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倪匡 > 再看金庸小說 | 上頁 下頁
三、武功描述


  別以為《鹿鼎記》中的主要人物康熙、韋小寶武功平常,就沒有了出色的武功描述。《鹿鼎記》和其它武俠小說不同處,並不是少了武功描述,而是多了其餘的構想和情節。例如歷史事件的想像,政治變幻的無情,官場的百態,等等,所以《鹿鼎記》的地位,在金庸別的作品之上。

  《鹿鼎記》中,誰的武功最高?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很容易找出一個武功最高的人物來。如「射雕」中的郭靖,《神雕》中的楊過,「笑傲」中的令狐沖,《倚天》中的張無忌。但在《鹿鼎記》中,卻很難找出一個這樣的人物來。

  在《鹿鼎記》中,武功高強的人物有獨臂神尼九難,有神龍教主洪安通,有天地會的陳近南,有少林寺的高僧,有神拳無敵歸辛樹,還有自「碧血劍」中延續下來的何惕守,西藏的桑結喇嘛等等。

  最妙的是,其中有一個高手,作為驚天動地,武功罕有敵手,可是卻是一個白癡,那是歸辛樹、歸二娘的兒子歸鐘。

  這些高手之中,誰的武功最高?無可奉告,因為各有各的能耐,但是高手始終未曾正面對敵過,也未曾有「華山論劍」這樣的機會,給他們一較高下,所以究竟誰武功最高,也只好各論各是。

  照全書看來,這眾多高手之中,武功最高的應該是獨臂神尼九難。

  提起獨臂神尼這個人,在武俠小說之中,大大有名,倒不是金庸首次將之收入武俠小說之中。這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自從被她父親砍掉了一條胳膊之後,就成了武俠小說中的熱門人物。

  最著名的有關她的記述,是「明清八大俠」。明清八大俠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人物,如白泰官、如甘鳳池、如呂四娘,一共有八個人,年紀、資格最老的一個是了因禪師,這個了因禪師,是一個叛徒。明清八大俠,全是獨臂神尼的徒弟。

  獨臂神尼的武功是從哪裡來的,也不可考,只知道她斷臂,自宮中逃出來,忽然再出現,就成了武林高手,以前寫小說的人,對於她何以能在兵荒馬亂之中,斷了手臂,受了重傷,竟能不死,還收了一個和尚做徒弟,不倫不類之至,也未有交代。

  金庸早在「碧血劍」之中,就已經寫過這位公主,但落墨不多,寫她在江湖上胡鬧,又在深宮描繪袁承志的像,表現了一些少女情懷。到了《鹿鼎記》之中,武功非凡,已是絕頂高手,偷了吳三桂的女兒,做了不少事。

  金庸完全沒有採用明清八大俠的事,連提都沒有提。這是金庸的聰明之處。反正所謂明清八大俠,也是人創造出來的人物,他人既然可以創造,自己為甚麼不能?何必去拾人餘唾?

  九難在《鹿鼎記》中,出手不多,第一次出現,是行刺康熙,讀來驚心動魄,如迅雷不及掩耳:

  「……那人左手長袖一振,一股強勁已極的厲風激蕩出去,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穩,同時向後摔出去。」

  接著是:

  「少林寺澄字輩的僧人武功修為何等了得,各施絕技,可是眾僧的虎爪功、龍爪手、拈花擒拿手、擒龍功等等,卻也沒能抓住了他。眾僧大駭之下,都是心念一閃:『天下有如此人物……』」

  「天下有如此人物!」出自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眾高僧之口,那自然是非同小可。

  九難行刺康熙不成,抓了韋小寶就走,眾人追趕不上,這是極其驚險的一段情節,可是接下來,妙筆生花,出人意表,韋小寶發現抓走他的是尼姑而不是和尚!

  「韋小寶心中一喜:尼姑總比和尚好說話些。」

  尼姑何以會比和尚好說話,這個問題,普天下沒有人回答得出,連金庸也回答不出。而事實上,尼姑也沒有道理總比和尚好說話。這樣一句話,來小結一段驚險絕倫的情節,又突兀,又具有奇趣。

  其所以特地舉出這一個例子來,是因為《鹿鼎記》一書,通篇的寫法,大多類此,將驚險緊張和佻皮輕鬆,揉和在一起,將歷史事實和創作混在一塊,一會兒莊嚴肅穆,一會兒嘻皮笑臉,隨心所欲,不受拘束。金庸在寫《鹿鼎記》的時候,「武功已臻化境」,可以不受拘泥了,所以不但娛樂讀者,也娛樂自己。

  正因為《鹿鼎記》的筆法如此,所以看《鹿鼎記》的人,千萬不可執著,一執著,就上了作者的當,也就完全不能領略《鹿鼎記》的好處了。

  九難和桑結喇嘛,也有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由於韋小寶的偷襲而告終結,倒並沒甚麼特別之處。

  精彩的武功描述,是神龍教主洪安通和夫人的「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武的描述,當然是精彩部分,但是最精彩的招式,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

  降龍十八掌當然精彩,但,「亢龍有悔」是甚麼樣子的?如何使法?

  玉女劍法只是「輕逸飄蕩」,一劍一招如何使法?

  七十二路空明拳又是怎樣的?

  獨孤九式的動作如何?

  都不能具體地回答得出來。

  由於武俠小說作者本身都不是武術專家,金庸也不是,所以武功方面,誇張來寫,具體動作如何,不可深究,只知其威力過人就是。

  然而「美人三招」卻是全然有根有據,每一個動作都有細節描述,可以照著做出來的。

  真不知當時金庸是如何想出來的,據說巴爾扎克寫到高老頭臨死之際,真有死的感覺,那麼,金庸寫到「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之際,一定也曾照所寫的動作比劃過,不知道當時是否有人在旁看到?若能看到金庸手比足劃,也是一大奇觀。

  這三招的第一招是「貴妃回眸」:

  「洪教主……緩步走近,突然間左手一伸,抓住夫人的後領,將她身子提在半空……洪夫人身子一側,反過身來,雙手摟住教主的頭頸,右手……握住了匕首,對準教主的後心。」

  以後,每一招,都有極詳盡的動作描寫,而且寫得合情合理,真正可以做得出,學得會,其中的詳細描述,請看原著,不再抄書。

  「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後來曾經韋小寶反復使用,可是韋小寶根本沒有學會,使出來總是不對勁,部位力道,全然拿捏不准。但由於這六招攻敵之不備,攻敵之要害,每一招都是在被敵所制的危急情形下發揮作用,反敗為勝,所以縱使用得不好,武學的道理還在,總還多少有點用處。

  讀者要注意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其實不是洪安通和蘇荃所創,是金庸創造的。金庸會武功嗎?肯定不會。為了避免數百十年後,後世看了這六招再來爭論這個問題,再說一次,金庸本身,肯定不會武術。但為了寫這六招,相信一定看了極多的參考書。「美人三招」之中,就有柔道的基本法則在。

  《鹿鼎記》中和武功方面有關的,還有幾件相當奇妙的東西。其一是刀槍不入的背心,一共是兩件,作用如同「射雕」中桃花島鎮島之寶軟蝟甲。背心一共有兩件,其色黝黑,究竟是甚麼質地,也不得而知。背心的作用甚大,沒有它,韋小寶死了不止一次,《鹿鼎記》也寫不下去了。

  其二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匕首,和背心一樣,也是鼇拜家中找出來的,作用也極大,沒有它,《鹿鼎記》也寫不下去。

  這一件背心,一柄匕首,起著「神仙」的作用。本來,在武俠小說中,這種東西相當普通,但出現在像《鹿鼎記》這樣出類拔萃的小說之中,應該算是敗筆。

  曾經想過,是不是可以用別的物事、事件來代替。應該可以,本人自然想不出,金庸應該可以想得出。

  其三,是「化屍粉」。「化屍粉」也是武俠小說中的常客,可是究竟是甚麼玩意,誰也說不上來,在《鹿鼎記》中作用也甚大,是韋小寶的三大法寶之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