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壁花六照 | 上頁 下頁 |
中國圍棋的傳統風格 |
|
圍棋創始於中國,但自清代中葉以後,逐漸衰落,反不及日本的盛行了。這一現象,在解放之後,才開始有所轉變。以現在的發展速度來看,相信在不久將來、可以追得上日本的水平。 近代的日本圍棋,在佈局方面有很大貢獻。但中國圍棋卻有個至今優良的傳統,那就是「阻殺力」特強。有人認為,假如日本今日的九段,如阪田、藤澤等人,和我國清初的高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對局,在佈局方面,他們可能占優,中局扭殺則一定是范、施占勝,結果勝負如何,恐怕還是難以斷定。 看中國的圍棋古譜也比看近代日本的棋譜「過癮」。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圍棋名手的傳統作風都是不大拘泥於勝負,在對局時總是竭盡心智,著著迫緊,步步爭先,「初盤」(等於中國象棋術語「開局」)就展開激烈戰鬥,直至終局。雙方「搏殺」之烈,在日本高手對局中是比較少見的。 我國清初幾個大國手,如黃龍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等人,在緊要的對殺關頭,可以算到四十著以後。但由於雙方都過於兇猛,不願避重就輕,舍難求易,所以在雙方拼命爭持之下,大國手有時也不免弄到大敗。據我個人的意見.對殺時算路的精確,清初高手強于日本現代高手,但轉換戰術的奧妙,則是日本的現代高手高明。 日本圍棋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尤其是在唐代,日本派遣許多留學生、「學問僧」來華,從各方面學習中國文化,圍棋也是其中之一。 日本圍棋雖是以中國為師,到了德川幕府時期(一六零三至一八六七),棋風的發展已與中國不同。日本棋手認為,下棋的最高要求便是取勝,只要能勝,不論什麼下法都好。日本的幾個棋聖,如秀策、秀榮,都可以代表這個精神。他們下棋時穩紮穩打,每一子都盡可能下「本手」(圍棋術語,相當於中國象棋的「官著」),不無故挑起危險和複雜的戰鬥。所以往往勝負之數甚微,一般都在二三子左右。這個戰略觀念可說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講究謹慎、細微。日本現代圍棋理論家島村俊宏九段有句名言道:「棋者,忍之道也。」充分說明了這種棋風。 日本現任本因坊阪田也是承繼了他們本國傳統的,每一局棋都著意求勝,以至缺乏創造性的新著,為他們本國的棋評家詬病。有一次他持黑棋勝了吳清源,但吳之大膽創立新著,卻不能不令他衷心佩服,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的國手陳祖德也是承繼了傳統的。他戰勝日本岩田九段那一局,在棋盤左邊二角和邊上下了三個黑棋,一看就是繼承我國「扭殺」的傳統。 中日圍棋風格各有特點。弈雖小道,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文化交流和相互促進的好處。 (一九七三年八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