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司馬紫煙 > 南疆飛龍記 | 上頁 下頁
三二


  李至善含笑安慰他道:「小侯請放心,應文大師走得十分隱密,他來到此處後,只耽了一個時辰,在下立刻將他秘密地送走了。」

  「送到哪兒去了?」

  李至善頓了一頓才道:「大師自有去處,本來是不能告訴任何人的,但小侯自是例外,大師說他這一生中,只有兩個信得過的兄弟,就是小侯和方公子!小候請進莊內再細說如何?」

  「沒時間了,神鉤姥姥逃了出去,很快就會勾人來的。」

  「沒關係,在下本已準備放棄此地,一個時辰後也要撤退了,她在一個時辰之內還不可能勾了人到來。」

  ▼第八章 深謀遠慮

  一個時辰後,他們由莊上的秘道來到一條河邊,乘上了兩條船,分向兩個方向而去。

  搖船的老頭兒是李至善化裝的,到了船上,只剩他們三個人時,他才宣佈了應文的去處。

  建文帝竟是到緬甸去了。

  梅玉愕然道:「大哥到那邊去幹嗎?」

  李至善道:「太祖皇帝英明睿智,遠在聖駕未即位時,就意識到諸王叔桀驁不馴,恐將有變,為子孫經營了幾處邊外的避亂之地,緬甸、逞羅等國,都由太祖所屬的四大家臣取得了政權,作為托蔽之所,老夫所管的這一部分是緬甸國的莽氏,國君都是老夫一手扶持起來的。」

  「大哥到那兒去幹嗎?難道要在外邦稱尊,舉師勤王?」

  「太祖的遺命是如江山為外姓所篡,則集西南諸夷之力,揮師中原以圖再起,但現在當位的燕王也是太祖的兒子,老祖宗不願同室操戈,但是卻可為建文帝安排一個容身之處,西南四夷都是朱氏家臣,而且有祟山峻嶺天險為阻,只要能安分地固守,倒是不怕中原用兵。」

  「太祖到底是不是安排大哥到外邦稱尊去?」

  李至善道:「不是的,但也差不多。」

  「這是怎麼說呢?」「如若明著打起旗號,中原的皇帝也不答應,千方百計地也要揮師來剿,因此只能安排建文帝以聖僧的名義,領袖四邦。」

  「聖僧的名義能領導四夷嗎?」

  「可以的,此四夷都是虔信佛教,為三寶信徒,高僧的地位高於一切,聖僧為高僧之祖,自然可以領袖四夷。」

  「難怪太祖早就為大哥安排好一個出家人的身份!」

  「是的,而且早就定了聖僧的名字是應文,所以皇帝一到西南夷國,立刻就是諸夷的最高至尊。」

  梅玉一歎道:「這位老祖宗倒是個有心人。」

  「是的,先太祖皇帝神縱英武,非常人所及,他的這種安排實在太高明了,不但為後世子孫安排個退身之處,也可以借此安撫四夷,為中原天朝的藩屬,保萬年江山。」

  梅玉道:「這些事我不去管它了,那四姓家臣能靠得住嗎?」、「靠得住的,他們都是太祖所選的忠心家臣。」

  「現在恐怕已經傳到第二代了?」

  「是的,除緬甸國的莽氏還是老王在執政,其餘三姓都已再傳至第二代了。」

  「他們都能票承先人的遺囑,忠心擁護大哥嗎?」

  李至善笑笑道:「聖僧只是在精神上領導夷人,不問政務,政權仍是由四姓家臣攝理,他們沒理由不遵,不過太祖也另外有安排,不管是哪一個有異心,立即就有對付他們的方法,至於是什麼方法,老夫不管這一部門,無由得知,但絕對穩妥可靠就是了。」

  「只要穩妥可靠就是了。」

  「小侯是否要到緬甸一行呢?」

  「大哥是要永居在緬甸嗎?」

  「是的!緬甸仰光的聖光寺,是西南夷佛國聖寺,皇帝前去就任聖僧之職,以後就看皇帝的意思了,反正在緬甸、逞羅、安南、爪哇等地,都有聖光寺,皇帝喜歡駐居在哪裡都可以的。」

  「我打算也跟到緬甸去看看,等大哥安定下來,我再回到中原來。」

  「那很好,老夫是負責緬甸這一部分的,雖說一切都有安排,但老夫自己也沒去過,再者,要深入苗夷之地,扶持聖僧入主聖光寺,人手恐怕不足,能夠得小侯為助,老夫歡迎得很。」

  「現在護送我大哥的是誰?」

  「是小女李珠。」

  「只有令嬡一個人?」

  「小侯放心好了,小女自幼在大雪山受藝,已得雪山派全部真傳,技藝功夫不敢說是天下無敵,但也夠得上是一流高手了,而且經老夫多年調教,江湖閱歷也夠了,由她護送主上同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那個王寡婦是認得大哥的,她知道大哥在此地泄了行跡,這一路上偵騎必將接睡而來。」

  「不過他們要追的是個僧人,主人現在卻不是僧人了,他和小女喬裝成一對夫婦,應可避人耳目。」

  「這不是太委屈令嬡了?」

  李至善一歎道:「老夫受太祖知遇之恩,把這麼一個重責交下來,老夫捨命毀家也要完成它,小女今後就跟著侍候主上了,這算起來是她高攀了。」

  「這……大哥以後要出家為僧,能帶家眷嗎?」

  李至善笑道:「邊夷的僧侶們不戒成家,他們所修的宗派與中原不同,這倒不必耽慮的。」

  梅玉也笑道:「那就好,大哥身邊能有個人照料,我也放心得多,他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要他過那種清苦的日子,我怕他不習慣。」

  李至善道:「聖僧只是地位崇高,每年只有幾天的持戒時間須修苦行,大部分的時間都與常人生活無異,各地生活習慣不同,小侯到了緬甸就會知道的。」

  他們一路前行,有時舍舟就陸,就改乘車子,沿途都有人跟李至善聯絡,但他們也沒追上建文和李珠。

  這是李至善的意思,他認為分開來是不容易引人注意,反而是各走各的好,建文和李珠一路都很平安。

  進入到雲南境內後,路上穿官服的偵騎沒有了,這是因為沐王府的原故,在沐家轄區內,錦衣衛的勢力行使不到,但危險性並沒有減少,因為那些耳目眼線都換成了便衣,無孔不入地注意著每一個人。

  離了昆明府之後,人更多了,很多人腰中帶著武器,在每一個路隘要道之處,盯著每一個進出的人。

  李至善扮成了腳夫,替梅玉挑著擔子,梅玉和姚秀姑則又扮成一對年輕的讀書士子夫婦兼程南行。

  不過到了碧雞,李至善接見了一個手下之後,神色凝重地道:「小侯,主人和小女遇到困難了,恐怕要我們去解個圍。」

  「什麼樣的困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