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
嚴複挽李鴻章聯 |
|
嚴複也有挽李鴻章聯云: 使當時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 設晚節無以自是,則士論又當何如? 若說梁聯對李寄以同情,嚴複此聯則是為李鴻章辯解了。李鴻章「當時」之「謀」為何?這裏作個簡述。在甲午中日之戰中,他是主和派;在「庚子拳禍」時,他支持劉坤一、張之洞搞所謂「東南互保」(等於變相的「獨立」,即東南各省「不介入」戰爭,逕與各國領事訂立互保條約、不奉北京宣戰之詔),極力主張鎮壓義和團。而更根本之「謀」則是他那套「辦洋務」的主張,主張引進西方科技來辦實業。洋務派的口號是「效法列強,振興中國」。且莫說這只是不觸及政治的「表面改革」,即以其「成效」而論,由於李鴻章的「洋務建設」是完全在官僚買辦的控制下,結果李鴻章辦了二十多年的洋務,中國卻是越來越弱。「使當時盡用其謀」,恐怕也只能培養出更多的買辦階級而已。嚴複是近代著名的改良主義者、翻譯家,在引進西方科技文明這點,他是和當時的洋務派主張相同的,他的見識可能比李鴻章高明些,但也還未曾去深究中國積弱之根本原因。 嚴覆沒有說明李鴻章的「晚節」為何,但我們仍可從李鴻章最後一次所擔當的歷史角色作一分析。八國聯軍入北京之後,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避難西安,政治中樞可說是等於解體,在這種國將不國的情況下,李鴻章願奉召入京主持和議,在維持清政權這方面,自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語云「板蕩識忠臣」,政局混亂曰「板蕩」。嚴複所肯定的李鴻章的「晚節」,恐怕就是指他這「一片孤忠」之節。至於《辛醜和約》所付的代價是否太大,那又另當別論了。依當時情況來說,這個「爛攤子」也只有李鴻章才能收拾,故嚴複在下比提出反問,設使當時李鴻章不這麼做,結果又將如何?「士論又當如何」(隱含士論恐怕也會責他為保名而誤國)? 上面這個分析,不只是我個人的意見,范當世的挽李鴻章聯,亦是強調李鴻章的大節乃是對於清室之忠的。不過在「忠」的評價方面,我和他不同而已。范聯云: 賤子於人間得失,渺不關懷,獨與公親炙數年,見為老書生、窮翰林而已; 國史對大臣功罪,向無論斷,得吾皇褒忠一字,傳俾內諸夏、外四夷知之。 范當世,清末詩人,曾館于李家,上聯是說他眼中所見的李鴻章,純從道義之交這點著筆,無視李的富貴;下聯的「褒忠」云云,則因清廷給李鴻章之「諡」乃是「文忠」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