是我跟大哥以前常玩的把戲,不會有問題,當年宮中的人想盡方法,要想套出我們的秘密,也沒有得手呢!」

  他點上了火,烈酒立刻熊熊燒了起來,片刻後酒盡火熄,那方絲絹卻一點未損,抖開來一看,原來的模糊汁都不見了;絹上又是清清楚楚的另一幅地圖和一切的說明,這幅圖則是以大漢山的形勢而繪製,標明了人山的途徑和方向以及沿途的標記。

  梅玉道:「大嫂,你快把這張圖臨摹下來,我們再找第三張圖……」

  「什麼,還有第三張圖?」

  「是的,當初藏寶之際,不是有三個人嗎?他們三個人各負責一部分,各人繪他自己那一部分的圖和說明,現在只得兩份,自然還有一份了。」

  「那第三份呢?」

  「大嫂確實已經把地圖臨摹下來了。」

  「我是用另一方絹子蒙在上面臨摹的,原圖是用墨繪的,我是用原砂臨摹的,紅黑分明,把兩塊絹子一合,已經不見一點黑色,可知我已一筆不少地臨摹了下來。」

  「大嫂這個臨摹的方法很好,一眼就可看出有無缺失或遺漏。」

  「那不算什麼,是跟家父研究出來的,他經常偷了一些檔來,要我照樣臨摹,我終於想出這個法子,不過還不如你們兄弟間想出的這個聯絡方法,下五門江湖上常有一些聯絡暗記,不是用火烤就是用烈酒浸才會現出字跡,你們卻是兩項全來……」

  梅玉一笑道:「還有更精彩的呢!」

  他把第二份顯影的地圖放在清水中,又彈上了一把明礬,然後用手搓洗著,看看把上面的墨蹟又洗成一團糟的時候,再用熱水一燙,奇怪的事發生了,圖上原有的墨蹟居然完全不見,又出現一點新的痕跡來。

  他把絹帕鋪開道:「大嫂快點臨摹下來,這上面的字跡等浮水印一干就會消失無跡,這是我從一個在夫子廟變把戲的老師父那兒學來的戲法,還花了幾百兩的銀子呢!」

  鄭和道:「不貴,不貴,用這種手法來傳遞秘密消息,實在太妙了,一塊絹子上可以傳遞三次訊息……」

  梅玉十分感慨地道:「是的,所以大哥敢把這幅圖交給我,而不怕人中途截了去,因為別人不知道圖中的秘密,得手去仍是沒有用,因為他最多只能挖到第二次秘密,再也沒有人想到同一幅絹子上有第三重秘密。」

  鄭和也讚歎了幾聲,然後道:「國公,你和遜皇帝當年也沒什麼軍國大計,幹嗎要如此秘密呢?」

  梅玉一笑道:「我們發明這種秘密通信方法,只是為了大哥方便溜出宮來玩,大哥被冊立為儲君後,宮中管得很緊,上哪兒去都有侍衛跟著,一點自由都沒有。」

  鄭和笑道:「咱家那時已在宮中了,真難為那些侍衛老爺的,太祖皇帝的諭命是善加保護且寸步不離,可是那位皇太孫卻又脾氣特別,不許人在跟前,而且一轉眼,人就不見了,他們也知道是跟國公悄悄地溜出去了,悄悄地打聽了你們的行跡,想趕在前頭去就近藏身保護,結果卻沒有一次摸對,他們已經買通了近侍,偷拆過你們往來私遞的字條,結果還是每次摸空,想不到秘密今天才拆穿。」

  梅玉一笑道:「我們不得不小心一點,大哥在那個時候處境就不安全,有一兩回我們在外面,居然就碰上了刺客,要刺殺大哥呢!」

  鄭和忙道:「國公,咱家知道你們一定懷疑是今皇帝主使的,那可冤枉人了,咱家那時候就跟永樂爺走得很近,他在京中的人手,全歸咱家指揮,咱家可以保證,絕沒做過那種事,倒是有一兩次,咱家還先得了消息,派人替你們解了危,國公想必記得。」

  梅玉道:「是有這麼一回事,但沒想到會是你們,為什麼呢?

  那時大哥如果有了不測,永樂帝不是少了很多麻煩。」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