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壁花六照 | 上頁 下頁
棋事雜寫六則


  象棋冠軍的冠軍

  說胡榮華是中國象棋史上難得一見的天才,相信沒人否認。他曾創下兩個「前無古人」的紀錄,一是最年輕的全國冠軍,第一次奪得全國冠軍時只不過是十五歲;一是連任冠軍次數最多的棋手,從一九六零年他第一次參加全國棋賽就擊敗了老冠軍楊官璘開始,以後每次全國賽他都是以大熱門姿態勝出,至一九七九年止,他總共蟬聯了十屆全國象棋冠軍,被人稱為「十連霸」。

  但最近這兩年,他的棋運之不濟,恐怕也是任何人都意想不到。八零年的全國象棋賽,他在甲組棋手中名列倒數第三,慘遭降級;八一年全國象棋賽,他在乙組棋手中又只能得到第四名,依然要「留級」一年(按照規定,乙組前三名才升任)。

  他「倒黴」了兩年,最近方始在一個重要棋賽中得以吐氣揚眉——奪得了五羊杯的「三王賽」冠軍。

  五羊杯是怎麼回事呢?它是廣州《羊城晚報》和北京《新體育》雜誌合辦的一個棋賽。參加棋賽的資格,只限於曾經得過全國象棋冠軍的人物。換言之五羊杯的冠軍即是象棋冠軍中的冠軍。五羊杯是去年開始舉辦的,今年是第二屆。第一屆的冠軍是柳大華。柳亦是近年蟬聯兩屆的全國冠軍。去年他在五羊杯中衛冕成功,今年卻是要拱手讓給胡榮華了。

  曾經得過象棋冠軍的共有四人,依次序是:楊官璘、李義庭、胡榮華和柳大華。李義庭因健康關係,早已「封刀」,只當教練。因此這兩屆的五羊杯都只是「三王賽」。

  本屆五羊杯,胡柳爭持甚烈。原定的賽程結束之後,他們還是同分。結果加賽,胡方勝柳。胡在這次比賽中可說出盡了渾身解數,例如古譜的「金鉤炮」局,近代棋手已經很少採用,他拿「古譜翻新」,獲得良好戰果就是一例。柳的特點是熟讀兵書,胡的創新,正是針對他這特點的。

  (一九八二年二月)

  老將·心理·新招

  楊官璘在五十年代曾橫掃中國棋壇,有人拿他與金刀楊令公相比,稱他為「楊無敵」。他的《棋國爭雄錄》出版時,我曾贈以詩道:「不辭北戰與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心血而今收筆底,可從一卷識楸枰。」但近年的楊官璘,則早已由絢爛而歸平淡了。在兩次「三王賽」中,他都是屈居榜末。對一個棋手來說,五十六歲的楊官璘,畢竟是稍嫌老了。棋賽是有時間限制的,上了年紀,思考自是不及年輕棋手的敏捷,此所以老將會輸給新秀也。

  環顧當世圍、象兩棋壇,能夠在實戰中保持聲威於不墜的老將,只有日本的「棋聖」藤澤。他今年五十五歲,比楊官璘只小一歲,從七七年《讀賣新聞》開始舉辦棋聖賽至今,他已是接連五屆獲得這個最高榮銜。他的秘訣是不參加次要棋賽,養精蓄銳,只在棋聖賽力求衛冕。棋聖賽是七局定勝負的,所以有人說他每年只要下好四局棋就行了(棋聖賽的獎金是二千萬日元,約合港幣五十萬,足夠他一年生活費用)。他這辦法,或者可供楊官璘參考。

  我曾說過,胡榮華接連兩年慘遭降級,心理因素大於棋力因素,從這次他在「三王賽」中奪得冠軍可獲證明。他以乙組棋手的身分,成為「冠軍的冠軍」,這件事的本身多少也有點諷刺意味,我因此也不免有點懷疑中國現行的分組比賽規則(乙組棋手沒有機會爭奪全國冠軍)是否完全合理了。

  成名棋手除了受患得患失的心理影響之外,還有一個不利因素,以胡榮華為例,他的對局紀錄,別的棋手早已研究得滾瓜爛熟,別人是知己知彼,他是知己而不知彼,怎不吃虧?所以他要坐穩寶座,就必須有創造性的新招。但新招一使出來,不久又會變成老招的,這個難題,恐怕就很難解決了。成名容易保名難,不僅下棋為然也。

  (一九八二年二月)

  胡榮華與趙汝權

  上月中旬,上海象棋手胡榮華和徐天利應邀來港比賽,港方迎戰的兩名選手是趙汝權和朱俊奇。胡榮華是人所熟知的「十連霸」,無須介紹;徐天利是前年全國象棋賽的亞軍,去年全國象棋賽的季軍,也是大師級的國手。港方之敗是意料中之事。稍為令人失望的是,港方主將趙汝權的演出似乎稍失水準。趙是和胡榮華交手次數最多的香港棋手,過去的戰績是總共比賽十局,趙二勝七負一和,雖然差距甚大,但曾勝過「十連霸」兩局這個紀錄,已經是足以驕人的了。這次港滬棋賽,港方棋友對他期望頗大,一般預測,趙雖敗亦當有激戰發生,沒想到演出的結果卻是一面倒的形勢。倒是朱俊奇有出人意外的佳作,雖然同樣失敗,中局卻曾予胡榮華以嚴重的威脅。

  在歡送客隊的宴會上,我恰好和胡榮華、趙汝權、朱俊奇同席,席間聽他們「覆局」,頗為有趣。朱俊奇對胡榮華那局,在中局某一階段,表面看來,朱似乎頗有可勝之機,但經胡反復解拆,朱最多只能成和。他口講指劃,縱談各種變著,整盤棋好似印在他的腦中。胡榮華的記憶力之強是出名的,他曾有過閉目同時下十五盤棋的紀錄,即同一時間輪流應戰十五個人,十五盤棋的局勢各各不同,他和甲走了一步棋,立即又要和乙下一步棋了。記憶力之強,在棋手中縱然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也可說是前無古人了。

  胡趙那局也很有趣,那局棋胡是用中炮過河車對趙的屏風馬乎炮斗車局,這個局法三年前在澳門主辦的亞洲名手邀請賽中,胡曾用過擊敗趙的,這次故技重施,趙雖有變著,但仍難免一敗。趙承認是開局不如之故,這倒是知己知彼之談。趙的象棋是無師自通的,他曾自稱學棋的心得是「看別人怎樣走有效我就怎樣走」,自是不及國內棋手對局法之有系統的研究了。

  (一九八二年四月)

  趙汝權無師自通

  趙汝權的棋下得很有靈氣,中路變化尤具特色,論棋風倒是和胡榮華頗為接近的,可惜開局較差,這就難免吃虧了。他的象棋是無師自通的,一九七六年,第六屆亞洲象棋賽在馬尼拉舉行時,他曾和記者談及他對棋譜的看法,認為譜是「死」的,而象棋千變萬化,必須活學活用才行。所以他不很重視棋譜,而重視實戰。從實戰中吸收經驗教訓,「看別人怎樣走有效我就怎樣走」。不過,他說這話的時候,是尚未曾與胡榮華交過手的。現在,他吸收了敗給胡榮華的經驗教訓,這看法不知改變沒有。

  他這話也未嘗沒有道理,但我認為只說對了一半。《宋史》有一段名將岳飛的故事:岳飛初為宗澤部下,他擅打野戰,宗澤勸他多習戰陣,他說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行軍佈陣,只能隔陣以決,不能固陣不變。宗澤很贊許他的見解,但說兵法是前人經驗所聚,亦不宜偏廢。最後岳飛還是跟宗澤學了兵法,方成大將之材。我對棋譜的看法是比較接近宗澤的。其實學什麼東西都有一個共通的道理,必須基本功十分扎實,方能變化自如。武俠小說中常說的「從有招到無招」,也正是這個道理。

  國內棋手對局法是十分注重的,研究的趨勢,一是推陳出新,一是細微方面發展。例如上相局,過去是偏於防守的,現在則是攻守鹹宜了。胡榮華就是擅於用上相局的高手。又如歸心馬,過去是被當作象棋的禁忌,現在在王嘉良所著的《象棋後衛》中,已經有了用歸心馬來破當頭炮的局法了。

  順帶一提,據胡榮華透露的消息,今年的全國象棋比賽,將取消分組比賽的制度。若然屬實,則胡榮華又有機會可以爭奪全國冠軍的寶座了。且看他能否更上層樓,成為「十一連霸」吧。但楊官璘今年或者不會參賽了,不過還有個進步神速的新人李來群將是他的勁敵。

  (一九八二年四月)

  曼￿的兵車之會

  這兩個月來,象棋界有兩件引人注目的大事,一是在廣州舉行的「三王賽」;另一則是在泰京曼￿的兵車之會——正式名稱是亞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請賽。參賽的名手共十六名,包括有中國的兩個冠軍級棋手胡榮華和柳大華(另一老冠軍楊官璘只任領隊,不參加比賽)。香港的代表則是曾益謙和李旭英。

  比賽的結果稍為有點「爆冷」,賽前預測,一般都以為冠軍呼聲最高的當是中國的「二華」,李來群也是熱門人選。但結果卻是另一中國棋手陳孝堃榮獲冠軍,李來群得亞軍,胡榮華得季軍。中國的「新科狀元」柳大華則跌落第七。

  其實陳孝堃之獲得冠軍也不算怎麼「爆冷」,遠在一九七五年,陳孝堃就曾有過戰勝胡榮華的紀錄。他的歸心馬戰術化腐朽為神奇,曾博得棋評家贊為「招裏藏招」,我曾贊以詞道:「禁忌何妨,新招頻試。敢將腐朽化神奇!添得梅花一瓣香,橘中勝負渾閒事。」《橘中秘》和《梅花譜》是著名的象棋古譜,「添得梅花一瓣香」者,意即對象棋藝術有一點一滴的新貢獻也。

  香港的曾益謙也有很不錯的表現,他對陳孝堃的第一局,陳棄子取勢,他本來有個機會可以化解陳方攻勢而奪取勝利,只因走了一步緩著,這就應勝反敗了。不過他對中國另一名好手徐天利則是打成平手,兩局均和。假如他不輸給陳孝堃的話,是有進入前四名希望的。

  柳大華之跌落第七,那是因為輸給東馬古晉棋手黃聰武之故。那局棋弈至殘局時,柳以車馬兵對黃的車炮兵,原本是和局。柳要「硬殺」,棄了士相,結果反給工于殘局的黃聰武「殺」了。另一印尼年輕棋手余仲明也曾以淩厲的攻勢戰勝徐天利一局,獲得很高評價。從這也可見到海外棋手的實力,與中國的棋手相差其實不遠。

  (一九八二年六月)

  羅燕清力撼女棋王

  曾益謙先生是本港專業教棋的「老師傅」,近來他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今年七月,在澳門舉行的省港澳象棋埠際賽中,他的女弟子羅燕清和廣州女棋手黃子君以一勝一負打成平手,令得棋壇刮目相看。

  黃子君可不是等閒之輩,提起此馬來頭大,她不但是代表廣州隊的女棋手,而且是中國的第一個女棋王。

  中國是在一九七九年的全運會中開始增添女子棋賽項目的,黃子君就是第一個獲得女子象棋冠軍的人。她是廣州業餘體校象棋班的學生,指導她棋藝的老師是廣州名棋手陳松順。奪得冠軍那年,她只有十七歲。

  在她之前,中國最出名的女象棋手是安徽的高華。高華也是第一個參加全國棋賽的女棋手,七五年的全國賽,她就以安徽隊代表的資格參加了。不過當時是男女混合比賽的,所以她沒有獲得名次。但在那次全國賽中,她也曾打敗黑龍江的名手孟昭忠,令得棋壇為之震驚(孟是黑隊的第二把手,第一把手就是王嘉良)。

  七九年全國棋賽的時候,人們都以為女子棋賽定是高華奪標,哪知她卻敗給了北京女將謝思明,而黃子君則連勝京滬兩女將(上海女將是單麗霞),終於登上冠軍寶座。

  廣州的《象棋月刊》曾介紹她兩件趣事,一是「棋廊練棋」,一是「擂臺試劍」。廣州文化公園有條走廊,在這條走廊下棋的人甚多,稱為「棋廊」,其中不乏名手。黃子君是棋廊常客,常常走得最遲,買一兩個麵包當作晚餐。廣州許多遊樂場都設有象棋擂臺,她幾乎打遍所有擂臺,稱為「試劍」。

  羅燕清勝她的那盤棋是抓著她的一個「軟著」,就毫不放鬆而力克強敵的。羅本來輸了一盤在先,這盤又是後走,在不利形勢下有此表現,更加難能可貴。

  她年紀很輕,今年也只是十七歲。

  (一九八二年九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