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
曾琦祝蔣壽聯 |
|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蔣介石在洛陽過五十生辰,曾琦(字慕韓,四川隆昌人,青年党領袖)給他送了一副對聯。「解聯」之前,先說本事。那年是抗日戰爭爆發的前一年,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尤其以張學良(其時在西安)的東北軍高呼要「打回老家去」,給蔣的壓力最大。蔣在洛陽本是籌劃「剿匪軍事」的(「匪」指共產黨。詳情可參看《陳佈雷回憶錄》有關那一年的記事),但因迫於形勢,在洛陽曾發號召全國團結對外的談話。曾琦就是在這個題目上做文章的。聯云: 還我河山,敢因蜀洛懷私見; 期君耄耋,直邁曾胡立大勳。 上聯有「古典」也有「今典」。「古典」的「蜀洛」指宋代蘇東坡與程頤的黨爭。宋代因王安石變法而引起的新舊黨爭,舊党的領袖為司馬光,蘇東坡和程頤本來都是屬於舊黨的,但在哲宗元祐元年(一〇八六年)九月司馬光去世後,舊党又分裂成三黨,黨的名稱,以領袖的籍貫而定,即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的蜀党、程頤(河南洛陽人)的洛党和劉摯(河北東光人)的朔黨。「今典」則如上述,因曾琦是四川人,而蔣介石當時「駐節」洛陽,故曾琦把他和蔣的不同黨派,比擬為宋之「蜀洛」。比喻雖然有點牽強,也還說得通。 蔣介石最崇拜的古人是曾國藩,他給蔣經國的「庭訓」之一就是要他讀《曾文正公家書》(見蔣經國《我所受的庭訓》一文)。下比的「曾胡」即曾國藩和胡林翼。 這個下比更有可議之處。因曾、胡所立的「大勳」是為清廷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亦即這個「功勳」是在打內戰方面的。曾琦是為了響應蔣介石「團結對外」的號召作此壽聯的。上比的「還我河山,敢因蜀洛懷私見」亦已說明了這個題旨了;但下聯又鼓勵他在打內戰方面「立大勳」,豈非自相矛盾?不過亦有論者認為,這正是曾琦「善體蔣意」之處。蔣的「團結對外」是言不由衷的。 蔣介石五十生辰過後不到一個半月就發生「西安事變」(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蔣介石在張、楊兵諫之下,被迫接受抗日條件。其後在抗戰初期,是曾有過一段「團結對外」的局面的。 曾琦在抗戰期間,曾與汪偽政權有勾搭,但抗戰勝利後,仍得蔣任命他為「國民政府委員」,受命時賦詩云:「亡命江湖廿四秋,朝堂初入淚交流。頭顱自撫經千劫,面目人驚帶百憂。豈有爰居耽魯樂,未應漁網冒沙鷗。圖南舊蓄鶤鵬志,會向煙波萬里遊。」論者認為他雖把自己打扮成「亡命江湖」的「志士」,而帶淚入朝堂,此淚卻是「感激涕零」之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