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遼太郎 > 項羽與劉邦 | 上頁 下頁 |
二一一 |
|
然而韓信還是重新坐好,擺出一副要聽的姿勢。」說吧!」 「觀察主君的面相,請恕臣直言,臣發現主君最多只能封侯。」 韓信愈發不高興了。 「不過主君的背很特別。如果只觀察背,那是無與倫比地尊貴,微臣還從來沒有觀到過這樣的相。」 「先生是說前後不一致嗎?」 「正是。」翻通點點頭。 「背相說明,一旦三分天下,主君將會成為佔有其中之一的大王。至於成為大王之後又會怎麼樣呢?臣以為恐怕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靠主君那尊貴的背,當上整個天下的主人。」 「臉會怎樣?」 不是說最多只能封侯嗎? 「三分天下之時,那種面相就會消失。主君尊貴的背相,恐怕就會把整個身體都給覆蓋住的。」 「蒯先生,「韓信是個聰明人,「先生的意思是要我照方才武涉說的去做嗎?」 「在反漢這一點上,跟武涉說的很接近。但並不等於就要和楚結成同盟。臣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和他們雙方都保持不即不離的關係,憑藉齊地顯示出最大的獨立勢頭,對楚漢雙方在黃河流域的殊死決鬥隔岸觀火。」 「獨立?」 「是的,是獨立。」 蒯通的意思大概是要齊王韓信脫離楚漢,拿出自己一統天下的構想,「在主君來講,正因為您沒有這種全域性的構想,所以您的面相才只停留在封侯的水平上。還是不要管面相,乾脆按背相來行事吧!」 「這個嘛……」韓信的表情突然變得有些惶恐,自言自語地說:「這不是讓我背叛漢王嗎?」 「現在根本不是講什麼背叛不背叛這種區區小事的時候。」蒯通心裡十分著急,但從韓信的表情來看,他已經被剛才那句話給吸引住了。 「有這麼句俚語,先生聽說過嗎?」 韓信這會兒所引用的是: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了人家的食,就要為人家的事去死。時過境遷,在兩千多年的後世,在日本靜岡縣興津的清見寺院內,還保留著刻有這句話的石碑。當日本的德川幕府(公元1603-1867年)垮臺時,舊幕府的海軍拒不服從新政權,並弄壞了一艘叫鹹臨丸的戰艦艦體,以無法抗戰的狀態駛進靜岡縣的清水港。鹹臨丸雖然掛起了白旗,但政府軍並不饒恕它,把艦上的人幾乎全部殺光。其中二十多具屍體被拋進大海裡,後來屍體腐爛,甚至連船舶出入港口都受到影響,由當地的俠客首領清水次郎出面把屍體領回,埋葬在一個叫向島的地方,並栽上一棵松樹作為標記。當地人把這棵松樹叫做"土左衛門松」,後來又立上一座刻有"壯士墓"三個字的墓碑,還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為了表示舊幕府這些壯士之死乃是義舉,曾任舊幕府艦隊司令的擾本武揚,就把韓信上面引用的那句俚語,刻到了紀念碑的正面。對於咸臨丸的死者們來說,這裡所說的"人」,就是指德川將軍。」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在這裡的意思就是,吃了德川將軍的飯的人,就應該為德川將軍去獻身。而對於此刻的韓信來說,所謂的"人」,指的乃是劉邦。韓信引用這句話的意思是,必須為劉邦而死。中國戰國時代產生的"俠"這種激昂的倫理觀念,正集中地表現在這句極短的話語裡。 然而蒯通對此卻毫不讚賞。他希望韓信做一個在某種程度上"善於欺人"的英雄。當時的所謂英雄,乃是指那些能讓幾十萬或幾百萬生民吃上飽飯的人,也就是相當於"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這句話裡面的——"人"。 正因為把能養活眾多生民的有本事的人稱做英雄,英雄採取騙人的手段也是可以原諒的,有時也可以不受義、俠之類倫理觀念的束縛。 「韓信還能箅是個壯士嗎?」 蒯通感到很失望,同時也很不甘心。如果現在就灰心喪氣,那就等於要跟韓信同歸於盡。 於是,蒯通厲聲說道:「什麼俠義忠信,對現在的主君您來說,這些都是自取滅亡的禍根!」 「您說的哪裡話!」韓信的用詞倒恭敬起來了。 「人們所說的撥亂反正,不就是指要在天下行道嗎?」 「道之類的問題,請您在撥亂反正之後再來說吧!」 蒯通繼續說道:「您已經變成一位近似奇異之人了。」 蒯通說:僅僅一年半的時間裡,您就征服了魏和趙,進而又得到了齊,您的領域之大,已經超過劉邦和項羽,您的武、才、勇、略,全都遠遠勝過身為人主的劉邦。 說完,蒯通又即席創造了一個警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史記·淮陰侯列傳》) 蒯通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曾聽人說過,勇略功業都超過主君的人,生命都會有危險,且決不會得到獎賞。然後蒯通又舉出了幾個實有其事的例子。 接著,為了讓韓信能真正重視這個問題,他又講了一句警句:「獵人一旦把山野裡的野獸全部抓盡,就會把一直為他驅使的獵犬殺死煮肉吃。」 在《史記》裡,這句話是:「狡兔死,走狗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