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羽生 > 壁花六照 | 上頁 下頁
只因藏拙創新招


  寫了武俠小說三十年,往往有人問我:「寫武俠小說難不難?」我的回答是:「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如果只想吸引讀者的話,雖然那也需要高度的技巧,但還比較容易;如果「認真」來寫的話,那就難了,因為武俠小說的內容,幾乎可說是「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無所不包的。作者的知識面越廣越好。但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一個人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比如拿我來說吧,有關兵器的知識,就是我最弱的一環。

  記得我初寫武俠小說時,有一處地方寫到了判官筆,判官筆是怎樣的,我根本沒見過,怎麼辦呢,只好從前輩名家的作品中「偷師」寫判官筆的。找是找到了,但總不能「照搬」吧,於是我在自己認為「無關宏旨」的地方,改動了一些文字,力求和自己的風格配合,描寫也就不自覺的「誇張」了一些。哪知一在報上刊出來,立刻就有行家指出:照你這樣說的來使判官筆,非但根本刺不著對方穴道,反而會弄傷自己。後來我才知道,那位前輩名家也是不懂技擊的,他的「十八般武藝」,其實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碰了這個釘子,我開始涉獵一點有關古代兵器的知識了。不涉獵還好,一涉獵更令自己心慌,幾乎有難以下筆之感。

  形式不同 劍法也不同

  武俠小說中的兵器,最常見的是劍。就拿劍來說吧,春秋戰國時中國的鑄劍藝術已是盛開的奇葩,有名劍幹將、莫邪、龍泉、太阿等等(魯迅有一篇小說《鑄劍》,寫鑄劍師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頗有武俠小說味道。其中關於鑄劍技術的描寫甚為詳細)。論劍之書,自漢以來,無代無之,舉其著者,如梁華陽道士陶弘景所著的《古今刀劍錄》,唐虞世南撰的《北堂書鈔》中「武功部」的《論劍》,宋《太平御覽》(李昉等奉敕撰)卷三四二《兵部·論劍》,明李承勳著的《名劍記》等等。除了論劍質之外,還旁及劍上的銘文、裝飾、花紋。戰國名劍刃上的「糙體天然花紋」是極有藝術價值的,即《越絕書》所謂「捽如芙蓉始出,爛如列星之行,渾渾如水之溢於塘,岩岩如瑣石,煥煥如冰釋」是也。至於清代阮元著的《古劍鐔臘圖考》①,則更是專門著作了。

  ①「鐔」是劍之向下凸隆之圓盤形劍首;「臘」是「劍格」,大都作長針方形,或心瓣形。參考書:《中國兵器史稿》。

  劍的使用方法也因其形式(單劍、雙劍、長劍、短劍等等)的不同而有分別,例如雙劍(俗稱鴛鴦劍)因合體入鞘的關係,其刃之一面,平而無脊;柄之一面,亦平而不凸;他面則刃柄皆有脊外凸,故合之可以成為一體,入鞘後形同單劍,但用時卻不如單劍便利。其優點固然可以擴大攻擊面,其缺點則因分神多勞,用力不專,若非其技特精,則反予敵人可乘之隙了。

  事事求真 難以落筆

  武俠小說中,暗器也是非有不可的。暗器種類繁多,以最常見的「鏢」而言,就可分為金錢鏢、脫手鏢兩大類。金錢鏢是銼磨有孔大製錢的圓邊成刃,專傷人面部眼目以及手腕,易制難練。脫手鏢以十二枝或九枝為一槽,有三棱五棱及圓筒等形式,一般長三點六寸,重三百克至三百五十克,能于四十步外中敵。其種類又可分為帶衣鏢、光杆鏢和毒藥鏢,用法也是各各不同的。

  對中國古代兵器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了。近代學者周緯著的《中國兵器史稿》就用了整整三十年功夫,我寫武俠小說也不過三十年呢。如果要我「認真」來寫,「言必有據」的話,如何能夠落筆?

  再說即使能夠「如實」描寫,普通兵器的招式固然可以參考坊間的書,兵器的形式及性能也可找一些「插圖本」來參考,但這麼樣一招一式的寫出來,只怕未得專家的稱讚,已經先給讀者討厭了。

  無可奈何,只好改「寫實」為「寫意」,自創新招。

  古詩詞中找靈感

  由於我完全不懂技擊,所謂著重寫意的「自創新招」,只能從古人的詩詞中找靈感。例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就把它當作劍法中的招數,前一句形容單手劍向上直刺的劍勢,後一句形容運轉劍圈時的劍勢。又如在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中有這麼幾句:「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雖然「劍器」非劍②,但我也從其中找到靈感,引用為描寫「劍意」的形容辭,不辭通人之誚了。

  ②清沈德潛:「辭有劍器、胡旋、胡騰等名,則知非舞劍也。後人用誤者多。」見沈德潛選注的《唐詩別裁》。

  兵器方面,我也完全虛構,根本是世上所無的。例如玄鐵劍,重量比同體積的普通鐵鑄的劍重十倍,其靈感得自物理學上「比重」的觀念。「重水」因氫氧分子構成的比例不同,比普通的水重得多。雖然直至現在為止,科學家所發現的只有「重水」而無「重鐵」,但也未嘗不可把「玄鐵」設想為一種似鐵非鐵,而比重要比普通的鐵高得多的金屬。

  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有正常與特異之分。特異是比較接近神怪的。不過有些特異功能,亦可以有合理的解釋。此處不擬詳論。

  在我的武俠小說中,「冰魄寒光劍」和「冰魄神彈」是最為特異的,其靈感則一半是來自還珠樓主的小說。還珠樓主筆下,有「亙古不化」的寒冰,甚至可以令大海變成堅厚的冰層,比起他來,我只把冰魄寒光劍設想為可以用寒氣傷人的劍,其幻想能力是差得多了。另一半靈感則來自中國探險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登山日記》,日記中有冰塔群、冰蘑菇等等描寫。那些可以作為建築材料的堅冰,也是異乎尋常的。

  我在兵器和技擊方面的知識,初寫武俠小說時固然是等於零,到現在也還是不合格的。迫於無奈,自創「新招」,實是藏拙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