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二四〇


  只聽到項羽露出的這一句話,人們就像保護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熄滅的油燈似的,繼續朝南邊不要命地策馬飛奔。直到天亮以後,劉邦大本營才弄清項羽突圍了。

  「只要項羽還活在世上,天下就不會得到安寧!」

  劉邦感到前所未有的狼狽,立即調動兵馬全力追擊。

  一場腥風血雨般追捕敗軍之將的戰鬥開始了。現在還弄不清項羽化裝成什麼樣子,人究竟在哪裡。

  而且,各軍陣都報告說有一股旋風般的人馬跑了過去,把這些情況綜合起來作進一步的判斷才知道,項羽的方位好像是在南部。

  劉邦公佈了對項羽首級的懸賞。懸賞的內容是:「黃金一千斤,加上一萬戶的封地。」

  一個普通的小卒子也可以一躍而成為大諸侯了。從這項懸賞的數額,也可以看出劉邦對還活在世上的項羽懼怕到了何等地步。特別搜索部隊也組建起來了,立即向南快馬急追。灌嬰擔任這支特別搜索部隊的主將。

  當年劉邦被圍在成皋、滎陽城裡打那場守城之戰時,灌嬰就負責防守暴露在敵人陣前的甬道,其勇猛表現受到人們的稱讚。後來劉邦派遣他歸韓信統轄,一直作為韓信的部將在那裡效力。

  他也很擅長指揮騎兵隊伍。

  這次他率領的隊伍有五千騎,在以步兵為主力的當時,可以算得上規模相當可觀的騎兵隊伍了。項羽正日夜兼程南下。

  半路上,他得知自己的腦袋已被懸賞,聽到那巨大數額,心中頗有點自鳴得意。

  過淮水的時候,由於途中遭受攻擊和不斷有人掉隊,隨從的人只剩下了百餘騎。

  一過淮水,楚的味道立時濃重起來。土地潮濕,沼澤地也多。在一個叫陰陵(安徽省定遠縣西北)的地方,項羽迷了路,朝一個正在水田裡的農夫問路,農夫抬起手往左邊指了指。項羽上當了。漢軍的工作早已做到了陰陵農夫的身上。

  他摸索著往左走去,在大澤裡徹底迷失了方向,到處都是水,要想返回,也只有水中的一條小路。

  返回後,他來到今天地圖上的定遠一帶,但因騎著馬在沼澤裡趕路,很多人都掉了隊,跟隨的人這時只剩下了二十八騎。

  漢軍騎兵逼近了。

  項羽立馬觀看,轉眼間敵人就增到了幾千騎。

  「諸公!」

  項羽回頭望著隨從的人,這樣稱呼道。

  「我自起兵以來,至今身經七十余戰,所向披靡,從未敗過。我陷入今天的困境,乃是因為天要亡我。」

  對於這副在大澤裡逃迷了方向的模樣,項羽肯定打心眼裡感到沒臉見人,才把這說成是天之所為,而絕非我項羽武勇不足所致。

  就在這段時間裡,漢軍騎兵已經把項羽他們裡三層外三層地包圍起來。「我想請諸公給證實一下。」

  說完,項羽把二十八騎分成四隊,組成圓陣分別對付四面的敵軍,並且規定了戰後會合的地點。

  項羽在下令之前說:「諸公,我來取那員戰將的頭顱給大家看!」

  隨後就命令大家向四面突擊。項羽率先垂範,一口氣把原來說的那名敵將從馬上砍落下來。

  數千騎的漢軍四散奔逃。漢軍裡面有一個後來被封為赤泉侯的名叫楊喜的將軍縱馬沖了過來,項羽怒目圓睜大吼一聲,楊喜好像人馬都被震跑似的,一下子逃出去好幾裡遠。

  沒過多久,會合的地點也被漢軍團團包圍起來。項羽為自己人指定好下一個會合地點,策馬沖下小丘,斬了一名漢軍都尉,突破包圍圈急馳而去。

  當所有人都在約定地點聚齊時,發現在這次"作戰"當中只損失了二騎。項羽破顏一笑,說:「諸公已經完全看到證據了吧?」

  隨從的人都在馬上施了一禮,發自內心地說道:誠如大王所言!

  說起來,這件事對項羽只不過形同遊戲,然而在目前情況下,對他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這位男子漢考慮的是,當活下來的二十六騎對後世講起往事時,說不定會根據這件事來對自己作出評價的。

  總而言之,就是要表明:項羽不是被劉邦給滅掉的。

  ——是上天滅掉楚王項羽的!

  這就是項羽一心一意希望得到的評價。如果說他內心對這個世上還有什麼遺憾,就只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希望了,或者說,這也是他對歷史的呼喚。戰國末期以來,在中國的文明史裡出現了一種風氣,人們都以歷史會如何評價自己來要求、約束和規範一生的言論和行為。項羽也毫無例外地意識到了這一點。

  在現在的長江以北,有一座叫和縣(屬安徽省)的小城,大體上位於我們今天的南京略靠近長江上游的地方。

  在這座和縣小城的東北,有一個今天稱之為烏江浦的村落。在項羽那個年代,這裡設有相當於後世驛站的亭,僅有的幾戶人家都分散在河流的北岸,是一片滿目荒涼的地方,到處都是蘆葦的枯枝敗葉。

  項羽和隨行的騎士被漢軍騎兵部隊追到這片水邊的時候,他的末日臨近了。

  以下發生的事情,早已為後世熟悉。

  項羽要去的路上站著烏江亭長。不消說,這位老人是楚人,還是位敬重項羽的楚人,他對項羽出人意料的下場寄予了格外深切的同情。「大王,請趕快坐上這條船吧!」

  亭長說,接下來又說道:這一帶只有這一條船,漢軍只能在岸這邊跳腳著急。請趕快坐上來吧!

  項羽一動未動。跟亭長的催促相反,他早已下定決心死在江畔。他深知亭長對自己的愛。也可以說,他正是為了尋找這樣的人,才南下到這裡來的。

  「這位老人肯定會把自己所幹的事業和所懷抱的志向,長久不衰地傳播到世上去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