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二一八


  隨即仿佛看到了自己走下山去的背影。侯公腦海裡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換句話說,在他的想像裡,這種從他大腦細胞裡湧出來的類似氣體的東西,甚至可以屢次三番地將自己殺死。他好像看到漢軍這具巨大的屍體橫躺在大地上,無數蛆蟲正蠕動著從屍體裡爬出來。其中一隻蛆蟲正是侯公自己。這些想像的情景一個接一個,有如肥皂泡般不停地漲大,侯公根本無暇去傷悼劉邦的死了。

  過了一會兒,當看到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在軍營中巡視的時候,侯公的腦子才回到現實世界裡來,心想:「劉邦沒有死呀!」劉邦的臉色簡直跟死人差不多。那以後,劉邦就在山上的營中臥床不起。「好像是胸骨被打斷了。」也有人在背後這樣嘀咕。

  侯公想到劉邦的年齡。劉邦已經年過五十,如果人們傳說的情況屬實,他能忍受住這種創傷嗎?

  劉邦悄悄地跑到山下去了。

  在這段時間裡,山腳下的成皋城已落在漢軍手裡。項羽認為成皋城沒有戰略價值,早把守備部隊撤走轉移到其他方面去了。

  劉邦在成皋城裡養了一段時間的傷,不久就痊癒了,但死活也不想再回到廣武山上對峙的陣地去了。

  「隨便怎麼都行,我可不管了,劉邦心裡甚至產生了這種念頭。他所受的創傷遠比弩機給他造成的外傷還要深刻得多。他不時地回憶起在沛縣豐邑度過的少年時代,那時的田野和天空、蹲在路邊的老人、展翅的蜻蜓,甚至還有溪流中小魚那一動不動的尾鰭,都清清楚楚地浮現在眼前,而對現實中正跟項羽進行的這場爭鬥,覺得就像一場迷迷濛濛的噩夢。

  「我是自不量力了。」

  劉邦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不是能得到天下的那塊料。他有時還想到,自己只是被跟隨的人胡亂吹捧著,才到達今天這個地步的,是老天爺挑錯了人。

  「沒有人能代替自己了嗎?」

  劉邦還在心中暗自問過自己,以前也曾把這個想法對張良講過,張良只是付之一笑,根本未加理睬,事到如今,倒真想請張良來代替自已了。他此刻正在山上。

  張良出身於已經滅亡的韓國的舊貴族,現正在山上代替劉邦執掌帥印。

  劉邦打發人去告訴這位長得痩瘦的張良說:「我暫時先回關中。其餘的事就拜託你了。」

  他便化裝離開了成皋城。

  當此關鍵時刻,主帥竟離開戰場回到關中,這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事。而且劉邦剛剛康復,長途跋涉對身體也決非益事。然而,就劉邦的立場來講,以自己這般灰心喪氣之軀,繼續躺在決戰現場或現場附近,也確實難以忍受。他想:「還是死在關中吧!」

  好久沒有見到蕭何了,劉邦現在也很想見到他。劉邦現在特別特別懷念蕭何。得到關中以來,從守著這片黃土高原上的富饒之國跟項羽開戰的那一天起,蕭何就始終平安而又順利地保障著漢軍的糧草補給。對於可以說是百戰百敗的劉邦,蕭何每次都要幫他重新振作起來。

  「如果沒有蕭何,漢軍早就完蛋了。」

  劉邦也很想見到自己的兒子。

  對於這個被稱做什麼太子的羸弱而又平庸的兒子,劉邦曾不滿地說過:「那小東西不是我的兒子!」

  當然,這位太子確實是劉邦和呂氏的親生兒子,但這位尚未成年的男孩就像秋後的螞蚱一樣,總是給人一種靠不住的感覺,劉邦認為他根本就沒有繼承自己的血統。還有一個名叫如意的男孩,是劉邦跟一個姓戚的女子生的,這女子出生在楚國,一直被劉邦帶在軍營裡。劉邦甚至想下決心讓如意來取代太子。

  這且不提,劉邦此刻要見到太子,是想提前把後事向太子交待一下。所謂後事,究竟是什麼樣的後事呢?劉邦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後事二字宛如一塊烏雲,不停地在腦海裡反復浮現而已。

  穿過函谷關,很快就來到關中的黃土高原,眼前是一片秋收之後的田園景象。今年又是個五穀豐登之年。

  關中人都熱情地歡迎劉邦。關中歷史上屬￿秦,所有人都是秦人,但他們好像早已把秦忘到九霄雲外,高高興興地迎接漢的到來,對劉邦充滿了景仰之情。

  這片大地上歷來就實行徵兵制。以往歷朝歷代對戰死的人都馬虎從事,而蕭何卻獨樹一幟,讓人把在前線戰死的士兵的屍體小心翼翼地送回故鄉,用官費給他們準備好棺木和入殮時的服飾,並為他們舉行隆重的葬禮。

  另一方面,對那些沒有被征去服兵役的人,從十五歲到五十六歲,一律課以每人一百二十文的兵役費。儘管蕭何採取了這樣一條措施,但其所有治國安邦的政策依然進行得十分順利,根本就沒有引起不滿。

  在這個時期,漢在關中的政治首府一直設在櫟陽。櫟陽位於現在陝西省臨潼縣的東北部,和早前秦都城咸陽相比,只不過相當於郡府的規模。

  劉邦來到櫟陽以後,馬上見到了太子,也會見了蕭何。

  蕭何依然純厚秉直如故,平凡的相貌甚至令人想到他一定很愚笨。當年劉邦還在沛城無所事事,蕭何就是沛縣屬下的一名官吏,人們無論什麼時候看到他,都見他在用刀子削木簡,削完了又在上面寫些什麼。當時,秦的法律十分苛刻,像劉邦這號人不知給抓住了多少回。每一次蕭何都要設法讓他蒙混過去。

  蕭何認為,對於那些深受秦細密法網之苦的人來說,自己也只不過是在具體行事時,把網眼放大一些罷了,但人們卻把這些當成了蕭何有德的表現。確實,蕭何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德,比如當秦末地方政權崩潰,各縣相繼宣告自立旗號之時,沛的父老們就曾想擁戴蕭何為首領一儘管遭到蕭何的拒絕一一因為他總比不務正業的劉邦要好得多。從尚未正式起兵時的情況來看,蕭何取代劉邦也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至少劉邦本人見到蕭何時,心裡就有這種看法。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