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左拉 > 萌芽 | 上頁 下頁
前言


  《萌芽》是法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愛彌兒·左拉(1840—1902)的優秀代表作,《盧貢-馬卡爾家族》的第十三部作品。

  《盧貢-馬卡爾家族》是左拉效仿巴爾札克《人間喜劇》而構思的一系列長篇小說,總計二十部,以「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作為副標題,所描寫的歷史背景從一八五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拿破崙第三發動政變開始,至一八七〇年色當戰役法軍全部覆沒、拿破崙第三被俘時為止。

  這個時期正好是左拉的青少年時代。左拉一八四〇年出生于一個工程師的家庭,七歲喪父,家庭生活艱難。早年他在南方城市埃克斯度過,一八五八年全家遷至巴黎。由於投考大學落選,他失去了繼續上學的機會,不得不為生活奔波和掙扎。一八六二年,左拉進入著名的阿歇特書局工作,並開始為書局寫作散文和小說。從此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一八六八年底,左拉開始醞釀寫作《盧貢-馬卡爾家族》。一八七一年,他發表了這個小說系列的第一部作品《盧貢家的發跡》。一八七七年發表《小酒店》,使左拉成為全國矚目的作家。一八八〇年,《娜娜》的銷售量創下了空前的紀錄。同年和次年,左拉發表了五部論文集,系統地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想。他接受了克羅德·貝爾納的實驗醫學論點,將《盧貢-馬卡爾家族》建立在唯物論的觀念之上。同時,左拉又受到呂卡斯的遺傳學影響。總之,在創作《萌芽》之前,左拉在思想上和藝術上已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在寫完《小酒店》之後,他計劃再寫一部具有政治意義的工人小說。為了寫這樣一部小說,左拉作了充分的準備。他閱讀了大量有關礦工的生活與勞動的著作,又鑽研了當時資產階級學者關於社會主義的論著。一八八四年二月十九日,法國北部的昂贊採煤區發生大罷工,左拉聞訊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採訪和調查,足跡遍佈全礦區。於三月三日返回巴黎後,他又聽取了法國社會主義運動領導者蓋德和龍格的講話,讀了馬克思關於第一國際的宣言和綱領。由此,他自信地說:「我已經擁有了寫一部社會主義小說的一切必要的資料。」四月二日他開始動筆,一八八四年十一月在《吉爾·布拉斯報》上連載,次年一月二十三日全部寫完。

  在世界文學史上,《萌芽》是第一部正面描寫產業工人罷工事件始末的小說。它成功地再現了罷工的過程,展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階級陣營的矛盾與對抗,提出了令人振聾發聵的社會問題。

  《萌芽》的主題是嶄新的,而且十分重要。左拉在小說草稿本中提綱挈領地寫道:「我的小說描寫工資勞動者的起義,這是對社會的衝擊,使它為之震動,一句話,描寫資本和勞動的鬥爭。小說的重要性就在於:我希望它預告未來,它提出的問題將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問題。」罷工集中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大階級在社會經濟領域中的鬥爭,有時還體現了尖銳的政治鬥爭,它往往是經濟危機促成的,又加深了這個社會所固有的矛盾,因而令人矚目。

  小說首先寫出了罷工的根本原因,《萌芽》以巨大的篇幅描繪了礦工極其觸目驚心的工作條件,不啻是煤礦工人的一份控訴書。礦井設備年久失修,時時有塌陷的危險,有的煤層較薄,礦工必須爬在那裡挖掘,象畜生一樣一絲不掛,渾身給煤和汗水弄得污穢不堪,四肢累得要散架。女工和童工推著沉重的斗車,汗如雨下,即使因工傷殘廢,還得用大錘子打碎煤塊,繼續幹活。老礦工馬赫一家九口有四個人勞動,生活仍然入不敷出。而煤礦經理和股東卻住宅豪華,生活富裕,一人所得抵得上五十個礦工家庭的血汗收入。左拉在整部小說中把礦井描寫為食人肉的怪獸,把資本家比喻為靠工人血肉「喂飽養肥的一尊神像」,鮮明的貧富對照,清楚地揭示了資產階級的財富來自榨取無產階級的血汗勞動,這就是工人罷工的原因所在。

  罷工鬥爭在小說裡占了很大篇幅,是小說描寫的最主要的內容。這是一次具有階級覺悟的工人的集體行動,是在國際工人聯合會領導和支持下進行的,有較正確的思想指導。小說的主人公艾蒂安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的代表,他向工人們指出,資本是剝削的結果,勞動者有權利和義務收回這筆被掠去的財富,他還描述了未來世界應當由「人民掌握政權」、「生產工具都歸集體所有」、「人人都是勞動者」、「憑工計勞,按勞付酬」的圖景。工人們一代代累積的憤恨終於爆發了。兩千五百名礦工象大海的波濤,席捲而來,封閉了所有的礦井。罷工浪潮蔓延開去,上萬個工人參加了行動。他們大公無私,團結一致,英勇鬥爭。面對軍隊的刺刀,毫不畏縮,甚至獻出生命,譜寫了一曲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英勇搏鬥的讚歌。

  《萌芽》是一部悲壯的史詩,左拉在創作這部小說時,聯想到大革命時期共和三年芽月十二日,饑餓的民眾擁入國民公會,高呼「麵包和九三年憲法」。他說,「萌芽」這個詞語「包含了我所要尋找的東西:革命的四月,老朽的社會在春天裡煥然一新……倘使它對某些讀本有點隱晦,對我來說卻象一柱陽光,照亮了整個作品。」①「萌芽」作為孕育希望和前途的象徵,在小說情節中時隱時現,貫穿始終,曾先後出現四次,一直到小說結尾:「這支隊伍的萌芽就要衝破大地活躍於世界之上了。」這種帶有預示性的樂觀情調給這場罷工鬥爭賦予了高昂的戰鬥氣息,使小說具有史詩般的悲壯氣勢。

  在這場繪聲繪色的罷工鬥爭中出現的工人形象是塑造得較為成功的。在法國文學史上,艾蒂安是第一個有階級覺悟的工人形象。他是採煤工,又是工人運動的組織者。作為國際工人聯合會的成員,他發展新會員,組成一個支部。他鑽研社會主義理論著作,同無政府主義者進行鬥爭,經過革命的洗禮,在政治上更加成熟。這是一個從基層湧現出來的工人領袖;他的成長過程,寫得十分自然。馬赫一家是個典型的礦工家庭。這一家世世代代為煤礦工作了一百年,先後有六口人在礦井裡喪命。老父親病魔纏身。馬赫在罷工中飲彈身亡。他的妻子日夜操勞,鼓勵丈夫進行鬥爭;丈夫死後,她頂替丈夫下井幹活。一系列的事情使她逐漸認識到復仇的一天總會到來,在她身上體現了由沒有覺醒到覺醒的礦工形象,寫得有血有肉,生動突出。

  在藝術上,左拉繼承了巴爾札克細緻地描繪現實生活的手法,具有粗獷、扎實、渾厚、巨細無遺的特色。但是左拉也有自己的創造。首先是開卷的描寫,左拉一開始就讓主人公登場露面,進入情節,筆墨簡練。在結構上,左拉更注意有機的聯繫。《萌芽》的前四部分是開場和發展,第五部分是高潮——罷工,後兩部分寫罷工失敗,全書形成一個嚴密的整體。情節進展井然有序,節奏沉穩有力,氣勢雄健遒勁,象一幅巨大的壁畫,具有古代史詩的特點。另外,左拉喜歡運用有象徵意義的形容詞去描寫環境。《萌芽》最常用的形容詞是「黑的」。礦區內外一片黑色,礦工全身烏黑,吐出的痰是黑的,死時流出的血也是黑的。這個天地是「一種物質構成的黑夜」。黑色是憂鬱、恐怖、壓迫的象徵。這裡沉沉的天地是礦工生活的現實世界,嚴峻蒼涼,為小說增添了悲壯的色彩。

  《萌芽》是在高爾基的《母親》問世之前,寫得最成功的反映工人運動的長篇小說,它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無可爭議的。

  鄭克魯

  一九九三年五月

  ①一八八九年十月致馮·桑登·科爾夫的信。

 

附:1993年法國電影《萌芽》海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