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屠格涅夫 > 獵人筆記 | 上頁 下頁
譯者序


  《獵人筆記》作者屠格涅夫是俄國近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之一,對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學都產生極大的影響,該書是其成名作。這位偉大的作家全名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語: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英語:Ivan Sergeevich Turgenev),生於公曆1818年11月9日,卒於1883年9月3日,是俄國現實主義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1818年,屠格涅夫出生于世襲貴族之家,父親是一個騎兵團團長,母親卻是獨斷專橫的農奴主,擁有五千多個農奴,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他親身體驗了由他母親主持的農奴主教育方式的野蠻,同時也目睹了農奴主摧殘農奴的種種暴行,因而屠格涅夫從幼年時就產生了對農奴制的反感。這種反感後來形成了他精神世界中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因素,使他在17世紀40年代中後期到50年代初期跟革命民主派的批評家們站在了一起。就是這樣一個富有的地主之家深深影響了屠格涅夫,他的父母非常關心兒子的教育,聘請了最好的老師培養他,使他在十五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俄國最好的大學莫斯科大學,並於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的學業。後來他又到德國留學深造。在歐洲學習期間,屠格涅夫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形成他的西歐派觀點,主張俄國學習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也主張對俄國社會實行漸進的改革,不贊成以革命的方式解決俄國的社會問題。

  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19世紀40年代末發表《獵人筆記》。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

  1862年創作的《父與子》更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係,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劄羅夫。但巴劄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鬥,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樑作用。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緻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獵人筆記》誕生於1852年,這部作品使他進入俄國傑出作家的行列。作品中鮮明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傾向引起了沙皇當局的極大關注,並藉故把他拘留,後又流放近兩年。

  《獵人筆記》作為一部隨筆性的紀實文學作品,通過一個獵人出獵路途上的見聞,真實記錄了沙皇專制統治下農奴主和農奴的生存狀態。全書包括二十五個短篇故事,描寫了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醜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淩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比如《霍爾和卡裡內奇》中的兩位主人公、《來自美麗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揚》中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農奴哲學家卡西揚、《歌手》中的歌手雅可夫和在場的那些如癡如醉的聽眾等;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比如《葉爾莫萊和磨房主婦》中,地位顯赫的茲維爾科夫夥同他那個俗不可耐的臭婆娘、《彼得·彼得羅維奇·卡拉塔耶夫》中那對刁蠻兇狠的姊妹地主婆。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

  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其中關於森林、沼澤和天氣的描寫,使人對於俄羅斯的田野有一種親切感,作品所展示的美麗自然風光,是烘托主題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