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俠小說 > 三國異俠傳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很快,曹操便向天下發了一道檄文,以曹家世襲的都亭候身分,加上曹操自己的「典軍校尉」朝廷職位,力陳董卓禍國殃民,號召天下英雄義士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又在衛弘莊中豎起忠義大旗,向四鄉各縣召募義兵。短短數月之間,投奔者已不下數百。 當中包括在山西平陽的樂進,在山東山陽巨鹿的李典等人,均頗有名望,曹操並且任樂進、李典二人為帳前幕僚。 過了兩日,有一位叫夏侯惇的壯士,帶著一千莊丁前來投奔。細問之下,曹操得知原來是他祖父夏侯海的兄弟之孫,亦即曹操的同宗兄弟,夏侯惇武藝精湛,十四歲即學武拜師,學得一身本領。後來有人辱駡他的師父,夏侯惇將此人殺了,與同族兄弟夏侯淵一齊率莊丁前來投效曹操。曹操不由大喜過望。 喜事接踵而來,不出二日,又有同姓兄弟曹洪、曹仁二人,率一千兵勇前來投奔。二人武藝精通,更曉兵法,是大將之材。 曹操不數日間,已聚兵數千,聲勢大壯,衛弘又盡出家財,置辦盔甲器械旌旗糧草馬匹,一支曹家軍隊很快便裝備起來了。 此時,曹操才忽然憶起天機隱俠——龐德公給他的臨別贈言:「海納百川之成其海,只要公子心胸如海,又何愁百川不來歸附哉?」曹操心中不由十分感慨,暗道:我當日錯殺呂伯屠一家,雖為勢所逼,但亦是心胸不夠闊,疑心太重之故,才白白失去陳宮這一位人才……可惜,可惜……心中感慨嘆息不已。也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曹操極力抑制自己的多疑心性,虛懷待人,廣納人才,為他的大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卷一·第九回 方天畫戟 當日,董卓於朝中按劍逼朝中大臣廢立漢帝,司隸校尉袁紹曾毅然挺身而出表示反對,幾乎被董卓殺害,袁紹一怒之上,于宮門掛印棄官而去,袁紹返回故鄉河南的汝陽,之後又前去他袁家勢力最大的地域——冀州,出任董卓為收買他而封的渤海守之職。 袁紹在勃海,秘密招兵買馬,很快便建立起一支數萬人的軍隊,成為袁紹與天下英雄爭鋒競逐的本錢。他的胞弟袁術,原本任朝廷的虎賁中郎將,見其兄出逃,亦逃亡到河南的南陽地區,招兵聚眾,經過一番勵精圖治的整頓,終於成了當地的土霸王。 袁紹心中極恨董卓,因此接到曹操所發的討伐董卓檄文,便聚集旗下文武將官,統帶大軍三萬,離開渤海大營,前來與曹操會合。 袁紹大軍抵達陳留(在河南開封地區陳留縣),曹操當日便與袁紹會面。兩人曾於朝廷共事,又一同入宮誅殺宦官,志趣相投,談笑甚歡。而且兩人均受董卓逼害,對董卓同仇敵愾,因此二人很快便商妥,共發討伐董卓檄文,號召天下各州郡地方統帥,出兵會盟,共同討伐董卓。很快,討伐董卓的檄文,便向各州郡發下去了。 這一篇討伐董卓的檄文大意道:「今紹、操等以大義告示天下:董卓欺騙天地,弒君滅國,淫亂宮廷,殘害生靈,惡如豺狼,罪行滔天!我等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志掃清華夏,剿除群凶。望各地回應,各舉義兵,共討國賊,扶持王室,拯救黎民,安撫百姓。檄文到日,請即奉行興兵。」 討伐董卓的檄文,說得大義凜然,令人振奮。各地州郡豪傑,紛紛響應。 第一路諸侯,是袁紹之弟,南陽大守(河南南陽地區)袁術,統兵二萬,前來會合。 第二路諸侯是冀州刺史(河北南部、山西東南部地區)韓馥,帶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三路是穎州刺史(河南南部、安徽北部)孔伷。統兵一萬,開赴陳留。 第四路是袞州刺史(北部、山東西南部)劉岱,統兵一萬五千,前來回應。 第五路是河內太守(即河南腹地)王匡統兵一萬,回應討伐董卓。 第六路是曹操軍所在地的陳留太守張邈,派兵加入曹操的軍隊。 第七路是東郡太守(今河南淮陽地區)喬瑁,兵力有一萬。 第八路是山陽太守(山東省金鄉縣一帶地區)袁遺,帶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九路是濟北郡相(相當於太守,今山東濟水以北地區)鮑信,領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十路是北海太守(山東省昌樂縣一帶)孔融,統兵一萬五千,向陳留開發。 第十一路是廣陵太守(江蘇省江都縣地區)張超,統兵一萬,前來會盟。 第十二路是徐州刺史(山東省郯城縣一帶)陶廉,統兵一萬會盟。 第十三路是西涼太守(甘肅省西北部敦煌、酒泉一帶,亦即董卓的起家之地)馬騰,統一萬五千西涼兵前來助陣。 第十四路是北平太守(河北、北京一帶)公孫瓚,統兵一萬五千,南下會盟。 第十五路是上党太守(山西省東南部衷治縣一帶)張揚,統兵一萬,西行會盟。 第十六路是長沙太守(湖南長沙地區)孫堅,率兵一萬五千,前來助陣。 上述十六路大軍,皆應召而來,向陳留、洛陽一帶進發,前來會盟。加上袁紹、曹操的二路,共計十八路諸侯,總兵力達三十萬,前來陳留會盟,討伐董卓,聲勢十分浩大,而上述十八路諸侯,也就是日後逐鹿中原的十八路英雄好漢了,因此詳列於前,往下自有詳細敘述。 十六路諸侯豪傑,分東、南、西、北四路,向洛陽都城方向進發,其中北平太守公孫瓚,曾與劉備同拜學于盧植處,和劉備情同兄弟。公孫瓚喜穿一身白戰袍,騎白色駿馬,北平又屬「遼西」,因此當時人稱公孫瓚為「遼西白馬將軍」。他統兵一萬五千人,一路南下,路經德州平原(今山東省陵縣)地域時,忽遇上一位故人。 公孫瓚在白馬上遠遠望見,在桑樹林中,閃出一面黃旗,卻僅得數騎,馳奔而出。公孫瓚仔細一看,原來來人竟是昔日的同窗好友劉備,劉備身邊還有兩名英偉大漢,三五隨從。那二名英偉大漢,自然便是關羽和張飛,但公孫瓚離開涿縣已久,根本不認識關、張二人。 公孫瓚見是劉備,十分高興,連忙問道:「賢弟為何在此出現?」劉備長歎一聲道:「小弟逃難,在此地隱身。聞公孫兄大軍至此,特來迎候。」 公孫瓚伸手一指關羽、張飛二人,道:「這兩位壯士是什麼人?」 劉備道:「乃小弟之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也。」 公孫瓚喜道:「聞說賢弟破黃巾賊時,有義弟二人,出力不少,便是這兩位壯士麼?」 劉備道:「的確如此。」 公孫瓚十分欣賞,問道:「他二人現居什麼職位?」 劉備道:「乃布衣草民之身。」 公孫瓚歎道:「如此真可謂埋沒英雄也!如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皆前去討伐,賢弟何不帶同關、張二位壯士,一同前去,為匡扶漢室出力,亦可趁此機會建功立業,你以為如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