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名聯觀止 | 上頁 下頁
吳隱之祠堂聯


  石門有一座吳隱之祠堂,是紀念晉代著名的清官吳隱之的。石門在廣州市西北十五公里小北江與流溪河的匯合處,是廣州近郊的風景區。「石門返照」在宋元兩代即已被列為「羊城八景」之一,人多知之;吳隱之的故事,知者可能較少。為何有紀念他的祠堂在石門呢?

  吳隱之是晉安帝在元興元年(四〇二年)派他來做廣州刺史的,廣州刺史管轄的地方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是個「方面大員」。但廣州雖然富庶,「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疫,人情憚焉。唯貧簍不能自立者,求補長史,故前後刺史,皆多黷貨」(見《晉書·吳隱之傳》)。晉安帝就是因為歷任的廣州刺史多是貪官,他想革除嶺南弊政,因此才派吳隱之南來。

  吳隱之的官船經過石門,聽說石門村有個「貪泉」,凡人飲泉水便起貪念,他認為貪污與否,在於個人品德與操行,與泉水無關。他喝了貪泉,題詩一首:「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吳隱之做了三年廣州刺史,「歸舟之日,裝無餘資」,果然是個清官。吳隱之祠堂門聯云:

  清擬夷齊,百世聞風頑懦起;
  績留嶺海,一詩厲操士民思。

  聯中本事,就是取自吳隱之的題貪泉詩的。

  在石門村中,原有明人李鳳刻的貪泉碑(萬曆二十二年,即一五九四立,其時李鳳任廣東右布政使),但據徐續著的《廣東名勝記·石門小景》一文所述,「因年代久遠,這口井已被村中的建築物所隱埋,現已無從尋覓」。李鳳刻的貪泉碑今移放在靠近吳祠的貪泉亭內。亭是近代建築,碑亦非原碑,而是在一九六四年複製的,原碑現保存在廣州博物館碑廊。徐續的《廣東名勝記》搜羅有關的文史資料甚豐,且常有精闢見解。例如分析晉安帝派吳隱之做廣州刺史的歷史背景,主因為要「革除嶺南弊政」,就是一例。

  梁鍥齋也有題石門吳隱之祠堂聯云:

  從來褒貶筆無阿,誰能煙浦沉香,後史定教教袞鉞;
  莫道貪廉泉不與,我自柳亭酌茗,奚囊私欲括江山。

  據《晉書·吳隱之傳》,吳歸舟之日,其妻劉氏藏有別人送給她的沉香一斤,被吳發現,「遂投於湖亭之水」,石門附近有個沉香浦。此聯上比的「煙浦沉香」就是用這個故事。下比是作者自抒懷抱,寫得甚有新意,尤其是「奚囊私欲括江山」句堪稱妙筆。「奚囊」即詩囊,典出《唐書·李賀傳》:「賀使小奚奴背古錦囊而從,得詩則投囊中。」作者面對貪泉,自言亦有「貪念」(私欲),「私欲」是要江山風貌全都收入詩囊。這樣的「私欲」也是夠風雅的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