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俠小說 > 三國異俠傳 | 上頁 下頁
一六二


  孫權接周瑜的遺書,心如刀割。在哭聲中,孫權拆閱周瑜的遺書。原來周瑜是舉薦魯肅代替他的職務,末了道:「天下之事,尚未可定也。魯肅忠烈,處事一絲不苟,足可替代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尚蒙垂鑒,則我雖死而無憾矣。」

  孫權閱罷,又痛哭一番,才道:「公瑾臨逝遺言,我豈敢不從啊!」

  當下,孫權即下旨,任魯肅為東吳大都督,統率東吳十萬兵馬,一面派人趕去巴丘,將周瑜的靈樞運回東吳都城柴桑,向天下發佈訃文,為周瑜風光大葬。

  周瑜去世的當晚,孔明在荊州南郡,正與劉備、龐統等商議軍務,江東方向天際,忽見一顆星斗曳然而墮,與他先前所見搖而複熾的星斗同一方位,孔明微歎口氣,道:「周瑜果然作法自斃矣。」

  劉備、龐統二人,見孔明雖料周瑜死逝,但神色卻並無欣喜,二人心中均不覺甚感驚奇,因為周瑜三番數次算計孔明,均欲置他於死地,為甚周瑜之死,孔明並無半分幸滅樂禍呢?但此時未接準確訊息,二人也不便細詢。

  不一日,東吳方面的訃文送到荊州,周瑜果於二日前已去世了,又知周瑜的靈樞運回柴桑,準備為他風光大葬。

  劉備聞訊,急與孔明商量,道:「周瑜果然已逝!我當如何處之?」

  孔明微一沉吟,即道:「周瑜之死,乃三分天機之大勢使然也,他於此時欲逆天機大勢而行,豈能不中途夭折?此亦為逆天而行者之誡呀。周瑜既死,繼其職者,必為魯肅。主公身為東吳國婿,須往奔喪,我決定代主公赴江東柴桑行。」

  劉備吃驚道:「周瑜之死,東吳必遷怒于先生,為甚還要去送羊入虎口呢?先生有甚差池,則劉備雖生而猶死也。」

  孔明道:「正因周瑜之死,東吳將士必遷怒於我,我才須親走一趟,以作化解此怨。目下周瑜之死,我的西進大計行將展開,在此關鍵時刻,孫、劉聯盟不容有絲毫毀損,否則便徒增後顧之憂矣!而且魯肅已繼任大都督之位,處事較為寬厚,有容人之量,乃與東吳重新修好的絕佳時機也!因此雖有風險,我亦不得不赴江東一行。」

  劉備深知孔明的所作所為,無不為助他開創基業而著眼,心中有發感佩,不由歎道:「先生待我劉備可謂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啊!」

  第二天一早,孔明便帶同趙子龍,以及數十親兵,便毅然決然的赴江東柴桑而來。隨行又帶了大批祭奠之物。

  孔明和趙子龍抵達柴桑,魯肅見孔明親赴奔喪,對周瑜三番數次加害,並無懷恨積怨,便不忍阻止,下令讓孔明進入柴桑,赴周瑜的靈堂拜祭。

  東吳諸將見孔明進入靈堂均怒目而視,極欲殺他而洩恨。但又見趙子龍身佩倚天劍隨身護衛,江東諸將對趙子龍的神威尚心有餘悸,因此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而且魯肅身為大都督。亦允許孔明入靈堂拜祭,諸將也不敢擅自行動。

  孔明對東吳諸將的橫眉怒目只作不見,與趙子龍一同進入周瑜靈堂,又擺上大批祭奠之物,親手向周瑜的靈位奠酒,跪下宣讀祭文。

  孔明親自撰寫的「祭瑜文」,詳細頌揚了周瑜的一生,極盡讚揚的熱誠,令在場東吳諸將亦之感動。

  末了,孔明哀哀頌祭道:「嗚呼公瑾,生死永別了!君如有靈,當鑒我心。本欲與君同謀大業,犄角之勢,東西相應,同舟共濟。痛君早逝,從此天下再無知音!嗚呼哀哉,痛切人心。」

  孔明祭時,伏地大哭,淚如泉湧,悲慟不已。

  東吳諸將見狀,怨恨之心不由大為消滅,皆暗道:世傳公瑾與孔明積怨甚深,但見其拜祭真情,世上所言不可信。

  魯肅在場,見孔明如此悲切,憶起周瑜確曾三番數次欲加害孔明,孔明卻顧全大局,毫無私心積怨,心中不由大為感佩,暗道:周瑜之死,乃其量窄,自取而已,又怎怪得孔明,而且目下曹操勢大,孫、劉聯盟抗曹,乃唯一自保之計,絕不容損壞啊!

  孔明不嫌舊怨,不顧兇險,親赴江東拜祭周瑜,終於化解了東吳將士的怨恨,大大的鞏固了孫、劉、聯盟,而孔明的西進益州大計也再無後顧之憂了。

  §卷六·第八回 西方煞氣

  天機浩渺,乾坤運轉,天下三分的天機大勢仍在不斷演進。

  就在荊州南郡的劉備、孔明、龐統等正操練兵馬,廣積錢糧,積極準備西進益州的戰略大計時,天下大勢竟又進一步向有利於劉備的態勢演變了。

  周瑜死後,魯肅繼任東吳大都督,孔明親赴江東柴桑致祭,化解與東吳的積怨,孫、劉聯盟因而更鞏固,這種種訊息傳入許昌時,曹操即召集謀士商議。

  曹操道:「周瑜已逝,其位由魯肅繼承,魯肅與劉備、孔明交厚,孫、劉兩家的關係必比前鞏固,此對我乃一大威脅也,諸公有何高見?」

  謀士荀攸是曹操最得力的文臣,他聞言即搶先獻計道:「周瑜已死,魯肅無能,丞相宜先取孫權,再破劉備,滅此兩人,則天下大定矣。」

  謀士,荀攸說得輕鬆,但曹操自經赤壁一戰後,卻對孫、劉聯盟十分畏懼,特別是當孔明的智計與孫權的實力聯合,其威力之大,曹操雖然雄圖大志,也不得不小心應付。當下曹操沉吟道:「雖然目下時機有利於我,但我若遠征江東,後方便呈空虛,西北面的關中馬騰,屢萌叛我之心,他若乘虛奔襲許都,則我後方危矣。」

  荀攸一聽,又進言道:「依我之見,馬騰之慮容易解決。丞相可表奏朝廷,加對馬騰為征南將軍,令其出兵討伐孫權,待將其誘入京師,便可一舉擊殺。先除馬騰,則南征無後顧之慮矣。」

  曹操想了想,即大喜道:「公所言甚妙,若除馬騰,更趁機合併其西涼兵馬,令其南征,則我必破孫權、劉備也。」

  當下即向漢獻帝奏請,加封馬騰為征南將軍,又即日派人送去關中,令馬騰先入朝受封,再征伐孫權。

  關中馬騰,是漢朝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曾經流落隴西,與羌人之女成婚,誕生一子,取名為超,馬超身長八尺,十分英偉,武藝超群,是馬騰的最得力臂助。

  馬騰接曹操派人送來的詔書,即召子馬超、侄子馬岱等諸將商議。

  馬騰道:「曹操召我赴許昌,受封征南將軍,但我知曹操疑心甚重,此行去還是不去呢?」

  馬超道:「曹操以天子詔書召父親,若不去,曹操必責以叛逆之罪。不如趁其相召,帶備精兵利器,入京師見機行事,一作自保,二取曹操人頭,為國除此逆賊。」

  馬騰兄長之子馬岱諫道:「曹操于此時此刻封叔父為征南將軍,必心懷叵測,表面是命叔父征南討江東孫權,實即暗中對付叔父之西涼兵馬,叔父若往,恐遭曹操加害。」

  馬超怒道:「兒親率西涼大軍隨父親同行,趁機殺入許昌,為天下除害。」

  馬騰道:「不可,如此則製造藉口給曹操,以叛逆之罪殺我也。超兒可留守西涼,由岱兒隨我入朝即可,目下之勢,尚不宜與曹操交惡,曹操知你留守西涼,必不敢加害於我。」

  馬超仍不放心道:「父親堅持要去,切勿輕率進入京師,宜先停駐城外,見機行事。」

  馬騰道:「超兒放心,我自會應付。」

  當下商量妥當,第二天一早,馬騰便點五千西涼兵馬,由次子馬休、三子馬鐵為前鋒,馬騰自己居中,馬岱為後部,一路東行,向許昌奔赴。

  馬騰統率五千西涼兵馬,不一日抵達許昌城外三十裡,先派人入許昌,呈報曹操,曹操厚待來人,說自己會出許昌城外迎接馬騰。

  馬騰接回報大喜,暗想道:曹操果然不敢輕舉妄動,懼我兒馬超英勇,留守西涼作我後盾,曹操若真的出城,我當見機而行,稍有不測,便立即先殺曹操,再調西涼大軍攻入許昌便是。

  馬騰自忖計畫周全,於是毫無遲疑,率前鋒續向許昌進發。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