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公孫夢 > 寶劍落秋霜 | 上頁 下頁 |
一五〇 |
|
秦代道:「什麼事也沒有,只是兄弟們殺了幾個人,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李傑面色蒼白,有些激動,道:「我說不要殺,他們就是不聽,惹下大禍!」 陶悲道:「禍是咱們惹的,自有咱們兜著,你怕什麼?」 萬古雷道:「坐下來說,到底怎麼回事?」 李傑道:「屬下先說。屬下往回跑出十多裡地,遠遠只見有十來人與四位爺廝殺,地上還睡著好幾個人。等屬下趕到面前,只剩下了四個人。這四人嚇破了膽,拼命逃跑,但都被四位爺截住,跑也跑不掉。屬下說這是些什麼人,那四人大叫說他們是宮中的衛士,奉命捉拿奸細,要屬下命他們四位爺住手。屬下說帶他們回來見大人,那四名衛士說好,他們願跟屬下回來,在大人跟前表明身份。屬下說你們奉何人之命,抓的奸細在哪兒?對方一人回答說,奉祝源祝大人之命,到官道上堵截四個奸細,兩個中年漢子,兩個年輕書生。屬下說,那麼奸細呢,你們見到了嗎?對方說,已經圍住了,可被這四位爺趕了來,奸細乘機逃走。屬下說你們有何憑證,說人家是奸細。對方說,他們不知詳情,只是奉命行事。屬下說,那好,走吧!哪知四位爺聽屬下說了個『走』字,一個一刀,把四個殺了。屬下說,他們是宮中衛士,你們怎麼能亂殺?嚴爺說,你數數地上躺著的,多的都殺了,剩下四人何用?屬下一數,地上躺著二十二人,便說把他們埋了吧,於是把屍身搬到了道旁的林子裡,草草掩埋……」 萬古雷兩眼冒火:「好一個祝源,竟敢做出這等事來,我要找他算帳!」 楊孤道:「殺了他的人,誰也不知道,你憑什麼跟人家算帳?」嚴寒道:「對嘛,多此一舉!」 萬古雷一想也對,關中四劍不安好心,悄悄派出人,妄想捉住嬌嬌他們,說不定已得到了世子的允應。 如今四個怪人不聲不響把人殺了,自己就當不知道這回事,這才是一著妙棋。關中四劍不見他的人回來,只能吃啞巴了。 他點點頭:「二位說的是,就當不知道。」 耿牛道:「你們怎知有人找公冶小姐的麻煩,我們回來時一路並未碰見人呀!」 秦憂道:「早有人監視這院子,我們的舉動人家豈能不知?所以猜到必有人攔截。」 楊孤得意地說:「咱們是什麼人,這點小伎倆還能瞞得過咱們?」 陶悲道:「哼哼,在咱們眼皮底下玩花招了,他們還嫌嫩了點兒!」 萬古雷知他們江湖歷練多,這確實不是大話,便道:「多謝四位,解了敝友之危。」 秦憂道:「不對,他們不只是你的朋友,也是咱們的朋友,你謝咱也是多餘。」 李傑道:「留下四個活口才好說話,不然宮裡追查起來,怎麼交代?」 楊孤道:「你這人真笨,死心眼。」 陶悲道:「和你說不清,免談!」 萬古雷道:「李傑,你不必擔心,只要不提起此事就成,有人問就說不知道!」 李傑道:「是。可要是他們把殺人罪栽到小姐她們身上,豈不糟糕?」 萬古雷道:「這就是四位爺的高明之處,這叫死無對證。嬌嬌他們只要出了北平城,就不在我方控制內,大可放心。」 當天下午回了軍營,忙碌處置軍務。 十月初,燕王破大同之敵,萬古雷等奉派至永平與遼東兵馬大戰,擊潰了對方。 十月下旬,燕王班師回北平,獎賞有功將士。萬古雷升為都指揮使,郭劍平、曹罡升都指揮同知,羅斌、耿牛升了都指揮使議事。 李傑、查俊褚紅、楊大刀升到指揮僉事。 諸女也得到了封賞,季蘭為千戶,鐘玉桃等諸女被任為百戶。眾人時時在家中相聚,黎香蕊已由萬古雷做媒,征得黎母黎成同意,許給李傑。 大家還到順義縣府去看望李傑一家。李母為有個好兒媳高興萬分。 李傑的舅父張木匠更是欣喜若狂。兩個兒子張超、張鼎都做了百戶,在黃知縣面前非但不矮一分,反而高了一寸。 外甥李傑是正四品的官,兩個兒子是正六品的官,在小小的順義縣府,再無第二家這般興盛。 十一月,許多將士和甯王都上書燕王,勸其在北平稱帝,被燕王拒絕,說他起兵只為誅奸臣。為這事,道衍法師與萬古雷交談過。 「師叔,燕王若不稱帝,又為何拒絕朝廷提出的罷戰,這其中到底是……」 「並非殿下不願稱帝,而是時機不到。雖說燕軍節節勝利,但轉來轉去只在北平城附近,師侄想想看,被我方控制的城池僅三四郡,能北面稱孤嗎?況朝廷還能調集各路大軍,與燕軍周旋。故而群臣勸進之事,實屬荒唐。」 此刻,他們二人坐在大慶壽寺的方丈室中,清清靜靜,無人打憂。這是道衍法師特意安排的一次見面,就為的是能單獨談談。 萬古雷道:「師叔,這戰事何日才會結束?這般一城一池地攻打下去,沒完沒了。」 道衍法師笑道:「老衲在舉事前就對師侄說過,不出四年,江山易主。明年就是燕王殿下進入京師、坐上龍椅的時候。」 「師叔,一年就能打進京師嗎?」 「不錯,賢侄你聽說了吧,近日從京師官中逃出來一大批太監,他們三三兩兩來到北平,說朝廷把重兵派在外,京師城內空虛,奏請燕王殿下繞開城池,直取京師,則天下定矣!」 「宮中太監,為何出逃?建文帝對太監限制甚嚴,不似燕王殿下任用太監。幾次出征,太監立功不少,在各軍中都留有太監督軍。因此皇上周圍那些不得志的太監便偷跑出來,相約投奔燕王。」 「那麼,直襲京師之說當否?」 「直襲京師是燕王殿下入主神器的捷徑,縱觀各地文武官員,都持觀望之態。誰進京師掌政,他們就聽誰的。燕王殿下又非別人,是先帝之子,由他登上寶座替換建文帝,又有何不可?因此燕王殿下已採納此議,繞過各地城池,大軍直撲京師,則天下大定。」 萬古雷歎道:「但願如此,以免戰禍伸延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道行法師道:「這場劫數不可避免,此是天意,非你我能左右。」 一頓,又道:「今日訪賢侄過來,有一事相詢。賢侄與孫銳鋒孫指揮使可有什麼過節?」 萬古雷甚是詫異,道:「沒有,孫指揮使與愚侄較過技,愚侄也是出於無奈…」 「這事老衲知曉,比武後賢侄有沒有與人說過他的閒話?」 「從未在人前提起過,師叔這話何意?」 道衍法師道:「老衲只是澄清一些事,故有此一問。還有,賢侄是否在人前說過,賢侄想做王宮侍衛,以天豹衛取而代之?」 「愚侄從未想做王宮侍衛,此話從何而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