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
二二七 |
|
既然當了齊王,從法理角度來講,就等於從劉邦那裡獨立出去了。劉邦向這位當上齊王的韓信緊急派出特使,命其捎去話說:「楚軍糧草已斷,軍紀鬆弛,項羽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我此刻正在追擊項羽,準備將其消滅。拜託齊王趕快到我們這個戰場上來會師!」 使者趕到韓信在齊的大本營,大約需要七八天的時間。即使韓信同意並立即發兵行動,抵達戰場肯定也要用去十天時間。雖說在這段時間裡有失去一切戰機的危險,但面對當前這種刻不容緩的局面,劉邦卻一反常態地顯得從容不迫。 無論如何,也得集結一支大軍。 劉邦把這件事放到最優先的位置。其實,即使不這樣做,現在的漢軍也遠遠超過了楚軍,因為有各地的雜牌軍加人,漢軍人數已大大增加。 對正在進行流動作戰的彭越,也緊急派去了特使。讓特使傳的口信是:「和我一塊兒來攻打項羽。自秦末以來,多年的戰亂由此一戰即可宣告結束。希望你及時趕來會師。」 然而彭越究竟能否老老實實地趕來,還是個疑問。 這個昌邑出身的傢伙老奸巨猾,素來不喜歡項羽,才來投靠劉邦,自那以後,他便一直以一種近乎瘋狂的熱情,專門從事騷擾楚軍後方的工作。他始終想自立旗號,對劉邦的所謂忠心之類,可以說一絲一亳都沒有。 儘管如此,彭越的功勞卻是漢軍所有將領都無法相比的。他一直出沒在漢軍主力戰區以外的地域,反復威脅楚軍的糧草補給線,不斷地搶奪糧食。忍無可忍的項羽曾親率大軍進攻彭越,但彭越和他的部隊卻像蒼蠅一般逃向北方,躲進沼澤地裡。一旦項羽返回大本營,彭越就再次出現在楚軍的後方。可以說,廣武山上的楚軍最後達到食不果腹的地步,其中一半的功勞都要歸到採取這套戰法的彭越身上。 彭越對有些事是很不滿意的。 楚漢雙方在廣武山上對峙的時候,說來是由於韓信派使者去敲詐勒索,劉邦出於無奈才讓他當上了齊王,但當時對彭越卻沒有任何表示。讓彭越也來當王這件事,劉邦腦子裡連想都沒有想過。 然而,彭越那邊卻在心裡記下了這筆賬。 「韓信和我,究竟誰的功勞大呀?」 「劉邦這傢伙,」彭越心裡在嘀咕,「你小子也明明千過鼠竊狗偷的勾當,卻把我看成是盜賊出身,始終小瞧我。」 本來,彭越對敵人是個英勇無畏的人,而在自己人面前卻往往容易產生精神上的創傷。韓信當王那件事使彭越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再也不派人到廣武山上跟劉邦進行聯繫了。 還有一種捕風捉影的說法:彭越和韓信之間曾有過一項秘密協議。雖然韓信在這個問題上持消極態度,據說彭越方面卻不斷地帶上方案前去說服韓信。 「讓我們採取一致行動,對楚漢雙方均保持獨立的態勢。」 局勢發展到這個階段,韓信和彭越均已意識到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的看法是:楚漢雙方很可能同歸於盡。 即使一方尚能苟延殘喘,也是氣息奄奄,無法立即東山再起。如果趁此機會興兵討伐,天下就會歸韓信和彭越所有…… 「楚漢的哪一方能免於滅頂之災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結論,韓信和彭越都認為是楚。他們認為,劉邦的漢軍能勉勉強強與項羽保持勢均力敵,全在於劉邦這面有佔領齊地的韓信和活躍在舊魏國的彭越,如果沒有這兩大支柱,所謂的漢軍恐怕在項羽的一擊之下就會土崩瓦解。 確實如此,劉邦和張良也都有這個看法。一面跟項羽反復進行生死較量,一面不停地在整個戰鬥區域內培育牽制項羽的勢力,這可以說是劉邦和張良的基本戰略方針。只有一點是他們始料不及的,根據這種基本設想成長起來的外圍勢力,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當然,就韓信的立場來說,還不能斷言他已經有了那麼明確的打算。如果最後活下來的是項羽,韓信就會毫不遲疑地出兵將其消滅,這種思想準備他還是有的。但萬一是劉邦活下來,要自己跟這個有恩有義的人去打仗,韓信就不敢想像了。 出於這個緣故,可以說,韓信一直在採取冷眼旁觀的態度。講得嚴重點,也可以認為韓信正懷著有些悲痛的心情,在齊地等待劉邦被項羽殺死的消息。 項羽已經發現劉邦在跟蹤追擊。 「簡直不是個東西!」 項羽此時的憤怒已到了頂點,身邊幾千名親兵都嚇得匍匐在地,一個勁地叩頭。 而且,劉邦跟蹤的方法也安靜得令人不寒而慄。近二十萬人的大軍擠滿了所有的道路,正一步一步地向前逼近。 項羽這位鼎鼎大名的沙場英雄,從不為自己的慷慨激昂所左右,因而並不立即採取行動。要打的話,還是等對方最大限度地靠近自己的根據地彭城以後,再動手也不遲,因為"補給難"這個苦頭在廣武山上已經嘗夠了。 「暫時先不去管它!」 項羽傳下這道命令,同時增強了後衛部隊的兵力,按原定計劃繼續向東前進。 兩軍行進的主要道路是沿著現在西淝河(黃河南邊的一條支流)的那條路,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 當楚軍來到一座叫固陵(河南省太康縣)的小城時,接到了由彭城緊急送來的第一批糧食,於是大起爐灶,讓士卒們飽飽地吃了一頓。 項羽騎著馬在全軍跑了一圈,想以自己的勇猛形象來鼓舞士氣。項羽每巡視一次,士卒們的眼裡就會閃出異樣的光芒。「劉邦到平地上來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