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武俠 > 荒江女俠 | 上頁 下頁 |
第十六回 石破天驚山中窺奇窟 蛇神牛鬼島上逢異人(1) |
|
劍秋知道天王寺裡有人追來了,正想抵敵,卻見餘觀海一舉手,便有一道紫光沖出,聲如裂帛,和那兩道白光迴旋擊刺,上下飛舞。劍秋估量餘觀海一人之力,正夠對付,自己不必加入,恐怕餘觀海也不願意他人相助的,遂立在旁邊,看那紫光在白光中穿繞著,愈化愈大,愈夭矯如神龍不可捉摸。白光漸漸低落,不多時,那兩道白光向外一吐,很快地退去了,紫光立刻斂住。餘觀海回過來對劍秋微笑道:「那追來的兩個,便是小蠍子魯通和無常鬼史振蒙了,他們的劍術也很好的。幸而四空上人不在寺裡,不然必有一番劇戰,此時我還有別的事情要幹,這個天王寺,我想留在以後合力去剪滅罷,你也不必去冒險了。」劍秋點頭答應。餘觀海又問劍秋到塞外來可有什麼事情,劍秋也把協助荒江女俠方玉琴復仇的緣由略述一遍。餘觀海不說什麼,和他走了一程,將近天明,才各自分別。 劍秋又走了兩天,將入蒙境了。自思聞天聲所說的白牛山大約不遠,但自己人地生疏,何從得知呢。幾次向人探問,都說不知道,且向多山的地方走去。北方的山雄偉怪奇,和南方的山大異,面且綿亙不絕,道途崎嶇。劍秋已走進山地,爬山越嶺,不知走了許多路,來到一個幽僻的所在,面前層層石壁,日光不到,岩下長松成林,大風嘯自嶺背,捲動長松,如波浪滾滾,有千軍萬馬之聲,似乎無路可走了。換著別人早已膽怯心驚,不知所可,劍秋明知迷路,且定了心,找覓途徑,但是四周是山,叢叢疊疊,走向那裡去好,登高而望,見附近並沒有村落人家,人跡不見,慢慢地走下山崖,暗想天近晚了,萬一再走不出,我只好露宿山中,可是這裡必然很多猛獸,不可不防。 他正在猶豫的當兒,忽見崖下有一人影一閃,定睛看去,見是一個綠衣女子,很快地往東首走去,連忙施展飛行術,連竄帶跳,到了崖下,向東去追蹤那個女子,還見那女子背後的倩影,向林中一閃,遂不見了。劍秋心中十分驚奇,因為這地方既無人跡,怎麼突然來了一女子呢,好不蹊蹺,可惜只望見背影,不能知道那女子是個何許人。當下他被好奇之心所衝動,也走入林中,踐著數寸厚的落葉,沉寂慘澹,那裡有什麼女子呢? 劍秋自言自語道:「難道見鬼麼,明明見一個綠衣女子走入林中去的,怎樣不見呢?」心上那裡肯捨棄得下,又朝前走了數十步,見有一株大樹當路,修柯戛雲,霜皮溜雨,是千百年前物了。轉過樹後,又見懸崖下亂草縱橫,隱約有一個山洞,劍秋瞧著,更覺奇怪,無意中見洞口草裡有一白色的東西,過去拾起一看,乃是一塊女子用的白絲手帕,迎風一抖,便覺有芬芳之氣撲到他的鼻管裡。自思,這個手帕從那裡來的呢,明明是方才看見的那個綠衣女子遺失的,天下奇奇怪怪的地方很多,武陵仇池,未民都是寓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何不進去一探。遂披開亂草,走入洞中,上面鐘乳下垂,地下潮濕得很,起初覺得黑暗,但是走到後來,漸漸平坦,對面有亮光透入。 劍秋認定亮光,又向前走了百十步,忽已穿出洞外,別有一境,但見平疇綠蕪,小屋櫛比,幾疑此身已到桃花源了,抬頭見那綠衣女子,正在前面,很婀娜地走著。劍秋追上去,想要問訊,剛走得三步,腳踏處忽然平空陷落下去。說聲不好,早已跌入坑中了。那綠衣女子聽和背後響聲,回頭一看,見來人已墮入陷井,笑了一笑,向前跑去。不多時便有四個彪形大漢,把陷井裡的鐵絲網收將上來。因為坑裡置有一個很大的鐵絲網,劍秋跌下去時,正落在網中,身子往下一沉,那網口便會收攏來,所以劍秋一些用不出功夫了。四個大漢遂出鐵索把他縛住,奪下寶劍,一路解去。 劍秋遇著這般奇事,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四下觀察,見兩旁人家很多門上多編著號數,寫的漢字,有許多男子和婦人趕來瞧看,都說捉到奸細了,要解到忠王那裡去,這個少年好大膽啊,我們不要饒恕他。劍秋聽了,也莫名其妙,只覺得那些人的口音,很是複雜,河南、山東、四川、兩廣,各省都有,而大都是很強壯的健兒,心中不能無疑。不多時,那四個大漢已把他解到一座巨廈門前,兩旁立著兩個衛兵,執著長戟,氣象很是森嚴。進得大門,穿過一條長廊,便到了一個很大的廳堂,堂下站著四個雄赳赳的健兒,肩上各荷著鬼頭刀。堂上正中坐著兩人,左首一個年紀約有二十開外,相貌端正,面目清秀,穿著一件藍緞長袍;右首一個生得虯髯繞頰,形容醜惡,真似江洋大盜一般。劍秋看了,不知來到何處,如墮五里霧中。不要說當時劍秋不明白,我想看書的看到此間,也要惝恍迷離,急欲知道劍秋到了什麼地方,那堂上坐著的又是何人?那麼我並非故意賣關子,不得不要把劍秋擱起,另外敘述一事了。 當有清中葉,石破天驚,風起雲湧,開革命先聲的,便是太平天國。可惜割據十六省,奄有十六年。只因鬩牆起畔,將士渙散,到處屠戮,失去民心,到底如曇花一現,旋歸幻影,不過在歷史上留著一部分的遺跡,供後人憑弔唏噓而已。在清廷侈述功績,鋪張揚厲,指為土匪草寇一類,不知太平軍中很有幾個人才,如忠王李秀成,他輔著天王,率領創殘餓羸之餘,赤膽忠心,要把那將傾的大廈支持起來,東西應戰,常出奇計以制勝。更有可取的,凡是他直接統率的軍隊,所到之處,紀律嚴明,絕不搔擾良民,而民間痛苦情形,常能體諒,因此人家都說忠王是個賢王。可惜分崩離析,太平軍已中暮氣,不可收拾,當金陵城破的時候,李秀成把他的兒子天豪,托給門下一個姓范名磊的,帶著逃走,自己還擁護著小天王洪福,從清涼山出亡,不幸中伏被擒,遂罹於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