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知生知死 且醉且醒


  古代文人對死生問題看得最灑脫的,似當推晉代的著名酒徒劉伶,他嘗乘鹿車攜三壺酒,使人荷鍤(鐵鍬)隨之,曰:「死便埋我。」故自挽聯常有用此一典故者。如吳明卿自題墓柱聯云:

  陶元亮屬自祭之文,知生知死;
  劉伯倫荷隨行之鍤,且醉且醒。

  「伯倫」是劉伶的字;「元亮」是陶潛的字,即晉代的大詩人陶淵明也。「自祭之文」指陶淵明的《挽歌》(三首),錄其中一首:「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用劉伶典故入詩的亦甚多。著名的如宋代詩人范成大在重九之日經營壽藏之地,賦詩曰:「家山隨處可松楸,荷鍤攜壺似醉劉。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醉劉」即劉伶也。又如敦誠挽曹雪芹詩,亦有「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之句。

  又,另一清代文人徐瘦生自題生壙聯云:

  埋憂待荷劉伶鍤;
  行樂先題表聖詩。

  「表聖」是唐代詩人司空圖的字。他主張及時行樂,詩中多表現消極思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